20多天 從心懷牴觸到送來錦旗 他態度轉變的背後,是醫生們除了醫術...

2021-01-19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患者出院後送來四面錦旗,分別贈予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及全體醫護人員

▲疫情期間,重症病區採取了視頻探視,得到患者及家屬的好評

▲藺際龑主任查房時,耐心地傾聽每一位患者的訴求

▲不定期隨機抽考護理人員搶救配合的能力

▲提供手繪宣傳冊,滿足無法言語患者的訴求

臺海網1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通訊員 羅超 文/圖)新的一年到了,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重症病房的醫護人員們收到一份「大禮」——一面寫著「大愛無疆 醫者仁心」的鮮紅錦旗。這是一名出院的患者專程送來的,他還特地錄製了一段視頻表達了感激之情:「我能從重症病房轉到普通病房,再到出院,離不開你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付出,千言萬語不足以表達我的感謝。」

其實,在兩個多月前,這名患者初次入院時,還對醫護人員十分牴觸。究竟是什麼讓他發生了改變?故事的背後,正是患者及家屬對第一醫院急診重症醫護人員精心診治、熱情服務的高度肯定和讚揚。

A從「不信任 」到說心裡話

20多天他態度大轉變

送來錦旗和感謝視頻的患者邱先生,2020年10月因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住進了第一醫院急診重症病房。剛開始,邱先生對醫護人員有成見,不僅不怎麼配合治療,還常常對醫護不理不睬。

科室的醫護人員都注意到了患者的「小心思」,護士長李偉回憶起這位患者的時候說:「因為病情的原因,許多患者的心情都不是很好,我們也沒有放在心上。治病除了解決身體上的疼痛,我們也會多方進行心理疏導,有時候還會主動和他聊天。」日復一日,醫護人員的關懷和精心治療,邱先生都看在眼裡,慢慢扭轉了「情緒」,對醫護人員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不像剛入院時那般沉默寡言,跟醫護人員開始有話聊了。

365天,每天24小時,醫護人員一直接力奮戰在急診重症病房。邱先生看到醫護人員深夜值班,好幾次買了宵夜想請他們吃,但是都被醫護人員婉拒了,實在推辭不過,值班護士張秀玲就把宵夜的錢放在了他的床頭。

20多天後,邱先生出院了。「我都有點懷念在重症病房的時候,你們把我當親人一樣餵水餵飯,我永遠都會記得。但是我不知道怎麼感謝你們,真沒想到咱們身邊的醫生護士這麼好!之前我還不信任你們,這次住院真的改變了我對你們的偏見。謝謝你們!」出院後,邱先生特意錄製視頻,略帶不好意思地對科室醫護人員說出了這番心裡話,並送上了錦旗。

B一家送來四面錦旗 背後故事好暖心

邱先生的經歷絕非個例。急診重症病房承載著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要求這裡的醫護人員具備高精尖的技術和能力,同樣也需要有溫度的照護。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句關切的話語,給病人帶去的就是溫暖和康復的力量。

不久前,急診重症病房有人送來了錦旗,接到消息的急診部護士長李偉走出監護病房,眼前的一幕讓她震驚:那不是普通的一面錦旗,而是四面錦旗,分別送給第一醫院急診重症病房的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及全體醫護人員。

送來這份驚喜的是一個曾因膿毒症入院的小女孩家屬,當時反覆的高熱讓小女孩和家人驚恐不已,孩子入院20多天,父母也一直在重症病房外守護著。醫護人員們不僅安撫身患重病的孩子,同時也不斷安撫重症病房外的孩子父母。護士長帶領護士們在做好日常護理工作的同時,還詳細地給家屬講解孩子的病情近況、每天的進展。孩子父母原本焦灼的心,在醫護人員耐心專業的講解分析之下,逐漸安定下來。

孩子康復出院了,她和家人們卻不曾忘記挽救她生命的醫護團隊,孩子的父母特地定做了四面錦旗送到科室。「你們不僅擁有高超的專業技能,也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你們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應該得到全社會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父母如是說。

急診部主任藺際龑、護士長李偉說,這四面錦旗是科室所有醫務人員共同的榮耀,有了這些理解和支持,讓醫務人員職業價值感倍增,更有動力。

C最肅靜的地方 擁有最溫暖的光

提到重症病房,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緊張,是壓抑。李偉護士長對康復有著深刻的認識,在她看來,醫術固然重要,人文關懷的力量也很強大。能給病人帶來寬慰的,除了疼痛的減輕,還有醫護人員的「陪伴」,這意味著他們不僅僅要做一個有溫度的醫護,還要建設有溫度的病房。

導報記者了解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重症病房一共有26名護理人員,這是一個熱情、樂觀、積極、向上的團隊。他們嘗試將人文關懷與康復相結合,在保證病人康復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給予更多相對輕鬆、溫馨的幫助,緩解患者的緊張不安情緒。

疫情期間,重症病房限制探視,為了緩解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情緒,急診重症病區最先採取了視頻探視,同時主管醫生每天上午主動打電話與家屬溝通,每天動態反饋患者的病情,讓家屬放心,得到患者及家屬的好評。

而疫情之前,每日探視結束,病房播放《回家》,提前五分鐘提醒家屬即將結束探視,家屬更容易接受這種溫馨的提醒,避免了護患之間的矛盾。疫情期間,病區限制探視,他們就每日採用早餐前、晚餐前、睡前三次播放輕音樂來緩解患者焦慮的情緒。為滿足無法言語患者的訴求,急診重症的醫護們提供了手繪宣傳冊,護理人員可以通過「需求宣教牌」快速識別患者的需求,並給予滿足。

一般的重症病房,燈火通明都是最常見的狀態,但晝夜不分也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困擾。為了給重症患者提供一個安靜的休息及睡眠環境,急診重症病區設置噪音監測儀器,有意識地提醒醫務人員降低噪音,同時為入睡困難的患者提供眼罩,讓病人「好好睡一覺」,讓病人在心裡感覺到接近正常人的生活狀態、緩解焦慮。

對患者的「點燃、喚醒、鼓舞、激勵」,體現了醫護人員們對重症醫學的理解、熱情與專注,他們以病人為中心,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技術、優質的護理,竭誠為每位患者做好醫療護理服務,為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不懈努力。

相關焦點

  • 錦旗多的醫生,醫術最高嗎?醫生闢謠:扁鵲早已告訴我們答案
    我們在醫院,能看到很多錦旗,都是患者感謝醫生的表達!在我們心內科,很多醫生都能收到錦旗,幾乎送錦旗的一定是,嚴重的心肌梗死,嚴重心衰裝了三腔起搏器,心臟支架,心臟搭橋,心臟移植等等這些患者或家屬。當然搶救這些患者的醫生,肯定是水平高的醫生。
  • 「這面錦旗是醫師節最好的禮物」 老人頂著烈日給醫生「送禮」
    「天再熱,我也要來謝謝朱醫生,謝謝你的精湛醫術和耐心陪伴,不然現在我還只能躺在家裡。」襯衫早已溼透的劉大伯小心翼翼拿出印著「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錦旗說道。18日,在第三個醫師節即將到來之際,家住鳳凰社區的劉大伯得知霞浦院區朱益平醫生今天在新浦社區衛生服務站坐診,不顧37℃高溫,第一時間要把剛到手的錦旗送到朱益平手裡,當面感謝這段時間來對自己的「特殊照顧」。這段「特殊照顧」源於上周四,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史的劉大伯隻身一人來北侖工作已有十餘年,平常有空,就到鳳凰國醫館找朱益平做針灸、牽引等康復治療。
  • 瑞金醫院收到一面「洋氣」的英文錦旗,外籍患者說:中國醫生有範兒
    圖說:來自英國的患者克裡斯送來了一面錦旗 來源/院方供圖(下同)幾天前,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成功救治了一名外籍患者,出院當天,這位來自英國的患者克裡斯,在家人的陪同下,送來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You see us at our worst,We see you at your best。
  • 醫生手術前收下病人紅包 術後病人又送來錦旗和感謝信……
    放下紅包,劉明華(化名)沒有給腎內科副主任戴歡子說話的機會,轉身離開了醫生辦公室。拿著厚厚的紅包,戴歡子教授想要立刻還給劉明華,但轉念一想,她收下紅包交給了護士長, 並讓護士長將紅包充到劉明華的住院費中。「下午就要手術了,她心思很細膩,別讓她胡思亂想,暫時不要告訴她我拒收了她的紅包。」
  • 瑞金醫院成功救治肺栓塞英國患者,病人送上英文錦旗
    國內患者向醫生贈送錦旗表達感激之情並不新鮮,沒想到,一名外籍患者也給醫生送來錦旗。錦旗上頗有哲理的話是這名外籍患者自己想的。為此,他在病床上琢磨了兩天。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成功救治來自英國的患者克裡斯。
  • 兩面錦旗背後的故事丨交警正能量
    交警蜀黍收到錦旗的心情跟小學生得了獎狀的心情是一樣一樣的,簡直高興的不得了!每一面錦旗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中,都飽含著一段真情;每一段真情裡都賦予著群眾的一份信任!一份認可!一份肯定!近日,寧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早勝中隊就收到了群眾送來的兩面錦旗,我們一起看看錦旗背後的故事......交警變身「推車俠」 雪天助客車脫險 2020年12月3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降雪,讓寧縣公安交警大隊的一線交警們忙的不可開交,連夜疏導交通、救援被困車輛……奔赴在轄區的各個點位上。
  • 送什麼禮物給醫生最合適?
    如果身邊有一個醫生朋友或者為了感謝醫生,送什麼禮物比較合適呢?(排名不分先後)中性筆要麼送盒好用的中性筆吧,便宜且實用的就好。多送點更好(☆_☆)。有點水果啊零食啊就覺得漫漫長夜沒那麼難熬,尤其是開完急診刀回到科室裡,還有點家屬送來的吃的墊墊肚子,簡直不能更感動啊。還見過副院長在微博上說收到老病人送來的東北大米,很喜歡的。
  • 中山華都醫院收費怎麼樣,錦旗醫術精湛傳四方,醫德高尚暖人心
    今年7月份,郝先生因「排便出血伴疼痛1月」到中山華都肛腸醫院肛腸科檢查治療,在這之前郝先生已經在其他醫院進行過三次手術,均未見成效。
  • 「河南焦作」援助湖北醫生,收到長江之畔寄來的感謝信
    4月1日上午,焦作市人民醫院黨辦收到了來自武漢的一面錦旗和一封感謝信。錦旗和感謝信均是八旬患者張伯溫的女兒張鳳旗送給醫生趙童的。 記者看到,錦旗上寫的是「精湛醫術保健康,高尚醫德為患者」。
  • 「長得真帥 破案真快」 這些錦旗背後的溫暖與感動
    是人民警察的本職 都說,金杯銀杯 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有一樣東西 猶如一面鏡子 是群眾對公安工作滿意與否的直接體現 這面鏡子 就是老百姓送來的錦旗
  • 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學生家長為武邑中學送來錦旗
    6月18日上午,我校高三年級1705班的家長代表們來到學校,為班主任郭夢傑老師及1705班的全體老師送來了一面繡有「遍栽桃李樹,廣育棟梁才,師生情無價,一生永銘記」的錦旗,我校高三年級主任吳少傑、級部主任袁勝利、班主任郭夢傑及1705班任課老師在校門口熱情接待了家長朋友們。
  • 89歲老夫婦表揚59歲的「小龔」,送來一面大錦旗還寫了一首詩
    5月10日下午,兩位老人走進武昌水果湖街張家灣社區服務中心,手裡拿著一面巨大的錦旗,要送給楊樺和龔強。當天雖是星期天,小龔卻去了單位上班,不在社區,兩位老人委託社區幹部楊樺幫忙把感激帶給小龔,「我還寫了一首詩,也幫我送給他,有小龔、小楊你們這些黨員,這次疫情我們生活才有保障,感謝黨、感謝你們這些黨員。」
  • 愛心接力,法官秘密接送尿毒症女孩,父母送來錦旗代為致謝
    12月21日,冬至節,一對年邁的老夫妻走進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人民法院,為愛心法官送來錦旗。老夫妻的女兒楊琴是一個已與尿毒症抗爭9年的女孩,她和法官本來素不相識,新冠肺炎疫情讓他們相遇相知,演繹法官和尿毒症女孩之間的感人故事。
  • 錦旗故事13丨 為了感謝醫生,她為寶寶取了這個名字……
    獻縣中醫院選派技術骨幹到淮鎮院區應診、查房、手術!二級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一級醫院的收費報銷標準,真正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為了感謝醫生,她一直念念不忘…… 為了感謝醫生,她親手送來鮮紅錦旗…… 為了感謝醫生,她將自己剛剛出生的孩子取和醫生一樣的名字…… 1月6日,一面印著「白衣天使照顧周,精心護理暖人心」字樣的鮮紅錦旗附著滿腔的感激和謝意,送到了骨科大夫楊晨光手上。
  • 群眾給赫山輔警送來了感謝信和錦旗
    老劉父子特地送上錦旗和感謝信.紅網時刻益陽11月16日訊(通訊員 王維)「今天,我們一家人懷著十分感恩的心情,寫下這封感謝信,衷心感謝徐軍華同志幫助了我父親,讓他及時得到救治,延續了生命……」11月16日,家住益陽市赫山區歐江岔鎮的劉立新、劉志平父子專程來到赫山公安分局,為幫助過自己的辦案中心輔警徐軍華送來了一封感謝信和一面寫有「救命之恩 恩重如山」的錦旗。
  • 背包遺落車內公交司機快速找回,時隔10日乘客送來錦旗答謝
    楚天都市報6月10日訊(記者黃永進 通訊員劉琦 夏晶 白梓微)「今天我特意送來錦旗只為感謝公交的美女師傅,及時幫我找回包包,她是『最美』公交女司機。」乘客胡女士笑著說。6月10日上午8時30分許,胡女士將一面印有「拾金不昧 助人為樂」的錦旗送到江大路九萬方7路公交場站,感謝在10天前幫她找回不小心遺落在車內的背包的司機師傅黃漢榮。胡女士介紹稱,5月31日15時40分左右,她在江大路九萬方乘坐7路去往沿江大道武漢關,下車後準備購物時,發現自己的包包不見了,一拍腦門,才想到自己忘在了公交上。
  • 梁平區婦幼保健院:解決肩頸痛難題,患者真情致謝送錦旗
    「真是太感謝李醫生了,來醫院治療一個月,我的肩頸痛已經好多了。」12月16日,在梁平區婦幼保健院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陳某特地送來一面錦旗,讚揚醫護人員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今年11月份了解到該院中醫科針灸療效顯著,便前去就診。考慮到陳某頸椎病合併肩背部筋膜炎,中醫科醫生李小聰運用特色治療手段「浮針」「五運六氣開闔樞針法」聯合雷火灸、中藥對陳某進行治療。治療後,陳某表示上述症狀有明顯好轉,後期還會堅持治療。「感謝患者對中醫科的肯定,我們將會更加努力學習,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為患者提供更好、更專業的服務。」中醫科醫生李小聰說。
  • 兩面錦旗見證濃濃醫患情
    而給王傳福主任的另一面錦旗上,繡著的評語是:「除病痛醫術高超,德藝雙馨妙手回春。」佛山肛泰肛腸醫院患者鄧女士在送上錦旗時,向蔡主任、朱醫助和王主任再三致謝,之後在現場她又非常激動地說:「這裡的醫護人員不但技術好,醫術高,而且醫德好,對患者的服務更是十分周到,對待患者好像對待親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