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頁-臺海網]
▲患者出院後送來四面錦旗,分別贈予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及全體醫護人員
▲疫情期間,重症病區採取了視頻探視,得到患者及家屬的好評
▲藺際龑主任查房時,耐心地傾聽每一位患者的訴求
▲不定期隨機抽考護理人員搶救配合的能力
▲提供手繪宣傳冊,滿足無法言語患者的訴求
臺海網1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通訊員 羅超 文/圖)新的一年到了,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重症病房的醫護人員們收到一份「大禮」——一面寫著「大愛無疆 醫者仁心」的鮮紅錦旗。這是一名出院的患者專程送來的,他還特地錄製了一段視頻表達了感激之情:「我能從重症病房轉到普通病房,再到出院,離不開你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付出,千言萬語不足以表達我的感謝。」
其實,在兩個多月前,這名患者初次入院時,還對醫護人員十分牴觸。究竟是什麼讓他發生了改變?故事的背後,正是患者及家屬對第一醫院急診重症醫護人員精心診治、熱情服務的高度肯定和讚揚。
A從「不信任 」到說心裡話
20多天他態度大轉變
送來錦旗和感謝視頻的患者邱先生,2020年10月因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住進了第一醫院急診重症病房。剛開始,邱先生對醫護人員有成見,不僅不怎麼配合治療,還常常對醫護不理不睬。
科室的醫護人員都注意到了患者的「小心思」,護士長李偉回憶起這位患者的時候說:「因為病情的原因,許多患者的心情都不是很好,我們也沒有放在心上。治病除了解決身體上的疼痛,我們也會多方進行心理疏導,有時候還會主動和他聊天。」日復一日,醫護人員的關懷和精心治療,邱先生都看在眼裡,慢慢扭轉了「情緒」,對醫護人員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不像剛入院時那般沉默寡言,跟醫護人員開始有話聊了。
365天,每天24小時,醫護人員一直接力奮戰在急診重症病房。邱先生看到醫護人員深夜值班,好幾次買了宵夜想請他們吃,但是都被醫護人員婉拒了,實在推辭不過,值班護士張秀玲就把宵夜的錢放在了他的床頭。
20多天後,邱先生出院了。「我都有點懷念在重症病房的時候,你們把我當親人一樣餵水餵飯,我永遠都會記得。但是我不知道怎麼感謝你們,真沒想到咱們身邊的醫生護士這麼好!之前我還不信任你們,這次住院真的改變了我對你們的偏見。謝謝你們!」出院後,邱先生特意錄製視頻,略帶不好意思地對科室醫護人員說出了這番心裡話,並送上了錦旗。
B一家送來四面錦旗 背後故事好暖心
邱先生的經歷絕非個例。急診重症病房承載著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要求這裡的醫護人員具備高精尖的技術和能力,同樣也需要有溫度的照護。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句關切的話語,給病人帶去的就是溫暖和康復的力量。
不久前,急診重症病房有人送來了錦旗,接到消息的急診部護士長李偉走出監護病房,眼前的一幕讓她震驚:那不是普通的一面錦旗,而是四面錦旗,分別送給第一醫院急診重症病房的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及全體醫護人員。
送來這份驚喜的是一個曾因膿毒症入院的小女孩家屬,當時反覆的高熱讓小女孩和家人驚恐不已,孩子入院20多天,父母也一直在重症病房外守護著。醫護人員們不僅安撫身患重病的孩子,同時也不斷安撫重症病房外的孩子父母。護士長帶領護士們在做好日常護理工作的同時,還詳細地給家屬講解孩子的病情近況、每天的進展。孩子父母原本焦灼的心,在醫護人員耐心專業的講解分析之下,逐漸安定下來。
孩子康復出院了,她和家人們卻不曾忘記挽救她生命的醫護團隊,孩子的父母特地定做了四面錦旗送到科室。「你們不僅擁有高超的專業技能,也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你們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應該得到全社會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父母如是說。
急診部主任藺際龑、護士長李偉說,這四面錦旗是科室所有醫務人員共同的榮耀,有了這些理解和支持,讓醫務人員職業價值感倍增,更有動力。
C最肅靜的地方 擁有最溫暖的光
提到重症病房,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緊張,是壓抑。李偉護士長對康復有著深刻的認識,在她看來,醫術固然重要,人文關懷的力量也很強大。能給病人帶來寬慰的,除了疼痛的減輕,還有醫護人員的「陪伴」,這意味著他們不僅僅要做一個有溫度的醫護,還要建設有溫度的病房。
導報記者了解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重症病房一共有26名護理人員,這是一個熱情、樂觀、積極、向上的團隊。他們嘗試將人文關懷與康復相結合,在保證病人康復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給予更多相對輕鬆、溫馨的幫助,緩解患者的緊張不安情緒。
疫情期間,重症病房限制探視,為了緩解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情緒,急診重症病區最先採取了視頻探視,同時主管醫生每天上午主動打電話與家屬溝通,每天動態反饋患者的病情,讓家屬放心,得到患者及家屬的好評。
而疫情之前,每日探視結束,病房播放《回家》,提前五分鐘提醒家屬即將結束探視,家屬更容易接受這種溫馨的提醒,避免了護患之間的矛盾。疫情期間,病區限制探視,他們就每日採用早餐前、晚餐前、睡前三次播放輕音樂來緩解患者焦慮的情緒。為滿足無法言語患者的訴求,急診重症的醫護們提供了手繪宣傳冊,護理人員可以通過「需求宣教牌」快速識別患者的需求,並給予滿足。
一般的重症病房,燈火通明都是最常見的狀態,但晝夜不分也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困擾。為了給重症患者提供一個安靜的休息及睡眠環境,急診重症病區設置噪音監測儀器,有意識地提醒醫務人員降低噪音,同時為入睡困難的患者提供眼罩,讓病人「好好睡一覺」,讓病人在心裡感覺到接近正常人的生活狀態、緩解焦慮。
對患者的「點燃、喚醒、鼓舞、激勵」,體現了醫護人員們對重症醫學的理解、熱情與專注,他們以病人為中心,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技術、優質的護理,竭誠為每位患者做好醫療護理服務,為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