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辦公的迷思:我懷念的,是免費三餐,是午後八卦,是到點下班

2020-12-15 每日人物社

2020年的另一大變化是,有很多員工從辦公室的格子間裡逃出。推特、臉書、日本的富士通等數家公司,都陸續出臺部分員工可以永久在家辦公的選項。

「遠程辦公」這個曾經令人感到陌生和新奇的概念,在2020年,成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逃出之後,他們也在面對著種種之前沒有設想過的輕鬆,和困擾。

因為每天都過於同質化,Coco的周一綜合症都消失了。「周一隻不過是周日的延續,想想還挺開心。」 她說。

文 | 張梓涵

編輯 | 蕭禱

運營 | 肖睿

5:00

從忙碌到無聊

清晨五點,Dana的鬧鐘準時響起。

四個月前,早上的幾個小時可能是她一天行程最密的時段:五點起床,五點半去健身房跑步,六點回來做全家人的早餐和7歲女兒的午餐便當,六點半叫醒女兒,七點去洗澡,七點二十準備出門,臨走前監督女兒裡三層外三層裹好,以應對美國西北部窗外零下二十度的天氣。一切準備妥當,七點四十前要保證小姑娘出現在學校大門前。送完女兒,Dana會去超市買菜,然後回家化個妝,再一路小跑去離家兩個街區外的辦公室上班。

Dana是美國芝加哥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周一到周五每天早晨八點半,她一定會在為了腰椎健康而搭建的站立式工作檯前站好,眺望一下遠方的湖面,打開工位上的顯示屏,開啟新的一天。

居家辦公的第四個月,Dana的鬧鐘依然會在五點準時叫早。但其餘的一切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

她想參加健身房的線上運動課,奈何沒有一個教練願意大清早起來帶課;她想叫女兒起床,但小姑娘的學校也變成了遠程教學,早上根本沒有需要準備的東西;她想出門買菜,糾結一陣之後,為了安全,還是在手機上下了超市的單。這位自制力驚人的白領,第一次體會到了清晨的空虛。

於是,Dana原本像打仗一樣的早晨在居家辦公之後就只剩下了一件事:她會和同樣在家辦公的先生一起,在陽臺上悠閒地喝兩小時的茶,直到倆人的上班時間。

現在,周一到周五每天早晨八點半,素麵朝天的她會在客廳的沙發上找舒服的姿勢窩好,帶上防藍光眼鏡,打開膝蓋上的筆記本電腦,開啟新的一天。

▲ 孩子上網課、大人「雲辦公」成了家庭新常態。圖 / 視覺中國

漸漸習慣了新生活的Dana是全球近30億居家辦公大軍中的一員。據遠程辦公研究公司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 5月發布的白皮書顯示,今年年初,世界各地的上班族中,84%的人一周大部分的時間居家辦公,而在之前,這個數字只有14%。

「遠程辦公」這個曾經令人感到陌生和新奇的概念,在2020年,成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後來的不得不適應,人們在幾個月間接受了這種新常態,更有甚者,似乎適應出了自信、嘗到了甜頭:五月底,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宣布,「永久居家辦公」將會成為一個選項,提供給有良好工作表現的高層職員;而在這之前,推特的CEO傑克多西已經發郵件通知所有員工,「只要大家願意,所有人都可以永久Work-From-Home(在家辦公)。」

日本富士通公司在7月6日也宣布,未來3年會將辦公室規模減少一半,日本國內8萬名員工基本上也會實施遠距離工作,包括在家辦公。

推特的人力資源主管Jennifer Christie在接受BuzzFeed採訪時表示,公司可能就此作出改變,「永遠不會回到疫情前的樣子了。」 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推測,疫情過去,會有76%的人一周至少有一天在家辦公,是疫情前的兩倍。

在投行工作的Kelly覺得,自己的思維似乎隨著居家辦公一起,發生了一些變化。曾經的她每天早晨有一個固定的繁瑣流程,從完整的早餐到精緻的妝容,共計要花費兩個小時。「現在我口紅可能都要過期了。」

Kelly會想念出門上班的日子,想念那種身穿搭配好的漂亮衣服,頭頂吹過的精緻髮型,手握一杯咖啡,腳踩一雙高跟鞋,坐地鐵在城市穿梭的感覺。「但不得不承認,當我八點五十醒來,知道九點要上班卻一點兒都不慌的時候,確實是體會到了居家的快樂。」 她很幸福。

早晨九點,Kelly從容地起身走到桌前,不用梳頭,打開電腦,確認Skype頭像右下角的小點變成綠色之後,居家辦公的一天,正式開始。

▲ 居家辦公後,很多人開始想念起從前需要搭配衣服的通勤時光。圖 / 視覺中國

9:00

從懶得說話到渴望交流

但當Kelly進入工作狀態,晚起帶給她的幸福感開始回縮。

在家裡,相對狹窄的空間和不專業的設備給居家辦公帶來了很多挑戰。儘管研究表明,有平均50%—60%的時間,人們不會老老實實呆在自己的工位上,但現在真的沒有了工位,上班族們突然懂得了珍惜。

白皮書顯示,三分之一的人對在家的環境及設備不太滿意,導致無法保證最高效的工作產出。在其中,人們思念最多的前三名,是站立工作檯,符合人體工學的電腦椅,和顯示器。

Kelly住在小小的單人公寓,沒有單獨的地方置備鍵盤。於是每天上班對她來說,都是一個試圖用蘋果筆記本的鍵盤操作微軟系統的擰巴過程。不在辦公室,不僅沒有了高級的曲面屏顯示器,還要每時每刻與複雜的快捷鍵做鬥爭,這讓她著實感到崩潰。

在金融服務公司的Coco也是如此。剛開始居家那會,她和男友輪流共享家裡唯一的一個顯示器。實在排不開的時候,Coco甚至用電視連上電腦,把PPT打在電視的巨大屏幕上,堅強地做起了線上presentation。

在網際網路公司的武韜有時懷念在辦公室的美好日子,那時候的他擁有兩個顯示屏和一個專門用來寫碼的豎屏,「其實本身也不貴,公司甚至會有一些報銷的額度,就是家裡真沒地兒放。」 武韜在臥室開拓出了一個小角落用於辦公,緊挨著床的小桌上,只放得下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個顯示器。

但如果要說居家辦公最大的難處和變化,這三位上班族都會回答,是溝通成本。在一切轉為線上之前,從沒人意識到,原來說句話是件如此耗費精力的事。

居家辦公更少的外部打擾換來了專注力的提升,但與此同時,員工們對團隊合作以及培訓項目的滿意度大打折扣。武韜覺得,線上交流雖然解決了交換信息的剛需,但有些人與人之間「隱性的交流」,可能就在雲端消失殆盡了。

Coco的公司在她入職快七個月的時候轉成了遠程辦公。作為新入職的本科畢業生,居家辦公的職場和她的期待相比,總感覺少了點兒什麼。「我和(一些)項目組的成員們只見過彼此在屏幕上的樣子,雖然經常開會經常說話,但還是無法打心眼兒裡建立一種歸屬感。」 Coco覺得入職第一年的工作體驗很不完整,「作為社會性動物,好像有種失去了跟周圍世界聯繫的感覺。」

電信,作為支撐遠程辦公的基本技術,在連接你和遠方同事的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你們之間隔了十萬八千裡。

原先走到工位前說兩句就能討論的事情,現在要專門騰出時間開線上會議;之前探頭看兩眼對方顯示器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要通過屏幕共享才能交流,有時候網還卡得不成樣子;本來一起合作時隨口頭腦風暴出來的新點子、新方法,也因為線上溝通的延遲而乾涸;更別提原本休息時間在工位上和茶水間的閒聊和八卦,這些都隨著人與人之間隔著屏幕數量的增多而煙消雲散。

▲ 隔著屏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受到許多阻礙。圖 / 視覺中國

但就算花費了之前幾倍的時間,遠程辦公的溝通效果依然不盡如人意。

美國伊利諾州註冊會計師協會的HR主管Catherine就感覺自己深受其害。她們的辦公室剛剛翻修到一半,突然被迫遠程辦公,她無法再面對面和裝修隊對接,只能由家離得比較近且每天都堅持去辦公室打卡的CEO本人代理。「從裝修隊到CEO,再從CEO到我,我再反饋給裝修隊,三倍時間就這麼出去了。」 她說。

所以,當Catherine在一周前的某個上午走進辦公室,發現所有新刷的牆顏色都不對的時候,她兩眼一黑,差點尖叫。

不過一轉頭,她又看到了空空如也的工位上依然茁壯成長的植物——Catherine的CEO被員工們封了個「植物總管」的職稱,由每天出沒在辦公室的他負責給48位員工桌上的寶貝們澆水。

Catherine感覺自己又被治癒了,忘掉讓她來氣的牆,開開心心回家做飯。

12:00

從渴望躺著到期待被安排

被問到居家辦公有沒有什麼幸福瞬間,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Roy脫口而出:「沒有。」

「因為食堂沒了。」 需要費神思考每頓吃什麼的他,很懷念包三餐的公司,特別是那個色拉裡可以加很多肉的食堂。

「中午吃什麼」這個每日例行的靈魂拷問,在居家辦公的日子裡依然成立。

Dana從沙發上起來,去拿自己做的麵包,居家辦公的她著迷於烘焙,50公斤的麵粉用得已經見底。Cathrine從冰箱裡拿出了前一天晚上做好的拿手菜紅酒燉雞腿。Kelly準備用冰箱裡的食材隨便炒起來燉一燉,「反正怎樣都好吃。」 Coco看著正在煮的速凍餃子,想到公司旁邊好久沒吃到的餃子館,有點苦澀,有點饞。

▲ 曾經可以和同事一起午餐的時間,現在只能獨自苦惱「中午吃什麼」。圖 / 《金科長》截圖

準備午餐這件極其家常又有點繁瑣的事,在幾個月的時間裡,漸漸揉進了職場生活,成為了日理萬機的上班族生活的一部分。「之前在食堂,既省心又省錢。」 武韜的生活開支,現在有一大筆添在吃上,「在家辦公節約出來的碎片時間,可能全都用來做飯了。」

沒有了固定的午餐食譜和外食選擇,沒有了固定的午休時間、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對於2020年的上班族們來說,時間開始變得模糊。

但這種不分明,正是居家辦公的魅力所在。調查顯示,在家的第一大幸福來源,是這種工作方式帶來的彈性,一種對生活工作二者平衡的掌控感。

想睡就睡,想攤就攤,累了就隨時閉會兒眼睛。少了條條框框,一切都流動了起來。

但當上下班不再需要任何儀式感,當工作任務侵入「家」這個空間,職場氣息和煙火氣混合,濃度過高,有時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我有時候會在工作的中途休息十分鐘,但這十分鐘就要在下班之後補。」 Coco回憶自己適應居家辦公的過程,「這些小的休息時間多了,導致每天下班時間都沒準兒。我那段時間就有點崩潰,有種我一直坐在電腦前面,工作做也做不完的感覺。」

▲ 在家辦公帶來了時間上的彈性,同時也模糊了工作日和周末的界限。圖 / 視覺中國

後來她有意識地控制下班時間,很多工作就放到周末去做。但這樣一來,一周七天過得都像同一天:「周末和周一的分界線變得一點都不清晰,每天也不會有什麼新鮮事。」她說。

每次同事問起「周末過得怎麼樣」,她總無語凝噎,後來連「去超市買了趟菜」這種小事都變成了值得分享的不尋常。

幸運的是,喘息的空間好像依然存在。因為每天都過於同質化,Coco的周一綜合症消失了。「周一隻不過是周日的延續,想想還挺開心。」 她說。

17:00

從線下團建到雲喝酒

下午五點,Coco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並沒有迅速下線在沙發上癱倒,而是登入了公司一個月一兩次的小型社交活動。這些一到兩個小時的活動,有移到線上的Happy Hour(快樂時光,多配有酒飲),有的就是隨便瞎聊天,也有出勤率超高的Woman Circle(女士時刻)和Cultural Night(文化之夜)。

最歡樂的是Game Night(遊戲之夜),Coco有一整個文檔,列了一大堆線上桌遊。在家辦公四個月,她們基本玩了個遍。

居家辦公,「隨意社交」的機會驟減,這個空隙,需要「計劃好的社交」去填補。

作為一個HR,「計劃好的社交」——團建,是Dana日常工作職責中的重頭戲。疫情之下,大家打不了照面,她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線上交流讓溝通變難了,但這不代表我就要接受現實。」 Dana笑說,「我採取了誇張的動員策略,甚至到了一種讓大家有負擔感的程度。」

從離開辦公室的那一天起,Dana就定期給70個員工發郵件,包含一些網站資源,一些暖心的話。四個月間,從「分享你的寵物」主題論壇到一對一線上聊天室,從每周五早上的雲喝咖啡到由Dana自己帶領的雲健身,從能在家玩的尋寶遊戲到你畫我猜,Dana一人扛起團建大旗,用各種各樣、想到的想不到的線上活動不間斷地轟炸著員工的郵箱。

三月底第一封郵件發出去,Dana收到了70個員工中50個的回覆。當了20年HR,早就「習慣了郵件被忽略」的她,當時激動地想哭。

但這種想哭的衝動,隨著論壇回帖和遊戲參與人的遞減而逐漸被磨滅。四個月來,八次雲喝咖啡活動,只有三次有超過十人參加。最近一次,她和她HR部門的手下,兩個人兩個屏幕兩杯咖啡,硬生生聊了兩個小時。

「可能是員工們私下有了更多交流吧,」 Dana說,「大家應該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孤獨。」

武韜說出了員工們的心聲:這類活動說到底跟開會沒什麼兩樣,只不過開別的會之前要準備,這種不需要準備罷了。下了班,大家肯定還是想休息。

同樣作為HR的Catherine,比Dana要幸運。她的員工們對雲喝酒活動中,CFO拿著的高級Martini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由此開啟了每周「分享你的調酒配方」的熱烈討論。甚至有員工認真私聊她表示感謝,感謝她每個月寄到員工家裡的小零食包裹,感謝她為集體歸屬感做出的一切努力。

但儘管如此,她還是期待著能和同事在辦公室見面的那天快點到來。「我想念在走廊上和別人點頭致意的感覺,」 她說,「我不想在線上歡迎新員工,不想透過攝像頭進行績效考評,更不想隔著一層屏幕裁員。」 Catherine最近解僱了一名評級不理想的員工,她傳達完壞消息,合上電腦,總覺得自己有點冷血。

對於Dana、Kelly、武韜以及全球80%的上班族來說,「遠程+面對面」的混合工作模式,似乎才更接近他們理想中的職場生活。Kelly很欣賞自己公司現在的規定:員工們分組交替上班,來辦公室一周,在家歇一周。

「每次在一個地方待膩的時候,想想下一周的另一個工作環境,感覺永遠不會煩。」 她覺得很美好。

這周輪到她在家遠程辦公,下午五點半,離Kelly正常的下班時間還有半個小時。但此時的她已經合上了電腦,穿著舒適的運動服出門買菜,準備八點再補上沒做完的工作。

地球另一端的下午五點半,Dana的先生抱著女兒、看著還窩在沙發上皺著眉盯著電腦的Dana感到很不解:「你下班時間都過了一個小時了,怎麼還在工作?」

▲ 圖 / 《未生》截圖 (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公號

相關焦點

  • 日劇《我,到點下班》
    最近又開始劇荒了,由於剛看完日劇於是我還是找起了日劇,很喜歡日劇的溫暖的畫風和場景。本來想找個下飯劇,看到《我,到點下班》的女主吃著東西我還以為是個美食電視劇,正好拿來下飯。不過沒讓我失望,這部日劇真的給我很大的驚喜,且不說女主可愛又漂亮(我才不會承認我是個顏狗),這個劇真的取名直截了當,女主角每天都會準時下班然後跑到一家上海飯館去吃點東西。說句實話老闆娘的普通話突然出現驚了我一下下,是個性格很不錯的可愛老闆娘,每天都戴個耳機追劇。
  • 阿里釘釘發布「在家辦公指南」:助力企業遠程辦公,全部免費!
    不過,很多企業老闆和員工在"在家辦公"時,會面臨諸如以下的痛點:在家工作辦公時間變長,工作和生活邊界變得模糊,工作儀式感無法建立;員工在家上班,每個人忙閒狀態都不統一,企業無法組織高效開會;在當前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企業人事部無法快速掌握每個員工的健康情況信息。
  • 「在家辦公」為什麼不是work at home?那是什麼?
    因為疫情,貝博爾老師又開始了在家辦公的日子無比懷念渴求從前的格子間「在家辦公」英文怎麼說?如果是平時在公司辦公臨時換成在家裡辦公應該說:work from home因為from強調位置的轉換, 一般情況是在公司辦公室辦公,不過當下的辦公地點是在家裡。eg.
  • 網友說貓每天準時坐門口等他下班,可他已經在家辦公一個月了…
    據外國網友舉(炫)報(耀): 因疫情的關係,自己已經在家辦公一個月了。 然而他發現一到下午5點,家裡的貓Marty就會跑到門口坐著,眼巴巴地透過門上的玻璃,看著外面… 就是介個亞子
  • 《我,到點下班》:「我要準時下班」
    996.ICU"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上6天班生病就住進ICU"關於各種關於馬雲爸爸的「996」言論的各種帖子文章,最近已經看到爛了!今天不是給大家分析各種觀點嗶哩吧啦的,而是給大家安利一部反996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又譯為「我,到點下班」、「老娘不加班」)如果說韓劇是編織一個童話世界的搖籃的話,日劇就是打破你的美夢,把現實血淋淋解剖在你面前的劊子手。「我要準時下班」也不例外劇名簡單直接粗暴,說出了當下上班族的心聲。
  • 在家辦公一周,還是讓我去上班吧!
    沈粵 32歲 網際網路公司程式設計師左手擼娃,右手擼代碼,我太難了程序猿夢想中的在家辦公,是一周去公司開一次會,每天10:00起床,然後一邊吃早飯一邊悠閒地擼代碼,困了睡一覺,傍晚還能去個健身房……但事實上,沈粵在家辦公的第一天就被家裡的網速和信號折磨得沒脾氣了。
  • 真是懷念啊,我曾經抱怨過的平淡無味的生活
    我這輩子沒有見過跑得這麼快的狗,它放肆地奔跑,伸出舌頭不斷交替空氣,它在每個路燈下急剎,再高高翹起那條後腿,留下自己來過的印記。多好啊!此刻,它是平常日子裡的我。此刻,我是平常日子裡的它。」我終於知道狗為什麼會拆家了,真是懷念以前的生活啊!
  • 在家都開工了麼?說說你在家辦公的真實狀態哈哈哈哈哈笑到發抖
    假期過後,許多小夥伴開啟了在家辦公模式~你在家辦公的真實狀態是什麼樣子呢?被工作電話驚醒才考慮起床?很容易就被貓咪狗子吸引了目光?穿著睡衣辦公吃飯全都在床上?憋在家裡的感覺,讓你無數次地叫囂:我想去上班啊!!!一邊放不下自己溫暖的被窩,不洗臉不洗頭,(女孩子不化妝的感覺實在是太好啦!)要是能在家辦公,該有多好!
  • 實力打臉996,真·職場勇士:我,到點下班!
    還有一家公司,因為提倡準點下班上了熱門討論榜而這兩天,一直以「加班地獄」著稱的隔壁霓虹國出了一部改編自朱野歸子同名小說的新劇隔空打臉996…有人說,光看名字我就想打五星:《我,到點下班》日本,東京。東山結衣,32歲。
  • 996們,我到點下班
    最近小狸在追一部日劇:《我,到點下班》。女主角東山結衣是一名32歲的OL,每天鐘錶顯示18:00時,東山就秒速收好東西,然後準時打卡下班。臨走還不忘提醒手下員工該回家了。東山的做法在奉行加班的日本來說,簡直是特立獨行:要知道,在日本的「加班美學」中,5點下班是曠工,6點(到點)下班是早退,7點下班是趕早,8點下班是剛好,9點下班是敬業,10點下班是楷模。其實東山原來沒這麼彪悍。
  • 到點了,我可以下班嗎?
    「我不打算比現在更努力,我要準時下班。 」——《我,到點下班》 我要準時下班,對於每一個被社會無情毒打的打工人來說,真的是異常夢想化的理想而已。昨天,#拼多多22歲員工突然離世#,熱搜事件發生後,大家的關注點似乎偏離了事件本身。
  • 「我,到點下班」,道出多少「996」的心聲!
    大家是不是還在為馬爸爸在阿里內部講話「996是福報」(每天朝九晚九,連續工作6天)、劉強東在朋友圈聲明自己可以「8116+8」( 周一到周六6天,從早8點工作到晚11點再加上周日工作8個小時)的話題而議論紛紛呢?近期,新番日劇《我,到點下班》(《我要準時下班》)以「準時下班」為口號,為一部分職場上班狗們發出呼聲了。
  • 在家辦公VS坐班,每一隻滑鼠都是被迫的
    貓咪上班,像極了不願意上課的你,上半年在家上網課,和在家辦公,本質上沒有區別。在人間,有幾隻貓是樂意至極的?所以說萌貓都是假象。 當貓咪都在忙碌自己的工作,大家還有什麼不值得努力呢?在家辦公和公司坐班都是一樣的,可能在家的狀態更容易累,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呢?
  • 劇推薦《我,到點下班》
    先簡單說一下這兩種工作制度吧,996指的是,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一周工作六天,007則真的算是狠人了,從零點到零點,一周工作七天,不休息。實則這樣的工作制度算是違法了的。在996和007聯手相逼的大環境下,職場人們唯一的情緒出口好像就是自嘲是「社畜」了,極端一點的則會走上絕路,你以為過勞死和壓力死是怎麼來的?
  • 在家也能輕鬆愉悅的遠程辦公,我是這麼完善居家辦公的舒適
    今年的新冠疫情影響,讓很多企業上班遇到了困難,直接變成:遠程辦公。在家辦公可以說更沒上下班的時間概念了,幾乎每一分每一秒要保持在線,盯死屏幕,看看有沒有來自領導的召喚。在家辦公的重點還是要變得舒適才行,讓緊張節奏變得自由輕鬆,這樣工作效率才能提高,才能用享受的愉悅心情去真正的在家辦公。疫情在家剛好閒著,就分享一下最近讓我居家辦公環境變得舒適享受的好物推薦。
  • 下班到點就走的年輕人,惹惱了誰?我要準時下班
    作為一個到點就走的年輕人,我個人是非常不理解那些到點時間明明沒事還不走的人。直到後來,我因為到點走被女老闆直令降薪調崗,一時氣不過的我選擇了辭職,那時候才明白,到點下班對某些老闆來說,意味著你上班時間不飽和,說通俗點就是你閒。
  • 被窩打卡,在家遠程網絡辦公,第一天上班的你還好嗎?
    以前總想,如果有一天,不用設鬧鐘,每天睡到自然醒,不用擠公交地鐵,每天在家辦公有多舒服。以前總想,網絡這麼發達,一個微信好像什麼都能解決,即使去公司上班,也可以足不出公司,打電話、發微信聯繫客戶,促成交易。
  • 一場全世界最大的在家辦公實驗
    全民在家辦公讓遠程辦公應用成為剛需,這個原本不算熱門的行業也迅速得到了重視。各家遠程辦公應用提供商紛紛布局,對產品進行免費的同時,也積極開發針對疫情的產品功能。 儘管很多廠商對於激增的遠程辦公需求早有準備,但還是沒能頂住用戶爆發式增長帶來的壓力。
  • 我,到點下班!
    昨天那些或自願或不得已「996」的上班族們,今天都在爭先恐後地看《我,到點下班》!這部豆瓣評分8.5的日劇真真的是看時一時爽,一直看一直爽!32歲的東山結衣就職於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在加班文化濃厚的職場,依然堅持自己的「絕不加班」準則,到點準時回家享受人生。。。升職不如小籠包,加薪不如做SPA,佛系上班族只想感受生活。。。
  • 下班到點就走的年輕人,惹惱了誰?日劇《我要準時下班》
    作為一個到點就走的年輕人,我個人是非常不理解那些到點時間明明沒事還不走的人。直到後來,我因為到點走被女老闆直令降薪調崗,一時氣不過的我選擇了辭職,那時候才明白,到點下班對某些老闆來說,意味著你上班時間不飽和,說通俗點就是你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