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法則」是由進化論學者達爾文提出的自然界裡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達爾文是根據自己多年在自然界的實際考察提出這一論斷的,在達爾文眼裡「叢林法則」是適用於自然界的規律,但是達爾文沒有看到的是「叢林法則」在人類社會中也是同樣適用的,這就是「叢林法則」的社會屬性。
你是一個很善良的人甚至善良的有些懦弱,很不幸在你居住的地方有一個強勢的兇惡鄰居,這個惡鄰也許是看上了你家肥沃的土地漂亮的住宅,或是乾脆就是看你不順眼,於是仗著自己胳膊粗力氣大總是找茬欺負你。你不得不總是露出傷疤向周圍的鄰居訴苦討同情,但是周圍的鄰居有的懼怕這個惡鄰不敢說什麼,有的隨聲附和這個惡鄰的言行,甚至有的鄰居看你軟弱為了也在你這裡撈點油水,也加入了這個惡鄰的行列對你進行攻擊。
時間長了就形成了一種氛圍,無論你做什麼還是說什麼,你都是錯誤的。有些禍事不是你做的,只要惡鄰一發號令,大家就都會指責是你做的。這就是人類社會典型的「叢林法則」,相信大家在日常的生活和職場上都會看到過這種場景。
人類社會產生「叢林法則」的根源是:強者實力強大,如果依附強者就可從強者那裡得到好處,而弱者弱小人微言輕,得罪了弱者也不會有什麼損失,這就造成了強者愈來愈強,弱者愈來愈弱,直到弱者最終被淘汰消失。
小到個人大到一個國家都是這樣的,18世紀的波蘭在歷經了俄國和普魯士的多次入侵後,最終被俄國和普魯士瓜分而亡國。1938年的《慕尼黑協定》是由德國,義大利,英國和法國共同協商的結果,內容是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以換取所謂的和平,而捷克的代表只是在協議書上簽字,沒有任何話語權,這就是弱國無外交的範例。
現在的敘利亞戰爭之所以久拖不決,還不是各方外國勢力在敘利亞角逐的結果,作為受害最深的敘利亞因為弱小只能淪為大國的鬥獸場。
現如今處在新冠疫情中的美國,為了轉移國內不滿的情緒和為政府的失職擺脫責任,不是也在極力的向別國潑髒水嗎,明明自己是滿嘴的謊言,卻也有很多國家附和跟隨,這就是實力的體現。
要想在「叢林」中生存下來,除了讓自身強大別無他法,靠著卑躬屈膝討好強者,只是過一時不能過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