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影視產業觀察發布的文章中,我們曾對今年在網臺播出的銀髮類綜藝進行盤點,從年初的《最美的時光》到現在正在播出的《花樣新世界》,13檔銀髮類綜藝登場,各大平臺都開始盯上「銀髮題材」這塊「蛋糕」,開啟了一系列的「銀髮熱」。
不過隨著各大平臺持續加碼,這一品類上跟風的趨勢也愈演愈烈,長此以往銀髮綜藝的生存發展或將成為一個難點問題。銀髮綜藝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從形式到內容進行創新升級,成為節目製作方需要直面的現實問題。
從國際市場來看,不同主題、不同模式的「銀髮」綜藝百花齊放,也贏得了 越來越多觀眾的認可。那麼在競爭激烈的綜藝市場,銀髮類綜藝如何靠著自身的內容進行差異化競爭呢?
形式逐漸固化的銀髮綜藝,繼續尋求新的切入口
從今年國內綜藝市場來看,有銀髮人群參與的綜藝節目,大多以「代際溝通」為主題,來實現父母與子女的彼此理解。今年螢屏上以「代際溝通」為主題的節目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相處型、觀察型。前者的代表性節目如《一路成年》《最美的時光》,後者代表性節目如《我家那小子》《我家小兩口》。
代際溝通話題的火熱和銀髮類綜藝的興起一樣,有著社會現實的需求,但隨著同類型節目越來越多,頻繁撞車的主題和逐漸固化的形式都在提醒著我們,這一類型的節目需要多樣化的表達。
《拜拜老房子》是愛爾蘭推出的一檔記錄兒女們幫助父母選擇新房子的紀實類節目。在試播集中,母親羅斯瑪麗·伍茲已經老房子裡住了18年,如今愛人過世、孩子成家,這座老房子對於獨居的她來說顯得太過空曠,因此她決定將房子出售。而她的三位子女通過自己對母親對了解,分別為母親提供了一所合適對房子。最終母親將選擇哪一所房子生活,成為節目的一大懸念。
節目看似是在比拼子女為母親選擇房子的好壞,但實質上呈現的內容是子女和家長間彼此的了解程度。一方面,節目考驗子女對家長的了解,什麼樣的房子最適合母親,溫馨或是樸素的?這需要在與母親相處的過程中一點點去了解。而另一方面,節目也對母親提出了考驗,她將客觀選擇自己最滿意的房子,還是選擇自己最偏愛的孩子,就成為節目的一大看點。可以說節目巧妙的以住房為入口,深入剖析了當前家庭的親子關係, 展現出了濃濃的親情。
往往一提到「代際溝通」,我們通常想到的都是「親子關係」類節目。而澳大利亞的《我的老室友》就打破了「親子關係」單一的格局,讓陌生的年輕人和老人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實現跨代際交友。
節目中,兩位老人擁有充足的資金儲備和大量空閒的房間,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在情感上,多年的獨居生活讓他們迫切渴望得到陪伴。而來參加室友面試的年輕人,通常都經濟窘迫,希望通過免費的住房來緩解經濟壓力。
按照節目設定,每位老人將在應聘者中選擇兩位候選人,為他們提供兩天的試住機會。而試住的年輕人需要通過給老人做家務、陪老人聊天等方式,來滿足老人的要求,以獲取免費居住的權利。最終,老人將選擇其中的一位候選人成為長期室友。
可以看到,同樣以房屋為切入口,《我的老室友》選擇讓老人和年輕人通過租房一事建立情感聯繫,進而在生活中相互了解、磨合,最終實現跨代際溝通。節目可以說既是一檔跨代際交友真人秀,也是一次有趣的社會實驗,具有較高的社會意義。
網紅經濟成為銀髮題材新的發力點
說起「網紅」,大眾的第一個印象往往都是小鮮花、小鮮肉,鮮少有人會把它與老年人聯繫在一起。但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老年人的生活也逐步與時俱進,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中國移動網際網路50歲以上的用戶已經超過5,000萬。其中,觀看短視頻的人數佔到了老年群體的58.6%。西瓜、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已成為觸網老年人閒暇娛樂、表達自我的重要平臺。
在國內的一眾短視頻平臺上,一部分老人已經率先邁出了一步。70多歲的「北海爺爺」因為一則身穿西裝的外拍花絮視頻被冠以「最帥老人」的名號;68歲的農民阿姨羅姑婆,尬說四川話rap傳授麻將秘訣。「網紅」這個詞,離銀髮人群正越來越近。
「銀髮題材+網紅經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節目。東方衛視播出的《花樣新世界》就展現了老年人對網絡文化的體驗。節目中,三位老藝術家在年輕人的帶領下打卡網紅場所,並與短視頻紅人一起體驗新媒體潮流,感受年輕人豐富多元的網絡世界。
從內容上來看,節目雖然加入了網紅、短視頻等新元素,但《花樣新世界》其實並沒有跳出「代際溝通」這一框架。而同樣是從網紅元素切入的韓國綜藝《奶奶啊一起上學吧》,則展現出了不一樣看點。
按照設定,節目組在鄉下開設一所網紅培訓學校,邀請藝人擔任老師,教授平均年齡80歲以上的老人網紅課程。而在放學之後,藝人老師會分別到學生的家中進行「家訪」,為老人們做頓飯、幹農活、或者陪老人們喝酒聊天,與他們同樂。
有數據顯示,在韓國有大量的年輕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去到首爾等大城市工作,65歲的老人中有四分之一的老人獨居。因此這檔節目將地點選擇在鄉下,通過網紅知識的學習豐富他們的生活,同時,節目也安排了藝人老師對學生「家訪」,身體力行幫助老人做家務事,在溫暖、歡樂的氛圍下,讓節目更具現實意義。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對網際網路的需求也將成為一個越來越大的新市場,未來銀髮題材與網際網路內容的結合,或將成為銀髮綜藝的一大發力點。
傳統都相親題材如何煥發新活力?
除了代際溝通以及與網紅經濟相結合的新興題材,老年相親題材也是銀髮類綜藝裡重要的題材之一。與青年相親節目一樣,這類節目具有一定現實的意義。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獨居老人的數量也在增加,預計到2020年,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孤獨成了這些人群最大的情感問題,相親也漸漸成了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
不過相較年輕人擁有的豐富社交資源,中老年人群尋找伴侶的渠道相對欠缺,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需求缺口,中老年相親節目在各頻道遍地開花,如《精彩老朋友》《讓愛做主.相親那些事兒》《門當戶對》等節目,都是專門為中老人年人打造的婚戀、交友平臺。
從節目初衷上來看,這些節目都帶有極強的服務性質,同時沿襲了傳統的電視相親模式,看起來也非常的「接地氣」。不過隨著觀眾審美的不斷變換,這類節目因為形式、內容上的局限,幾乎已經無法吸引年輕觀眾的目光。
老年相親類節目能否「洋氣」起來?波蘭推出的《愛情療養院》作出了很好的示範。按照節目設定,年齡在60歲以上的12位爺爺奶奶將一起前往療養院進行集體活動,在主持人的引導下,他們一邊體驗集體生活,一邊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從中收穫能共享黃昏之戀的另一半。在風景優美、服務周到的養老院,老人們像年輕時一樣,相互討論著異性以及自己的理想型,展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節目溫暖、浪漫的基調,讓身為年輕人的我們也似乎看到了愛情的美好。
從形式上看,針對老年相親的主題,節目拋棄了傳統的電視相親模式,而是以更契合該主題的老年療養院體驗為主要內容呈現。節目形式新穎且更有針對性。同時在內容上,除了單一的相親,節目也非常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畫。這12位性格迥異的老人中,有因工作忽視家庭致使離婚的爺爺,還有渴望在愛人懷抱中入眠的奶奶,他們獨有的幽默、智慧和固執,為節目增添了同類節目不具備的看點,讓各個年齡段的觀眾都可以從中得到樂趣。
而同樣是關注老年人情感生活的韓國綜藝節目《愛神派對》,則是以「代際溝通」為切入口,進一步豐富老年相親題材的節目形式。
節目中幾位「單昏族」(單身黃昏族)父母踏上遊輪進行4天3夜的旅行,旅程中,他們結交新的朋友、也回憶自己的青春往事,將更生動、獨立的形象呈現在大眾面前。與此同時,孩子們將在演播室裡觀看自家父母交友的過程,重新認識自己的父母在拋開家長身份後,更活潑、放鬆的另外一面。節目表面在呈現老年相親交友的浪漫之旅,但從深層次來看,節目其實講述父母找尋自我、回歸青春的故事。
從當下節目市場來看,情感類、觀察類節目正成為兩大熱門趨勢,而《愛神派對》將情感、觀察這兩大元素統一融入到老年題材之中,從節目立意到表現形式,都滿足了時下節目創作的流行元素。
老年才藝展示類節目擁有廣泛受眾市場
才藝展示類節目可以說是螢屏上經久不衰的熱門節目類型,這一類節目多以少年、青年為主角,為他們提供夢想的舞臺。在國內綜藝市場,也有如《金色好聲音》《愛傳萬家》《老有腔調》等以老年人為主角的才藝類節目,不過整體來看,這些節目均是「歌唱大賽」這樣相對比較單一的形式,內容上也多以唱歌為主,所以反響並不熱烈。
在國際綜藝市場上,老年人才藝展示類節目,從遊戲競技,到歌唱競演,再到才藝展示,節目形式可謂非常豐富。
作為《好聲音》節目的衍生版,《聲音大師》則是專門為60歲以上老年人圓歌唱夢的音樂選拔節目。同《好聲音》一樣,《聲音大師》邀請4組嘉賓作為導師,通過盲選、一對一淘汰賽、直播決賽、公眾投票等環節選出最終的贏家。
節目聚集了心懷音樂夢的老人, 為觀眾展現了充滿活力的老年人存在,改變了大眾對於老年人的傳統觀念。同時,相比年輕選手,《聲音大師》的參賽者大多都是抱著彌補遺憾的目的,競爭性不是很強,節目整體氛圍相對輕鬆流暢,是一檔適合闔家觀看的綜藝節目。
而脫胎於熱播的少兒才藝展示節目,美國在2017年推出的《小小大明星:永遠年輕》聚集了7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他們提供展示才藝的平臺。每期節目都有五位老人來到現場,他們各個身懷絕技,在專屬自己的舞臺上綻放夢想。沒有淘汰、沒有晉級,節目呈現的只是長者精彩且鼓舞人心的表演。
最重要的是,作為一檔才藝秀,精彩的表演才是節目立足的根本。節目中的年老年人並非為了博眼球而製造噱頭,他們的才藝水準並不比年輕人遜色。在首期節目中,一位81歲的老奶奶在沒有任何安全設施的條件下,隻身爬上8.5米高的搖杆,並在頂端做出了旋轉、倒立等雜技動作,十分令人震撼。
從國際市場來看,老年才藝展示類節目大多為熱播才藝選秀類模式的衍生版,不夠這並不影響節目的收視表現。同時,節目的模式也得到了受眾的認可,《聲音大師》成功在德國、比利時落地,《小小大明星:永遠年輕》更是輸出到全球近20個國家,可見老年才藝展示類節目在受眾中有著廣泛的市場。
可以看出,相較國內銀髮類綜藝題材、形式較為單一的現狀,國際綜藝市場上已經湧現出不同模式、不同角度的老年綜藝,這些節目都以更多元的視角帶給觀眾新鮮感,也賦予了銀髮類綜藝節目更多的活力。
— THE END —
作者 | 李楊
編輯 | 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