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英使館發言人致函《衛報》批駁臺灣當局有關人員錯誤言論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倫敦12月22日電(記者梁希之)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22日發布消息,英國《衛報》8日刊登對臺灣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採訪相關報導,該負責人就兩岸關係、臺所謂「國際地位」等問題發表一系列錯誤言論。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致函《衛報》,駁斥有關謬論,以正視聽。信函原文亦通過使館社交媒體公開發布。

發言人表示,《衛報》刊登的中國臺灣當局有關人員的錯誤言論與事實完全不符。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發言人說,臺海兩岸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是割捨不斷的一家人。兩岸和平發展已是兩岸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如今,中國大陸發展正給海峽對岸同胞不斷帶來機遇。

發言人指出,任何煽動兩岸對抗的「臺獨」分裂圖謀都註定失敗。一些分裂勢力動作頻頻、興風作浪,改變不了上述事實,也阻礙不了兩岸關係向前邁進的步伐,阻擋不了中國和平統一的進程。

相關焦點

  • 中國駐英使館發言人致函英《衛報》駁臺灣當局有關人員錯誤言論
    中新社倫敦12月21日電 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22日致函英國《衛報》批駁臺灣當局有關人員錯誤言論。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致函《衛報》指出,12月8日《衛報》刊登的中國臺灣當局有關人員的錯誤言論與事實完全不符。發言人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致函《衛報》批駁臺灣當局有關人員錯誤言論
    當地時間12月8日,《衛報》刊登對臺灣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採訪相關報導,該負責人就兩岸關係、臺所謂「國際地位」等問題發表一系列錯誤言論。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致函《衛報》,駁斥有關謬論,以正視聽。信函原文22日亦通過使館社交媒體公開發布。
  • 《每日電訊報》刊登美參議員涉華錯誤言論,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致函駁斥
    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10月16日消息,駐英國使館發言人致函《每日電訊報》批駁美國參議員盧比奧涉華文章。10月8日,美國參議員盧比奧在《每日電訊報》刊文《民主國家仍被中國的謊言所欺騙》,在氣候變化、人權等問題上無端指責中國。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致函《每日電訊報》,駁斥其錯誤言論,以正視聽。
  • 【美國參議員盧比奧刊文指責中國 中國駐英使館駁斥】10月8日,美國...
    【美國參議員盧比奧刊文指責中國 中國駐英使館駁斥】10月8日,美國參議員盧比奧在《每日電訊報》刊文《民主國家仍被中國的謊言所欺騙》,在氣候變化、人權等問題上指責中國。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致函《每日電訊報》,駁斥其錯誤言論,以正視聽。
  • 英媒刊文稱中國大陸阻礙臺灣地區抗疫 駐英使館駁斥
    中新網4月11日電 據中國駐英國使館網站消息,4月9日,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刊登駐英國使館發言人致函,對其有關中國抗疫以及中國大陸阻礙臺灣地區抗疫的錯誤言論進行駁斥。全文如下:關於《經濟學家》雜誌3月28日刊登的臺北駐英國代表處代表林永樂的來信,我想聲明,沒有人比中國中央政府更關心臺灣同胞的健康福祉。
  • 中國駐英使館駁斥有關歪曲中國和巴貝多關係說法
    原標題:中國駐英使館駁斥有關歪曲中國和巴貝多關係說法參考消息網9月29日報導據路透社9月28日報導,針對英國官員稱中國通過與巴貝多等加勒比國家開展合作,排擠英國在當地地位的說法,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周一表示,在與有關國家共建
  • 中國駐法使館批駁法媒涉臺文章:是中國的領土,我們一寸也不放棄
    人民網巴黎9月18日電(記者葛文博)9月18日,中國駐法國使館發言人致函法媒《世界報》,批評該報近日發表涉臺灣文章與事實嚴重不符,通過列舉政策、事實與數據對文中偏頗觀點進行逐一批駁,強調了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是中國的領土,我們一寸也不放棄;不是中國的領土,我們一寸也不要」。
  • 英方再次就黎智英案指手畫腳,駐英使館:敦促英方懸崖勒馬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12月15日消息,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就英方涉黎智英案錯誤言論答記者問。記者問:據媒體報導,英國首相發言人就黎智英案表達關切;英國外交發展大臣拉布也就此發表聲明,稱此系有關當局對其民眾權利自由的持續攻擊。中國大使館對此有何評論?
  • 美國指責中方在中印邊界「對別國領土聲索主權」 中國駐印度使館回應
    (原標題:中國駐印度使館發言人嵇蓉參贊批駁美國高官在印美戰略夥伴論壇上的涉華錯誤言論)問:8月31日,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比根在印美戰略夥伴論壇上發表講話,指責中國在中印邊界加勒萬河谷和南太平洋地區「對別國領土領海聲索主權」,實施「掠奪性經濟行為」、進行「技術盜竊」等,並就臺灣、涉港
  • 德媒「政治化」「汙名化」中國抗疫成果 中國駐德國使館5度發聲駁斥
    原標題:德國媒體「政治化」「汙名化」中國抗疫成果 我使館怒斥  近日,德國部分媒體發表針對中國的有關新冠疫情的拙劣報導。我駐德使館數度發聲,表達強烈不滿和憤慨,怒斥這些做法只會加深成見、煽動仇恨。  德國發行量最大的通俗報刊《圖片報》4月15日刊文指責「中國未履行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信息的義務」,還妄稱「中國對疫情的經濟後果負有法律責任」。  我駐德大使館16日致函該報總編室,批駁對方的妄言並介紹了疫情發展時間線。早在2019年12月31日 ,中國官方就已向世衛組織通報了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 民進黨當局證實推動「駐美代表處」更名「臺灣代表處」
    民進黨當局證實推動「駐美代表處」更名「臺灣代表處」 2020年12月21日 15:5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源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12月21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臺外事部門政務副手曾厚仁今日證實,民進黨當局正推動「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
  • 中國女子在柏林被打,中國駐德使館:襲擊者涉疫情歧視性言論引發...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夢穎 張曉雅】德媒消息稱,當地時間1月31日下午,一名23歲中國女生在德國柏林米特區(Mitte)被兩名女性毆打,柏林警方將此事歸為「仇外」事件。針對此事件,中國駐德國大使館2月3日晚回復環球網編輯部稱,從初步了解情況看,對方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歧視性言論導致雙方發生衝突。
  • ...長發表涉港聯合聲明 中國駐英使館:四國外長串通一氣、顛倒黑白
    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就英美澳加四國外長發表涉港聯合聲明答記者問中國大使館對此有何評論?使館發言人:日前,使館已就英國外交發展大臣相關錯誤言論闡明立場。英美澳加四國外長串通一氣、顛倒黑白,為香港違法犯罪分子撐腰打氣,公然幹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 臺當局高官證實:正運作臺灣駐美機構改名為「臺灣代表處」
    臺當局涉外部門高官曾厚仁今天證實,臺方正推動「駐美代表處」自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是「進行中」的案子。曾厚仁曾厚仁今天列席臺「立法院」外事防務委員會,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質詢問及,美國眾議院78位眾議員於12月17日聯名致函國務卿蓬佩奧,籲請美國政府同意臺駐美國代表處自「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 駐英警務聯絡官:配合使館做好在英中國公民防疫工作
    在國內疫情出現後,我駐英警務聯絡官積極聯繫英內政部、大倫敦警察廳和武漢友好城市曼徹斯特等,爭取各方面對我國抗擊疫情的支持。我駐英警務聯絡官推進國際合作,服務國內抗疫需要,通過各駐外機構,在一周內協調復星集團包機,從倫敦向武漢市公安局捐贈5萬件防護服。
  • 臺媒:78名美議員聯名致函蓬佩奧,鼓動將臺當局駐美代表處更名
    【環球網報導】據臺灣「中央社」18日消息,美國78名眾議員當地時間17日聯名致函國務卿蓬佩奧,鼓動將民進黨當局駐美代表處——「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簡稱 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 ...澳軍漫畫作者發新作 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完全錯誤解讀和過度反應
    諷刺澳軍漫畫作者發新作 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完全錯誤解讀和過度反應 文/夏洛特2020-12-02 00:26:21來源:FX168亞洲交易博覽:每日抽獎,註冊有禮>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周二(12月1日)表示,澳大利亞政界人士「錯誤解讀」了一條推特,並試圖煽動民族主義。
  • 法國86名議員和40名醫生學者聯署文章稱臺灣「國家」,中國使館發言...
    4月6日,中國駐法國使館官網刊文《中國駐法國使館發言人就法國議員聯署有關涉臺文章致<新觀察家>周刊編輯部的信》,以下為文章全文:中國駐法大使館網站截圖中國駐法國使館發言人就法國議員聯署有關涉臺文章致
  • 紐西蘭外長「個人支持」臺灣加入WHO 中國使館:臺灣作為中國一省沒...
    紐西蘭外長「個人支持」臺灣加入WHO 中國使館:臺灣作為中國一省沒有資格加入 2020年05月08日 14:2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駐紐西蘭使館新聞發言人就涉臺問題答記者問(圖片來源:中國駐紐西蘭大使館網站)  中國臺灣網
  • 蔡英文母校標臺灣為中國一部分,綠媒崩潰臺當局發函「抗議」
    綠營媒體《自由時報》憤憤不平,抹黑大陸留學生的正當行為,還稱LSE「屈服於一個中國原則」,臺媒「中央社」4月4日稱,臺當局「外交部」致函「抗議」。 錯誤示範(圖源:LSE) 中國留學生立刻表示不滿,要求校方採取措施,校方隨即召開會議討論,共同解決問題。有2名大陸學生代表,1名臺灣地區學生代表,2名巴勒斯坦代表,2名以色列代表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