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佩戴機械手錶的朋友都知,日常使用手錶的過程要注意不要磕磕碰碰,更不能摔。除外為保持表殼外觀靚麗,為什麼機械手錶還需要防這些磕磕碰碰呢?今天鑫諾德小編就和大家來探討為對於這磕磕碰碰影響因素而誕生的手錶防震器,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機械手錶為何需要防震?眾所周知,機械手錶是從懷表發展過來,一開始的懷表(或早期的機械手錶)是不能摔或者磕碰。一旦摔了或者磕碰,輕則會引起走時不準,重則就會導致停走。大家都知道,擺輪機構對於機芯運轉極為重要,只要擺輪機構稍有問題,就會引起極大的走時誤差。其中擺輪機構的擺輪尖是非常纖細,細到和人的一根頭髮粗細一般。如果突然受到外來巨大的衝擊力,肯定就此終結。
因此當時制表師們想盡千方百計,如何讓表裡的擺軸尖能夠逃過外來衝擊帶來傷害。直到1790年,被譽為「錶王」的寶璣先生製作出「彈性」擺輪懸置機構。其是將擺軸製作成短小的圓錐形。擺軸被安裝在一個形狀相仿,與彈簧片相連的小保護罩內,當手錶受到外力衝擊時,擺軸未受到損壞而是滑向保護罩一側自動穩定。寶璣的避震裝置是現代Incabluc避震裝置及所有其他防震裝置設計的前身。
通用上面可以知道這個手錶防震器主要的作用就是為了保護擺輪軸尖,從而保證整個手錶的走時精準度。那麼手錶防震器是怎麼起到作用呢?當機械手錶磕碰或者摔了,此時產生震動慣性力的作用下,使防震簧發生了變形,擺軸是防震碗位移,擺軸軸徑較粗的部位與防震座相碰,把震動能量吸收,震動過後在防震簧的壓力下,防震碗又回到原處,防止擺尖折斷。
同時對於手錶防震器的技術也是有嚴格的標準。機械手錶能承受從1米高度偶然跌落到水平硬木表面時所受到的衝擊。而且每次手錶在受到衝擊後都不得停走,一般石英表的剩餘效應不得超過2秒/日,其他類型手錶,剩餘效應不得超過60秒。
經常防震測試的後的手錶不應出現指針的彎曲和位移,自動或日曆裝置的損壞,玻璃破裂,表殼角彎曲斷裂和按鈕損壞等,正常功能和外觀的損壞。
還需要說的一個問題就是,手錶防震器能發揮作用是有前提條件,就是要合理控制擺輪的上下竄量(軸向間隙0.02~0.04毫米),如果擺輪的軸向沒有合理的控制,防震器等於擺設。間隙過大,防震器失去作用;間隙過小,影響擺輪正常運轉。而這個擺輪軸向間隙的尺寸大小,是根據尺寸鏈計算出來的。可見得這個技術細節也是至關重要。
總的來說,手錶防震器就相當於是擺輪尖「保護傘」,避免外來磕碰產生的震動對擺輪尖的損害,以此保證擺輪機構的正常運轉。今天鑫諾德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到這裡,喜歡的本文的朋友可以點個讚,加個關,往期有更多有趣好看的內容哦!下次小編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簡單有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