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德國,人們最先想到的大概是強大的汽車製造業、 先進的醫療器械、 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嚴謹認真的做事風格, 甚至是希特勒、納粹、二戰等等。
其實,德國的美食卻也讓人垂涎欲滴。
德國美食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德國啤酒和豬腳、香腸。但其實德國還是世界上食用麵包最多的國家哦。
在德國,就是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德國菜給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大份」!每份主食都會配上自製酸菜、麵包和土豆泥。德國菜以酸、鹹口味為主,調味較為濃重。而烹飪方法則以烤、燜、串燒和燴為主。
幾乎所有的德國人都喜歡吃肉和奶酪、巧克利。德國在歐洲胖人排行榜中名列榜首,典型的德國菜餚都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熱量。
不過德國的酸菜裡添加了香葉、荷蘭芥末子等多種香料,而且酸度十足,未必人人都吃得慣。
德國人每天早上以冷為主,而唯一是熱餐的午餐豐富許多,晚上除了活動外,在家裡吃的也是比較簡單,一般為冷餐。一日三餐多以麵包、肉類、奶製品為主。不過越來越多的德國人,開始接受並喜歡吃素食生食,比如各種沙拉和新鮮水果。
先來介紹大名鼎鼎的德國豬腳,也叫德國鹹豬手、德國蹄髈等。德國豬腳堪稱一道享譽世界的名菜,也是德國人的傳統美食之一(事實上,與鄰國們相比,除了啤酒和香腸,德國也沒啥拿得出手的。。。)。
南部巴伐利亞的炭烤豬腳和煙燻豬腳
炭烤豬腳一般會佐以葛縷子及大蒜一起浸泡或預先煮過,再烤到表皮蘇脆,搭配芥末醬、辣椒一起上桌。烤制後的豬腳皮香肉厚,脆而不幹的外皮最具嚼勁。
煙燻豬腳是將豬腳煮熟後,以木炭煙燻的方式,將傳統德國調味料的風味,借著木炭的香氣完全封在豬腳裡,看起來油滑光亮的豬腳,表皮柔軟而有嚼勁,脂肪部位也有彈性。
北部柏林一帶全是水煮豬腳的天下。加入酸菜和各式香料一起熬煮,烹飪方式比較像是中國菜的「燉」,翻動幾次等到爛熟後享用,口感和烤豬腳完全不同。
典型的水煮豬腳一定配上酸菜、土豆泥和馬鈴薯,一樣也不可少,吃法是將這四樣沾上芥末醬後同時入口。
德國香腸其種類繁多,幾乎各地區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香腸。有名的有德國碎肉香腸、德國下午茶香腸等。
香腸是德國人佐啤酒的最愛,而且種類過千。這裡的香腸拼盤由五種不同類型的經典香腸組合而成,分別是牛肉腸、維也納香腸、德國芝士腸、瑞士思維那腸和豬肉腸。
巴伐利亞白香腸(Weisswurst)吃白腸最為特別的地方:首先要去掉腸衣,其次要搭配巴伐利亞傳統的甜味芥末醬,味道帶甜,但不辛辣。
德國碎肉香腸(Bratwurst)起於德國紐倫堡,幾乎可在德國任何地方都能發現更長更厚的碎肉香腸。
咖喱腸(Currywurst)是切碎的香腸加番茄醬和許多咖喱粉,或加由咖喱和其它香料制的醬,味道濃鬱。
德國下午茶香腸(Teewurst)叫下午茶香腸是因為人們吃下午茶時,愛將這香腸切片夾三明治吃。
德國是世界上麵包消耗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平均每人每年超過80公斤。
德國麵包種類也很多,據說超過400種,就像法國的奶酪一樣。幾乎每個城鎮鄉村,都擁有自己獨有的麵包和麵包房。
德國麵包的歷史已經超過800年,許多麵包品種甚至傳承數百年。
德國人非常愛喝啤酒。德國啤酒被分為20多個種類、1500多個品種,由於釀酒配方的多種多樣性,所以產生出如此之多的啤酒種類也就不足為奇了。
大致上德國啤酒可以分為白啤酒(也叫小麥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和無酒精啤酒六大類。無論是哪個品牌的啤酒在小酒館、飯店和啤酒花園裡都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啤酒配香腸、豬手是最經典搭配。
德國酸菜(Sauerkraut)是德國的傳統食品。
18世紀的遠洋航行中,船員由於條件限制不能吃到新鮮蔬菜,為了預防由於維生素缺乏而造成的壞血病,遠洋船隻往往會帶上大量的酸菜。現在在德國,酸菜成了冬天必備的食物。
可能你會猜出黑森林指的是德國的黑森林地區,對於蛋糕為什麼叫黑森林一直有不同的說法。
一說因為配料用櫻桃酒,是黑森林的特產,因此得名;也有說蛋糕的巧克力碎末讓人想到黑色的森林;還有一說是顏色酷似黑森林地區的傳統服飾↓↓↓
主料:
雞肉400克、
輔料:
新鮮香菇三個、胡蘿蔔一根、紅綠尖椒各一根、蒜泥、生薑、色拉油、料酒、細砂糖、醬油、雞精適量
做法:
1、雞肉洗淨,切成塊狀;
2、把蘑菇、胡蘿蔔切成塊,紅綠尖椒切成小段備用;
3、油鍋燒熱,放入大蒜和生薑片暴香;
4、放入雞塊翻炒幾下,依次放入料酒、細砂糖、醬油,再放入適量水開大火燒(水沒過雞肉為準);
5、湯收到一半的時候,放入切好的蘑菇和胡蘿蔔繼續煮;
6、煮到快收汁的時候,放入尖椒、雞精翻炒幾下起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