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餘秋雨是這樣評價「八大山人」的:「八大的畫裡有令天地為之一寒的「白眼」。」確實,當你去博物館參觀八大山人的畫作時,每一隻動物都會以「翻白眼」來表示對你的「不屑」。置身那處,四壁撲面而來齊刷刷的「白眼」攻擊,令人忍俊不禁。其實在這些「詭異」的動物背後,埋著八大山人深沉的孤獨,藏著他對朝廷的鄙夷。
一:八大山人是誰?
八大山人,到底是幾個人?在初讀「八大山人」這個名字時,往往會有這樣的疑問。
《倚天屠龍記》中有個「崑崙三聖」角色,未出場時,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三個人,但一出場,驚呆,原來只有「何足道」一個人,至於為何取名「三聖」,據說因為「三聖」暗指自己是「團隊作業」,聽起來顯得比較厲害。
你一定意會了,西奇妹想說:「八大山人」也只有一個人,他叫——朱耷。
▲八大山人好友黃安平所畫的《個山小像》。
朱耷(1626年—約1705年),江西南昌人。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朱耷是清初畫壇「四僧」中的首席僧,另三席分別是石濤、髡殘和弘仁。
二:朱耷往事:
1.少年得志:
其實朱耷原本也不叫「朱耷」,他叫「朱由桵」,如果看過西奇妹《明朝王爺們的名字湊在一起,是一張元素周期表?》一文的,就會知道這個名字非常有辨識度。沒錯,朱耷是正正宗宗的明朝皇室。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第九世孫。朱權彼時受封「寧王」,專鎮一方,我們熟悉的朵顏三衛即有一部分在他麾下。
▲八大山人筆下的動物,向你發送一波翻白眼攻擊。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小朱也確實不負眾望,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他八歲能吟詩,十一歲提筆就能畫青山綠水,米芾小楷也寫的極好。十六歲時,天才少年小朱已然不滿足這種「自娛自樂」了,他迫切地想要參加科舉,想要以自己的滿腔熱血來報效國家。可朱家大家長朱元璋朱老闆說了:「我們明朝皇室的兒女,不許參加科舉服務別人!只能別人服務我們!」
無奈之下,小朱只得改名「朱耷」,偷偷參加考試。「耷」字,上下拆開就是「大」和「耳」,給我們的印象是肥頭大耳,似乎「福氣」很不錯。確實,改名後的小朱同學,一舉考中秀才。
2.顛沛流離:
正當他想繼續在科舉的路上全速前進時,一場變故來臨。小朱同學考中後的第二年(1644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那黑暗的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李自成打進了皇城、崇禎皇帝在萬歲山上自縊身亡、清軍入關。是的,明朝滅亡了,而朱耷的「福氣」,似乎也至此用盡了。
1644年,朱耷從一位擁有尊貴身份的「皇族後裔」,變為最低等的「前朝餘孽」,隱姓埋名,四處流浪。國破家亡的同時,父親也在那一年去世,而承受滅頂之災的朱耷,還只是個19歲的少年。他的內心,隨著一系列的變故,變得極度憂鬱、悲憤。不僅如此,5年後朱耷的髮妻亡故,他只得奉母帶弟「出家」。
剛開始,他到了距離老家南昌不遠的奉新縣耕香寺,剃髮為僧,自此改名雪個。二十四歲時,更號個山和個山驢。順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歲時,又迎母至新建縣洪崖寺,在耕庵老人處受戒稱宗師,住山講經。
▲八大山人筆下的動物,向你發送一波翻白眼攻擊。
可以說在青春最好的幾年中,朱耷過得並不如意。他的生活很清貧,據說常常蓬頭垢面,流連酒肆。每次都喝的不多,但每次都大醉。醉時也是朱耷最「幸福」的時刻,醉酒時他喜歡揮毫,一揮總要十多幅,隨手送給過路的山僧、貧士、屠夫、孤兒。在這個期間,他的精神狀況也很糟糕,痛定思痛後,他選擇「自我救贖」,他背過身去,畫些「詭異」的畫。
三:已確認過眼神:
朱耷的畫,很奇怪。
普通畫師筆下:山河一片生機、花草精神奕奕,動物靈動可愛。
而朱耷的筆下:山河空空蕩蕩、花草營養不良、尤其動物,更顯「詭異」。
朱耷寫過一首詩: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朱耷的畫墨點少,因為他人生的淚點多。這無限山河全然與他無關,他隨意塗抹,留給你們自己揣摩吧!
▲八大山人筆下病懨懨的花草,似乎隨時要枯死。
▲八大山人筆下空蕩蕩的山河,似乎隨時要崩塌。
怪不得。
朱耷的山河總是空蕩蕩,一座山就孤獨地立在哪兒,似乎下一秒就要崩塌。
朱耷的花草總是病懨懨,似乎一下秒就要乾枯至死。
朱耷的動物似乎從不結伴而居,一幅畫的中間只畫一條突兀的魚,或是一隻突兀的飛鳥,或是一頭山間野鹿。裝飾與布局?不存在的。
而畫面的焦點——動物總在翻白眼,一副:「我主人的畫作,你愛看不看!」的傲嬌表情。朱耷帶領著他的小動物們,一次次向我們發起「翻白眼」攻擊,他筆下的動物們,似乎看什麼都不順眼。
▲八大山人筆下的動物,向你發送一波翻白眼攻擊。
▲八大山人筆下的動物,向你發送一波翻白眼攻擊。
朱耷一生坎坷,19歲時,朱耷的大明王朝滅亡了。在此後他81年的漫長人生中,失意似乎總伴隨著他。極度痛苦時的朱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後,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而「八大山人」與他的「翻白眼小動物」們,是朱耷創造出來的世界,他在這個世界裡,獨自對抗整個清王朝。
你雖然表面極力隱忍,但往往忍不住醉,醉時便一股腦將心中的不忿付諸筆端。那是噴薄而出的靈感,是內心的吶喊,更是無處安放的靈魂!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給西奇妹,發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本文由西奇博物館原創發布。未經許可,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