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讀者分享至朋友圈。
就像孩子的生命與母親密不可分般,嬰兒用品也與女性的社會地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歷史上,我們分給女性的注意力似乎總是比給男性的少一些,甚至於一些有著男性標籤的東西——冷兵器和槍械,對它們的記載也比母嬰產品要多。以紙尿褲為例,它如此日常又如此「來歷不明」,這實在也怪不得史書的偏頗——紙尿褲從暗處走向大眾的歷史分明也是一部女性從沉默到為自己發聲的歷史。
要知道,這世上本沒有紙尿褲,需求量大了,也就有了產出。
在最初的時候,「尿布」甚至沒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詞。在中古英語(約1150-約1475年間的英語)中「diaper」(尿布)一詞並不是用來形容其作用,而是一種特定的花紋的名稱。
「diaper」一開始是形容一種重複的菱形形狀(連續菱形紋),這種圖案一開始是一種用於彩色玻璃、紋章盾、建築、銀製品上的裝飾品,後來被用作剪裁成這種形狀的白色棉麻製品的統稱。最後在16世紀90年代,「diaper」一詞終於以其作用命名,成為了「尿布」本身。
隨著英國的殖民地擴張,diaper一詞的使用方法也被帶到了加拿大和美國。不過英國本土對於尿布這個物品使用的詞是「nappy」,nappy一詞來源於napkin(餐巾),而napkin一詞又來源於法語詞的桌布,根據詞根來看,尿布一詞的來源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餐巾是小一點的桌布,而尿布則是小一點的餐巾。
從裝飾品到特定的布料,從布料到尿布,有時還被當成是最小的桌布,「尿布」本身在遙遠的歷史中可謂是無足輕重,好像是隨便從哪扯下一塊布剪裁一下,只要能夠讓嬰兒的排洩物不要漏的太誇張就好了。
到了20世紀,現代尿布開始逐漸成型,世界上某些地方的母親們開始用曲別針別住棉布當做尿布使用。在1935年英國一位內科醫生寫的《現代家庭醫生》中,有關於尿布的一段記載:「洗乾淨料子好而柔軟的小塊毛巾布,將會成為最柔軟的尿布外層,內層是可以吸水的布片……一旦養成了定期(清洗)的習慣,尤其是在夜晚的時候也不忘記換洗,這種(尿布)就不會被輕易弄髒了。」
Unpleasant duties(不愉快的職責) (1631) by Adriaen Brouwer
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英國媽媽們使用的尿布是由有著柔軟棉布裡襯的毛巾布做成的,這種尿布需要常常換洗(或者說寶寶每次排洩之後都要立刻清洗)。這實在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媽媽們需要騰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對付這塊小小的尿布,而且拆下尿布的那瞬間,想必看到的和聞到的都不那麼賞心悅目……
然而除此之外媽媽們還有什麼辦法呢?畢竟不換洗尿布的話,排洩物和嬰兒皮膚接觸的時間過長容易得尿布疹或其他感染性皮膚病。但這並不表示勤換洗尿布的話嬰兒就能遠離這些皮膚病了——最開始的尿布缺乏透氣性,它們像膏藥一樣緊緊地貼著嬰兒,內部的空氣並不流通,嬰兒們還是非常容易患上尿布疹。
換洗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簡陋的做工容易傷害嬰兒嬌嫩的肌膚,這兩個問題大概從現代尿布的雛形出現時就存在了,但直到一個世紀之後人們才開始思考解決的辦法。
在20世紀,人們對一次性尿布開始有了初步構想。最開始的嘗試是切斯特菲爾德的一家商店,他們將一種名為「可粉碎型嬰兒尿布」的商品放到了賣場的商品目錄中,這是一次性尿布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商店之中。
一次性尿布需要與上世紀截然不同的材料製作,尤其是內襯的吸水材料。德國人發明了一種利用木漿製作而成的纖維綿紙,這種綿紙質地非常柔軟,又有很強的吸水性。1944年,瑞典紙業公司 Pauliström 的 Hugo Drangel 用這種吸水性纖維棉紙剪裁成特殊的形狀,一張張摺疊後包裝在紗布或網狀針織物中,再放在嬰兒的內褲中使用。雖然聽起來很不錯,但是這種尿布不僅成本很高、價格昂貴,而且有無法忽視的缺陷——這種纖維素吸水紙對皮膚不好而且在潮溼的環境中會起球,每次換下來的時候,纖維素吸水紙的碎屑都會沾滿嬰兒的屁股。
在至少16世紀就開始的尿布「革命」之中,女性的身影一直甚少出現。明明媽媽們才是最懂得換洗尿布的勞累的人,但母親們在漫長的幾百年之中卻一直沒有開口發言的機會,就好像她們每天機械性地重複同一個工作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這種情況直到20世紀40年代才出現了轉變,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竟無意間成了這個轉變的分水嶺。
二戰是人間慘劇,傷亡人數達到5000萬以上,由於人數的迅速減少,以往甚少和男性出現在同一領域的女性在戰爭中的作用也在擴大,更多的社會領域希望女性去接管男子的工作,去軍工廠,為軍隊提供輔助性服務,在野戰醫院護理傷病員,甚至有時候在保衛國家的最後奮戰中要求女性參軍作戰。
戰爭期間,有600萬以上的女性湧進勞動力市場首次參加工作,在勞動大軍中的比例從1940年的25%增加到1944年7月的35%,到了1945年這個比例已高達38%。辦公室中工作的女性也增加了200萬,國防工業吸引了200萬的女性。戰爭也使國家的商業、專業方面的人員短缺,打破了僱傭女性的一些障礙。僅華盛頓女性新聞工作者的人數就增長了3倍。更引人矚目的則是在各兵種中服役的35萬女兵。她們從事護理、通訊、行政工作;做駕駛員、無線電操作人員、人事專家、技師、教練員等非戰鬥性的工作;還有許多在海外服役,其足跡遍及歐洲、非洲以及太平洋戰場。
1944年巴黎起義,一名使用繳獲德國鋼盔、手槍、手榴彈的法國婦女在街壘後警戒
女性參加工作,不僅僅使其在經濟上贏得了獨立,更為重要的是,其構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影響著女性自身意識的覺醒,衝擊著人們傳統的觀念。女性知道是她們和男人一道使勝利成為了可能,她們表現出的精神力量和愛國熱情給公民身份和自我意識賦予了新的含義。
1944年進行的一次關於婦女登記註冊的民意測驗發現,被調查的婦女中36%的人反對登記註冊,只有27%的人把「婦女的位置是在家中」作為理由。同年,戰爭人力委員會的官方調查發現,許多婦女並不想回到家務中去。當時的一位女性鋼鐵工人宣稱「如果婦女有能力做,為什麼她們應該放棄職位給男子……關於婦女的位置在家裡的傳統說法不再存在,永遠不再存在。」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難道還有女性覺得在家裡像機器人一樣把尿布拆了洗、洗了拆是天經地義嗎?
難道還有女性會願意將所有寶貴的時間都填送到家務勞動中而放棄工作和旅行嗎?
難道還有女性認為等待男人們分神幫她們解決問題是唯一的辦法嗎?
答案不言而喻。
從女性覺醒的這一刻起,從她們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時,百年(甚至更久)來女性將時間全部交給家務的「傳統」便發生了改變——當然,洗尿布這種機械性的工作也要被改變。
1946年,一位名叫Marion Donovan(瑪利亞·多諾萬)的女性發明了一種新款的尿布,為了解決尿液浸透的問題,所以她想到在尿布或一次性尿褲下面可以加上一個防水層。促使瑪利亞想要發明這種尿布的契機是她厭煩了不斷換洗女兒尿布這種機械性的重複工作,而且尿布經常會弄髒她的床單和女兒的小衣服。
為了改變這種吃力不討好的狀況,瑪利亞用家中洗手間的浴簾創造了一種覆蓋在尿布外面的罩子。這種新發明於1949年在紐約的薩克斯第五大道旗艦店第一次進行了銷售。這種尿布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床單和衣服被尿布弄髒,而且也不會引起皮膚擦傷或尿布疹。
瑪利亞·多諾萬被授予了四項專利,包括使用塑料扣,而不是安全別針。1949年,她試圖將她所發明的新款尿布賣給許多不同的製造商,然而當時的製造商卻覺得尿布這種東西無足輕重,於是她一開始並沒能賣出去,直到她開始在薩克斯第五大道賣這種防水尿布。兩年後,她將這種新型尿布的專利以1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Keko公司。
尿布安全夾(20世紀60年代中期)
在瑪利亞之後,又有一位母親使尿布完成了再一次的「進化」——1947年,當瓦萊麗生下第三個孩子後,她開始想要發明一種不需要像傳統尿布一樣需要衝洗、烘乾和熨燙的省時省力的新型尿布。她說:「我就是不想再洗它們了,這是最可怕的工作了。」
一開始的時候,她用舊的軍用降落傘來做(所以早期的這種尿布還能看見降落傘上面的文字)。她的朋友以及其他很多在軍隊中的母親對於這種尿布有著巨大的需求。一開始,大型製造商對這種尿布不感興趣,因為他們看不到尿布這種東西隱藏的商機,所以瓦萊麗只能在自家廚房的桌子上用自己的縫紉機來完成400件新型尿布的製作,製作完成後,瓦萊麗以每張5先令的價格賣出。
這種新型的尿布由兩部分組成——裡層是一種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墊,外面是一層帶按扣的可調節的防水布料。後來,這種尿布的裡襯開始用PVC材料替代了原來的軍用降落傘布。
瓦萊麗製作的新款尿布
瓦萊麗在1948年4月申請了專利,後來她在1949年10月獲得了此項專利。瓦萊麗找不到願意幫她擴大生產規模的廠商。最後,是瓦萊麗的父親在一次晚宴上偶然結識了一位商人,才使得瓦萊麗可以和一家製作商籤訂了合同。
1950年,Boots(一家連鎖藥店)同意在店內銷售瓦萊麗發明的新型尿布。1950年,威斯敏斯特的一個關於育兒的展覽上展出了瓦萊麗發明的新型尿布。接著,在1952年的理想家庭展覽會上這款新型尿布再次被展出。BBC將這項發明稱為六大最有趣的產品之一,經過這些宣傳,這種新型尿布在當年年底售出了75萬包。到了1960年,這種新型尿布銷售額達到了600萬。
除了瑪利亞和瓦萊麗之外,也有其他的女性在嘗試發明新的尿布。還記得我們上文提到的瑞典紙業公司 Pauliström 的 Hugo Drangel 嗎?Hugo的女兒 Lil 也想要發明新款的尿布,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緣故,歐洲缺少棉花、繃帶、紡織品還有清潔劑,於是 Lil 產生了發明紙尿褲的想法。1956年,Lil 從家庭中買下了紙業廠 Pauliström,並開始在瑞典的第一個尿布機器上生產紙尿布,她自己的孩子是這個新產品的測試員。
然而很可惜的是,這位母親的努力並沒有得到認可——商場的採購經理們宣稱,他們永遠不會允許妻子「在孩子身上做文章」。
回看尿布的發展歷史,母親們經常是一個沉默的角色,她們明明應該是關於尿布問題的最佳發言人,然而卻無人認為尿布也該是一個嚴肅的生活難題。幸好,這種遺忘和沉默並非是永久的,女性終於憑藉自己改變了生活。
一次性紙尿布的出現不僅僅是為了嬰兒的健康,也是為了母親自己能有更多的自由。每一次紙尿褲的創新不僅意味著對嬰兒更好的保護,也意味著母親有了新的生活選擇。
從奶粉到紙尿褲,不忘初心。時刻關注寶寶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真正需求,聯合國內外知名育兒專家,結合幾十年嬰幼兒發育成長研究結果,從人體工程學、嬰兒成長學、心理髮育等各方面的科學研究,致力於為每一位寶寶提供「讓媽媽安心、讓寶寶舒適」的高品質紙尿褲。
貝因美的研發人員,通過對紙尿褲的各項成分和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調試了全球200多種原材料,打樣了300多萬片樣品,設計研發了十多種產品結構,經過反覆測試檢驗,最終確認了360°符合寶寶使用過程中真正需求的舒適性紙尿褲,貼合嬰幼兒生理曲線,滿足寶寶需要,並為寶寶身心帶來舒適和愉悅。
貝因美紙尿褲攜手 Hello Kitty 為媽媽們提供新的選擇——全系列紙尿褲源自日本三麗鷗的專業設計師創新之作,全系列產品甄選國際主輔料供應商,進口材質,並採用日本高端技術,嚴苛品控,創新 Comfort-UTM 剪裁,為保護寶寶柔嫩腰部,創造性開發的加寬彈性腰圍設計,自然貼合寶寶腰部曲線,配合獨創雙面微孔透氣層,讓嬰兒體驗更絲柔薄爽透氣的舒適。
選擇更好的紙尿褲,不僅是為了孩子,更是為了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