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黃金有價玉無價」,
在和平縣優勝鎮新石村,
有一位收藏達人,
他痴迷收藏形狀各異的黃龍玉,
也就是俗稱的黃蠟石。
三十多年間,
他收藏了200多噸的奇石,
希望能建造一座奇石觀賞園,
弘揚家鄉的「石文化」。
在新石村一所廢棄的小學裡,隱藏著一座佔地3000多平方的奇石觀賞園,珍藏有黃龍玉、南紅玉、觀賞石等共計200多噸奇石。其中,最小的一顆石頭僅有兩三克重,而最大的一顆要以噸計。這些形狀各異的石頭在旁人眼裡或許毫不起眼,但在「石痴」黃勝良眼裡,卻是他的身家性命。
談起與石結緣,他說還要追溯到幼時。
和平縣優勝鎮新石村村民 黃勝良:「我小時候,就知道這個是黃蠟石,是一種玉石。那時候很多人撿,後來我也被他們感染,有空就去撿。」
自從痴迷上黃蠟石,村裡的老橋頭、臘石灘,每天都能看到黃勝良的身影。從他撿到第一塊黃蠟石開始算起,30多年時間裡,他已經記不清自己因為撿石頭而磨爛了多少雙鞋,摔過多少跤,但對黃蠟石的喜愛是只增不減。通過不斷參加培訓活動與自學鑑賞知識,黃勝良從一個玩石的門外漢成長為行家裡手。
2004年,黃蠟石被命名為黃龍玉,2011年,黃龍玉被正式收錄進入《國家珠寶玉石名錄》,成為中國第五大玉種。這對於時刻關注著玉石市場的黃勝良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和平縣優勝鎮新石村村民 黃勝良:「我大部分的錢都是用來買這個石頭了。在我們優勝街,有個紫色的,1000多斤的,那個石頭很漂亮,因為它是紫色,表面有魚眼紋,賣家說這個石頭要兩萬,我聽完特別高興,就跟他買下來了。這個石頭是我收藏的最名貴的一塊了。」
200多噸的庫存量,有些是他日復一日在臘石灘上「淘」來的,有些則是走遍全國各地、高價收購而來。三十年「只收不賣、只進不出」的堅守,也讓黃勝良有些吃不消,但好在他有家人的鼎力支持。
和平縣優勝鎮新石村村民 黃勝良:「單是和平貝墩那邊,我都收了幾十萬元的石頭,前前後後不是很精確的計算起來,我花了三千多萬。像這樣花錢,是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的嘛,後來我就把我老婆帶到了江西鷹潭,帶到了廣東臺山,帶到了雲南龍陵,到處去看石頭,看了之後她也喜歡上了。」
趁著鄉村振興的春風,黃勝良希望能夠與志同道合的有識之士一同來打造玉石博物館,將黃蠟石打造成當地的一張文化名片,也讓自己的收藏品有一個好的歸宿。
和平縣優勝鎮新石村村民 黃勝良:「我們這裡的黃蠟石硬度達到6.5到7度,它的密度也是2.6,我想振興農村,想振興這種文化,跟大家科普這種文化,就像河源市區有恐龍博物館,我這裡就有黃蠟石、南紅(玉)博物館。」
- 來源 -
河源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