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青海省共和縣龍羊峽水庫的三文魚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在過去幾天裡,成為網友們爭論的焦點,但是劇情進展太快,相關的消息更讓人腦殼疼……
三文魚被青藏高原承包
你可能吃了假的三文魚?
5月22日,央視財經報導稱,我國青藏高原在很早以前就開始養殖三文魚,目前已經佔據了國內三文魚三分之一的市場。
然而,對許多人來說,說起三文魚首先想到還是來自挪威、日本、紐西蘭、加拿大等地的「正宗」三文魚。
央視財經的報導傳出後,一些大V和網友圍繞三文魚的「身份問題」展開了討論,認為龍羊峽養殖場中的是「虹鱒」,並非「三文魚」,而虹鱒魚體內含有寄生蟲,並不適合生吃。
一時間,吃貨們劍拔弩張,硝煙四起,一些自媒體的標題是這樣的……
我們吃的是假三文魚?
三文魚從屬的「鮭科魚」,學名是Oncorhynchus。鮭科魚又分為鮭科鮭屬與鮭科鱒屬,準確地說三文魚屬於鮭鱒魚。而鮭鱒魚又分為「海鱒」和「虹鱒」,虹鱒魚英文名為rainbown trout,多數種群終身生活在低溫淡水環境中,是淡水魚。它的魚肉顏色與三文魚相仿。
一部分人認為,在中國市場,通常所說的三文魚是鮭鱒魚類的商品名稱統稱,並非一種魚的科學名稱。在他們看來,「三文魚」這個詞包含了大西洋鮭、太平洋鮭、虹鱒等多個種類。正如目前國人餐桌上吃的金槍魚,包括黃鰭金槍魚、藍鰭金槍魚、大眼金槍魚、鰹魚等都叫金槍魚。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嚴格地說三文魚是海鱒魚,無論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三文魚都是「海產品」——不能因為虹鱒魚和海鱒魚同屬鮭鱒魚,就倒過來說虹鱒魚是「淡水三文魚」。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國漁業協會官網5月24日發布了一則關於「國產三文魚」的澄清聲明,從內容上看,漁業協會是支持將「虹鱒」視為「三文魚」的——想必這也代表了不少協會成員(主要是各地漁業局、水產企業等)的觀點。
淡水的虹鱒魚能不能吃?據新華社報導,25日,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接受記者採訪,對相關誤區進行了澄清和釋疑。崔和表示,我國淡水三文魚比進口三文魚物美價廉、安全衛生,消費者不用過度擔心食用安全問題。
那麼,淡水三文魚到底能不能生吃?為了證明這一點,大家也是蠻拼的,但是結果卻……
有專家答疑?
中科院:沒有專家接受採訪
比起魚的分類,大家更關心的是虹鱒魚到底能不能吃的問題,就在這個時候,一份「答疑」出現了:
這條被西海都市報發布並註明來源為崑崙觀海和中國漁業協會的文章稱:中科院青海生物研究所(後改為相關部門及生物研究所)、青海省農牧廳漁業局、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等單位接受專訪,就有關青海虹鱒魚相關問題回答了網友關切。
該回應主要說明了三點問題:
虹鱒魚是不是三文魚?事實上,消費者通常所說的「三文魚」是一類魚的商品名稱,並非是一種魚的名稱。青海籍虹鱒魚可否生食?青海虹鱒魚的養殖完全使用科學的人工顆粒飼料飼養,這些飼料進行過高溫膨化處理,阻斷了寄生蟲的傳播途徑。青海籍虹鱒魚為何物美價廉?青海境內養殖的虹鱒魚屬於人工繁育,具有生長周期短、肉質好的特點。另外,由於青海籍虹鱒魚沒有關稅,因而上市後在價格上更有優勢。
該文章經@大青海網 轉發後,引起網友關注,但是「意外」的情況出現了:
5月26日早間,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 附上了一張@大青海網 的5月25日10時02分微博消息截圖,特別圈出「中科院青海生物研究所」並指出「無此研究所」,此外,@中科院之聲 還附上了院屬機構列表的連結。
一篇關於「國產三文魚」的報導又在輿論場上引發新一輪爭議。
但是也有不少網友提出,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否為官方簡稱和民間簡稱不一致,@中科院之聲 稍後回應道:問了@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了,沒採訪我們科研人員。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也作出回應,無專家學者接受採訪,並列出歷史沿革:
26日早間,被@中科院之聲 點名的@大青海網 也做出回應,其刊出了微信公號「西海都市報」5月25日9時54分推送文章的截圖,表示其為轉載報導,下午又做出致歉聲明:
目前,@大青海網 及西海都市報已將相關文字改為「相關部門及生物研究所」,報導並未刪除。
作為文章來源之一崑崙觀海已將相關文章刪除:
企業竟這樣檢測寄生蟲?
網友:生物老師想打人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文章來源的事情還沒說清楚,一臺顯微鏡又成功攪局……
據報導,有媒體25日趕赴當地一家養殖企業,試圖直播展示當地養殖環境以及捕撈、加工、檢測全過程。但可能製作方和被採訪者誰也不會想到,在這段長達46分鐘的直播中,一則10秒鐘的片段被截取出來,26日在網上熱傳。
在這則片段中,工作人員聲稱要用顯微鏡檢測魚肉切片中是否有寄生蟲……
來源:觀察者網
然而,他的具體操作卻極不規範,並引發廣大網友更深層次的不信任……
截圖:微博網友@瘦駝
網友指出:首先,「檢測者」並未將魚肉切成足夠薄的薄片,也並未用載玻片和蓋玻片做成標本;其次,「檢測者」將樣本放在顯微鏡的光源位置,而非載物臺上……
在這種操作下,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檢測結果」。
更尷尬的是,記者也跟著看了看顯微鏡,在畫外音傳來「這樣可以看得很清楚」時,他也並沒有對「檢測」提出任何質疑。
網友紛紛表示,生物老師看了想打人:
在「青海三文魚爭議」爆發幾天來,
不斷有媒體、企業試圖「及時」回應,
解決公眾疑惑,
這本該是個值得鼓勵的操作。
但遺憾的是,
至今,這魚好不好吃還不知道,
希望有關部門及專家儘快發出權威聲音,
對當地的三文魚產業負責,
也給消費者一個明白。
……
來源:中國青年報綜合自新華社、@央視財經、每日經濟新聞、
澎湃新聞、西海都市報、錢江晚報、觀察者網等
新媒體編輯 姜曉鳳 翟玉靜 徐丹
新報精華文章導讀
缺德的!這人在天津大街小巷自稱農民工賣鱷龜,網友:放生它一個霍霍一海河的魚……
天津一幫摩託車主夜晚齊開大燈錄抖音,抖勁太大,結果抖出事了……
天津煎餅果子加工規範今起實施!煎餅不能小於38釐米,加芝麻不算「邪教」!
天津小學入學報名第一天,家長們徹夜排隊,五點多排只拿到20多號!
每日新報公眾平臺
我們了解天津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