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25個兒子,司馬家族奪權時,為何就沒有一個站出來反抗的嗎

2020-12-18 騰訊網

曹操一生有25個兒子,勢力相當龐大。但是後來,整個曹魏政權卻給司馬家族輕鬆奪去。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疑問:曹操既然那麼多兒子,眼看著曹魏江山逐漸衰落,被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一步步蠶食,乃至於最後被司馬炎奪位。難道曹操的那些兒子們,就沒有一個站出來與司馬家族搏鬥的嗎?

(曹操像)

在司馬家族奪權的過程中,也不能說曹操的兒子們沒有發過聲音,但所發出的聲音,卻相當孱弱。

當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打敗曹爽,奪取魏國的朝政以後,司空王凌曾與侄兒令狐愚聯合起來,想廢掉當時的皇帝曹芳,擁戴曹操的兒子、楚王曹彪繼位。但是這場政變沒有來得及付諸行動,就被司馬懿給扼殺了。王凌自殺,曹彪也被司馬懿逼迫自殺。

曹操的兒子第二次出現在歷史上,是在司馬師的時候,當時的皇帝曹芳聯合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想廢掉司馬師,結果政變還是沒有發生,就被司馬師給破滅的。當時司馬師廢掉曹芳後,想立曹操的兒子、彭城王曹據為皇帝,只是因為郭太后反對,最後才改立曹髦為皇帝。

在這裡,曹操的兒子雖然發了聲,但卻已經完全依附在司馬家族身上了。

曹操的兒子第三次出現在歷史上,是曹髦實在忍受不了「司馬昭之心」,所以莽撞地帶著侍衛前往刺殺司馬昭,最終被司馬昭的部下反殺。曹髦死後,司馬昭把曹操的兒子、燕王曹宇的兒子曹奐為皇帝。不過這個曹奐也不過就是有一個傀儡皇帝,最終被司馬炎給奪位。曹宇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一直沒發過聲。

從以上曹操兒子們,在司馬家族奪位的過程中留下的痕跡來看,實在是太可憐了。要麼被別人作為棋子用來打擊司馬家族,要麼自己倒向司馬家族,要麼完全成為司馬家族的傀儡……

(曹髦)

那麼,曹操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會是這樣的表現呢?

我認為,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被自家皇帝削奪權力。

曹操的兒子們雖然很多,但是他們手中卻沒有掌控著什麼權力。為什麼沒有掌控什麼權力呢?這都是被曹丕、曹叡父子不斷削奪的結果。

由於以曹丕、曹植為代表的曹操兒子們,曾經激烈地爭奪過儲位。因此,曹丕上臺以後,對曹植以及曹操的其他兒子們都進行了嚴厲的打擊。打擊的辦法就是不讓他們獲得兵權,儘量不讓他們在朝中任職,而且反覆進行徙封。這樣一來,曹操兒子們幾乎就沒有人能掌握朝中大權。手中沒有權力,他們就像平常人一樣,又能幹什麼呢?

曹丕去世的時候,給曹叡選了四個輔政大臣,其中曹真、曹休兩個姓曹。但他們都不是曹操的兒子,只不過是宗室人員而已。

曹叡上臺後,繼續執行他爹的政策,後來在給曹芳選輔政大臣的時候,也選了一個姓曹的曹爽。但曹爽是曹真的兒子,也與曹操的兒子們沒有關係。

(司馬懿)

二、被自家宗室排擠打擊。

曹操的兒子們,除了被曹丕、曹叡削奪權力外,他們也被自家宗室排擠打擊。曹爽為了掌控曹魏的權力,有意地壓制曹操的兒子們,而是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安排在最重要的崗位上。可惜最後被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一網打盡。

司馬師曾想立曹操的兒子曹據為皇帝。但是,郭太后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反對立曹據為皇帝。因為這樣一來,他本來是太后,一下就成了侄兒媳婦了。這樣,曹操的兒子最終沒能站上歷史舞臺。

三、被司馬家族限制監視。

曹操的兒子們,除了被自家人打擊外,還有來自司馬家族的打擊。在王凌企圖擁戴曹彪的事件發生後,司馬懿害怕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晉書》曾記載「(司馬懿)悉錄魏諸王公置於鄴,命有司監察,不得交關」,也就是說,把曹魏家的諸王(當然也包括曹操的兒子們)都遷回來,安置在鄴城,派人專門監視起來。

這樣一來,曹操的兒子們都在司馬家族的掌控之下,他們當然不可能有什麼作為了。

相關焦點

  • 曹操25個兒子,為何在司馬懿奪權時,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阻止?
    不過,相信大家都會有一點疑惑,為什麼司馬懿能順利奪得大權呢?雖然,在魏國後期,很多中流砥柱都已經相繼離世。但是,曹操膝下有25個兒子,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勢力了。
  • 司馬懿有兩個兒子,但在面對權力衝突時,為何沒有手足相殘呢?
    三國中,最後受惠的還是司馬家,他們奪取了曹魏政權。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爭儲,兄弟相殺的現象很常見。其實曹丕和曹植都曾為爭儲動過心,司馬懿也有兩個兒子,面對權勢誘惑,為什麼司馬昭和司馬師不會手足相殺呢?與歷史上的其他兄弟們相比,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他們不敢互相爭奪。由於司馬懿和曹操的情況不同。
  • 司馬懿奪權後,曹氏藩王為什麼不起兵反抗?
    曹爽雖然是個草包,但他代表著曹魏宗室。曹爽的死意味著曹魏的大權將落入外姓人之手,然而司馬懿在奪權之後卻並沒遇到過曹氏宗親們的反抗?難道這些曹氏宗親們心甘情願將大權拱手相讓於司馬懿?
  •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司馬懿有沒有互相殘殺之心?
    權力面前沒有半點溫泉,同室操戈、手足相殘在權力鬥爭中是家常便飯,司空見慣。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後,曹魏皇帝徹底變成了傀儡,類似於曹操與漢獻帝的關係,司馬懿家族取代曹魏稱帝,已經是板上釘釘不可逆轉的趨勢。司馬懿死後,司馬家族的任務就是繼續完成司馬懿的未竟的稱帝事業。司馬師和司馬昭作為司馬懿的兒子,面對即將到手的帝位,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傳統上是長子繼位,也就是司馬師,而司馬師沒有子嗣,司馬昭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他。在司馬懿在世時,兩個兒子之間的權力鬥爭尚不明顯,因為稱帝大業還沒有完成,自己內部就開始火拼,只會兩虎相鬥,他人得利。但在司馬懿死後,兩者之間雖然鬥爭沒有明朗化,但暗戰已經開始了。
  • ...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看完知道了
    ,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怎麼沒有上演兄弟之間的權力爭奪呢?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戰後三年也就去世了,司馬師接過了司馬懿手中的權力,可以說此時的司馬師處理內外事務是很老辣的,政權在司馬師的手中進一步加強,因為皇帝曹芳在他手中被廢,可是司馬師沒有兒子,最後也就不得不過繼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所以儘管司馬攸過繼給了哥哥司馬師,等於和司馬昭沒有了父子關係,但是畢竟血濃於水,司馬昭就是想要奪權也要顧及親兒子司馬攸了,更何況司馬師掌權僅僅四年多時間就病逝
  • 曹操培養了很多忠臣良將,為啥司馬懿造反時,沒一人站出來反對?
    我們都是知道,在創業過程中,有一個好的團隊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個君主都在不遺餘力地招攬人才。在這個時代中,人才最多的就是曹操了,曹操曾經還做了一首詩,表示對天下人才的愛慕,其中最出名的一句就是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脯天下歸心。 曹操培養了很多忠臣良將
  • 都是篡奪政權,為什麼司馬家篡魏的罵名,遠遠多於曹魏篡漢?
    與他不同,司馬炎及整個司馬家都因為篡魏的舉動招致了大量的負面評論,其中,"鷹視狼顧"、"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典故更是廣為流傳。那麼,同樣是篡逆,為何雙方得到的待遇如此差異化呢?關於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曹丕所"篡奪"的本就是自家的東西,而司馬家則是不折不扣的"竊國者"。
  • 司馬昭弒殺曹髦,連親叔叔都表示抗議,司馬昭四招成功洗白
    不過,這位少年郎從到達京城的第一天,就給人們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他有禮有節,從容雅致,不卑不亢,處處彰顯著皇家的雍容氣度。曹髦的這個表現一點不奇怪,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他短暫的十九年中,留下了多部儒家學術著作,以及眾多詩歌和畫作。很多史學家評論,曹髦頗具其曾祖曹操的神韻。
  • 做到「總理」的司馬家族三代人,是如何竊取了曹魏的天下的
    魏武帝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所以曹操生前,一直提防司馬懿,司馬懿在曹操生前也一直暗中韜光養晦。,不久司馬懿死後,朝中大權交由長子司馬師,司馬師在位時,為了剷除異己,將意見不合的朝臣俺誅殺,最終還以曹芳無道的理由聯合朝臣將其貶為齊王,另立曹髦為帝。
  • 東漢末年分三國,英才輩出,為什麼司馬家族最終統一了三國?
    他們是統一了江北的曹操,佔領了江東孫權,還有分離了益州和漢中的劉備。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全國的最終統一併不是由謀士倍出的曹魏、人才濟濟的東吳或自稱是漢朝後裔的蜀漢完成的。相反,司馬家族建立了西晉王朝。然而,司馬家族不是一個厲害的大家族,從來沒有參與過亂世的霸權鬥爭。那麼西晉王朝的建立是如何成功的?
  • 曹操雄才大略,早就知道司馬懿有野心,為何不將其除掉?
    很多朋友不明白曹操既然有點忌憚司馬懿,卻不除掉司馬懿,這明顯不符合曹操的風格,對此感到疑惑,甚至還覺得曹操怕司馬懿。其實這不是因為曹操怕司馬懿,而是站在曹操的視角來看,司馬懿還是很有用的,不能殺。司馬懿一邊為曹丕出謀劃策,建議他結交軍中將領,一邊幫曹丕完成曹操布置的各種任務。幾年下來曹植連連出錯而曹丕表現得非常完美,非常沉穩,曹操立曹丕為繼承人,但也對司馬懿表示擔憂。後來曹操特意命令司馬懿到丞相府議事,但不聊正事,而是和司馬懿嘮家常,了解司馬懿家的背景。其實就家族歷史而言,司馬家的歷史可比曹家的歷史要光輝,但司馬懿刻意不講,因為不想觸犯曹操。
  • 呂伯奢之死,曹操屠其全家,史學家為曹操鳴冤
    事實上,《三國演義》雖說是著作,但卻不能逃脫小說的範疇,在正史《三國志》中,對於呂伯奢的冤死並沒有提及。最初的有關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晉王沈《魏書》,而這其中,大有「呂伯奢之死不冤」的意味。「太祖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從原著上來看,涉事雙方僅是呂伯奢家人與曹操,並無呂伯奢本人。
  • 一代梟雄曹操,對司馬懿早有懷疑,為什麼不提前幹掉他?
    別人是老奸巨猾,而曹操是「少奸巨猾」,一生殺掉的名人、對手太多,陳宮、馬騰、孔融、張繡、許攸、荀彧......但根據《晉書·宣帝紀》裡的記載: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 曹丕給了漢武帝優厚的待遇,後來曹魏滅亡了,曹操是什麼結果?
    可是,你知道司馬家族在奪得了曹家天下之後,是如何對待曹操後代的嗎?其實司馬氏家族雖然在歷史上的風評不是很好,但是在對待前朝遺孤這件事情上,卻是真的做得很好!公元249年,司馬懿乘魏國權臣曹爽帶曹芳出城掃墓之機,率亡靈在洛陽城發動政變,史稱"高平陵政變"。
  • 曹操因此才會殺他嗎?其實他父親楊彪也有責任
    楊彪是楊修的父親,也是四世三公的代表人物,可是他卻不求上進,沒有雄霸之心。以至於兒子被曹操宰了,他連一句埋怨的話都不敢說。如果楊彪混的好一點,他兒子會有這樣的下場嗎?同樣是四世三公,人家袁家出了兩位諸侯,無不是依靠家族力量和遍布天下的門生故吏。楊彪有著相同的資源,為何不去利用呢?他對大漢朝還有痴心,這說明他壓根就不懂得什麼叫做時事。
  •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盒子,荀彧打開後,為何馬上服毒自盡?
    導語:要說對曹操幫助最大的人,不是郭嘉也不是賈詡,更不是曹操的家族背景,而是被稱為"王佐之才"的荀彧。他是曹操的核心領導班子成員,為曹操制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曹操在外徵戰時荀彧主要負責曹營後方的政務以及對前線部隊的補給。
  • 曹操為何把3個女兒都嫁給漢獻帝?他不是傀儡嗎?這麼做虧不虧
    曹操有25個兒子,6個女兒,其中有3個女兒:曹節、曹憲和曹華,被曹操一口氣都嫁給了同一個人。那麼是誰有如此大的福氣呢?其實這個人就是被曹操把玩了二十多年的漢獻帝劉協。那麼曹操這麼是為什麼呢?既然漢獻帝是個傀儡,他又何必讓自己的3個女兒嫁給一個沒用的傀儡呢?
  • 為何說司馬炎是倒行逆施?
    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到滅亡,不過只有短短51年,從八王之亂起到西晉滅亡,有25年。從八王之亂終到西晉亡,有10年。可見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外敵入侵不過是一個助推器。西晉政壇的混亂再次證明,任何在歷史進程中倒行逆施的做法,都將遭到現實瘋狂的反噬。
  • 為什麼諸葛家族三兄弟,會分別投奔了魏蜀吳?看看大家族的智慧!
    可諸葛亮還有一個哥哥諸葛瑾,站在東吳的陣營;有一個族弟諸葛誕,站在曹魏的陣營。 所以一個家族為多方勢力做事,大家也是比較認可的,並不會覺得這個家族「花心」。話說回來,諸葛家族三兄弟,分別投奔了魏蜀吳,這其實也是一種大家族的智慧。諸葛家族和司馬家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司馬氏一直都站在曹魏陣營,後來還取而代之。
  • 曹操兒子中,曹植其實是文武雙全,而諸子武力最高的者,當之無愧
    曹操雖然個子矮小,其貌不揚,卻阻擋不了他徵服美女的雄心。據歷史文獻記載,可以考證出的曹操妃嬪就至少有16位之多,其中還不乏原本已為人妻,後來被曹操納入後宮者。曹操有這麼多夫人,活動能力也的確非同凡響,史料有載的親生兒子就有25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