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1年秋季開學前,所有省份建立省級統一綜合素質評價平臺
近日,教育部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045號建議的答覆》,就「關於運用區塊鏈技術推進中高考改革的建議」予以回應。答覆稱,網際網路背景下,特別是以大數據、雲計算、泛在學習、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進入教育行業,並發揮顯著的影響,教育業務的數據流在各個學段、各類學校的各個層面,尤其是在學生成長發展記錄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教育部明確要求所有省份要在2021年秋季開學前,建立省級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平臺。
201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探索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為適應高考綜合改革,在第一批上海、浙江,新高考試點地區,普遍探索建立了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截至目前,全國有14個省進入了高考綜合改革,這些省份普遍將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全面推進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建設。
2016年9月,教育部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和規範有序、監督有力的管理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維護教育公平。目前,全國各省(區、市)均已出臺了本地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從各地改革方案來看,共有21個省份確定了1—3個地市開展招生錄取綜合改革試點,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山東等6個工作基礎紮實的省份和海南、西藏、寧夏、新疆等4個人口較少的省份率先在省域範圍全面推行了招生錄取綜合改革。
為落實國務院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決策部署,2014年,教育部出臺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提出各地要建立健全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制度,並且統一格式,特別強調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作為重點評價內容如實記錄,不斷提高綜合素質評價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25個省份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了省級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其他省份選擇了部分高中學校開展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工作。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由各省(區、市)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參照《意見》制定實施辦法。目前,隨著各地中考改革的不斷推進,各地普遍以地市為單位開發研製了初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平臺。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部分省份和地區的一些小學也在探索將現代的信息技術和學生的成長檔案聯繫起來。特別是上海和福建廈門等地,已經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現了教育部門和綜合實踐基地的互通互聯、共享共用,極大地提高了綜合素質評價記錄的實時性和真實性。
2020年,教育部決定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要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進行錄取。同時提出各有關高校要認真研究制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並在招生簡章中提前向社會公布。下一步,為適應「強基計劃」的實施,教育部明確要求所有省份要在2021年秋季開學前,建立省級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平臺。
下一步,教育部也將積極研究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提高運用和管理區塊鏈技術能力,探索和推動區塊鏈技術在綜合素質評價領域的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快捷、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