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的家具擺設往往彰顯主人的品味和檔次,而沙發在整個客廳的地位,可以說是客廳的靈魂。很多人以為選購沙發是一個比較容易的事情,畢竟市場上面有著那麼多的牌子和產品,挑選個美觀的就好。其實不然,很多市民選購沙發時往往會忽略一些細節,比如它的使用性能 ,材質是否安全,還有一些細節和服務等。今天,小編就來教教你們沙發應該如何挑選。
明確自己的預算。
不排除撿漏的可能性,但是大部分情況,家用對於沙發的預期使用6-10年的朋友來說:
L型轉角沙發(常見尺寸2.7-3.4),真皮預算建議7K+,布藝預算建議4.5K+三人沙發(常見尺寸2.1-2.4),真皮預算建議5K+,布藝預算建議3K+單人沙發 真皮預算建議3K+ 布藝預算建議1.5K+按照以上的價錢選購,可以規避大部分的風險
小貼士: 建議沙發休息區面積=客廳面積的20-25%
高度,硬度,深度,三度適中。
憑藉試坐過幾百張沙發的經驗告訴你:越軟的沙發不代表越舒服,越硬的沙發也不代表越健康。好的沙發需要:滿足「三度」,方能久坐不累。
高度:沙發過矮的話,胯骨及骨盆內部構造受到擠壓,對生殖系統會造成壓力,影響健康;站起時膝蓋壓力也會增大,尤其老人會感到非常不便。而沙發過高的話也不行。因為腳不能自然垂地,全身重力集中壓在腿部,血液循環不暢,時間久了腿部和背部會感到酸痛。最理想的狀態是: 理想狀態:膝蓋和胯骨在同一水平線上。高度大約在420-500mm左右。
硬度:沙發的軟硬,應當做到支撐力與舒適度的平衡。太硬的沙發自然是不舒服的,而太軟的沙發缺少支撐力,人體脊柱會隨著沙發的塌陷程度而改變——脊柱本身的生理彎曲將反向受力,神經,肌肉,間盤都會勞損。最理想的狀態是人落座以後,沙發坐墊凹陷10cm左右。
深度:沙發如果深度太淺,則坐姿拘謹不夠放鬆;若太深,後背不能貼合在沙發靠背上,腰部肌肉為了維持坐姿一直處於緊張收縮狀態,時間長了會導致腰肌勞損。當身體最大限度靠坐在沙發上時,以「膝關節仍在沙發麵以外、且剛好貼合沙發坐墊外沿」為最合適的深度。坐深大約在550mm-700mm(外部尺寸800-1000mm)。
關注填充物
目前大部分消費者在挑選沙發時候,往往只在於款式和花色,但是殊不知沙發內部所選用的填充物才最容易出現問題。一般來說,沙發內填充物是羽絨或者海綿,甚至是兩者混合。但是,有些不良商家會在裡面塞入不合格的填充物,那樣不僅容易發生變形影響使用壽命,甚至會散發有害物質汙染環境,因此在購買沙發時建議消費者應要求銷售人員出示填充物的質檢報告。
看框架
好沙發的基礎離不開框架,沙發的穩定性全靠它,一張搖晃的沙發是絕對沒辦法給你提供舒適的享受的。在檢驗沙發框架質量的時候,可以把沙發前後左右用力反覆的搖晃,如果沒有鬆動和響聲,就說明沙發的框架是牢固的,可以放心使用。
此外,質監部門提醒消費者,選購時仔細查看沙發縫線、表面、拐角、沙髮腳等部位,看沙發的縫線是否均勻、細密、平直,表面是否有不正常的凹凸不平。沙發應該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軟硬適中,座面高度等於或者略低於人的小腿加上鞋後跟的高度。聞一聞沙發是否有明顯異味,特別是刺激性味道;如果有則可能存在甲醛等有害成分排放超標問題。此外,有濃鬱香味的沙發也要慎重購買。用手搬下沙發,過輕的沙發的框架可能採用了紙板、複合板等材質,不宜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