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此前雖然與歐盟就北愛爾蘭問題達成原則性一致,但雙方仍處於僵持狀態。一方面是因為英國與北海沿岸國家的漁業糾紛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歐盟希望英國在脫歐後,繼續遵守相關條令規定,這一點不被倫敦方面所接受。
目前,英國首相詹森已前往布魯塞爾,就"無協議脫歐"與歐盟進行更深入的談判。但馮德萊恩的一則視頻講話,似乎透露出事情的進展並不順利:雙方談判團隊連續工作,已十分疲憊,但有責任再加把勁。而在談判情況不容樂觀之際,一則出現在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上的"為最後的無協議'硬脫歐'做準備,超市從本周末開始屯糧囤物!"消息直接將民眾的恐慌情緒推向高潮。
對此,一家食品生產商表示,肉類供應良好,水果也可以從南美進口,但蔬菜可能會短缺三個月。由此看來,英國國內的糧食供應,的確因為脫歐的不確定性而受到了相應的影響。據一名應急計劃人員預計,如果協議最終無法達成,那麼英國將爆發更大規模的"恐慌購買",情況會比新冠疫情時更加糟糕。
為面對未來可能更加糟糕的局面,衛生部長們已經通知藥品、醫療設備和疫苗的供應商,在英國的安全地點儲備至少6周的藥品;英國16個政府部門官員將參加"最壞情況"的規劃演習,並預先準備了數百項緊急措施,以應對"硬脫歐"可能引發的"災難性"後果。
此外,在應對與沿岸國家的漁業糾紛方面,英國國防部表示,如果英歐雙方沒達成貿易協議,四艘配有火炮和機槍的皇家海軍艦艇將被派往英吉利海峽和愛爾蘭海英屬海域巡邏,並打擊非法捕撈行為。由此看來,一旦英國"無協議"脫歐,那其或避免不了與歐盟因利益而爆發衝突。
眼看離脫歐過渡期只剩下不到3周時間,談判如果再沒結果,英歐經濟會將遭受重大打擊。首先,英歐將從2021年起回歸至世界貿易的組織。屆時相關關稅的改變將會給歐洲以及其他與歐洲國家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帶來混亂,英國自身經濟增速也將迎來斷崖式下跌。
其次,在漁業問題上,歐盟不進入英國領海海域,意味著英國漁民也將不再有進入歐盟市場銷售貨物的特權。成千上萬的漁民將失去賴以生存的生活方式,而失業人數的增多必定會引起社會的動蕩,進而引發更加嚴重的後果。
從英國開始著手各種準備上看,無協議脫歐在他們心中似乎已經是大概率事件。因為他們並不相信英歐會為自身的利益而做出相應的讓步,更不相信長達4年的談判會在短短的一個月內發生奇蹟。而如今英國民眾最關心或許不是談判的結果,而是如何將自身損失降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