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生物健康產業迎來「收穫季」

2020-12-22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中關村生物健康產業迎來「收穫季」

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進程加速,靶向藥物研發碩果纍纍,智慧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截至11月,中關村示範區今年已累計獲批生產一類新藥7個,另有近20家企業研發中的一類新藥品種進入臨床二期;累計獲批25個創新醫療器械,約佔全國三分之一。

記者獲悉,「十三五」時期,中關村示範區生物健康產業的集聚效應逐漸顯現,在原研新藥、創新醫療器械、智慧醫療領域不斷取得重量級突破。「十四五」期間,中關村將繼續加強基礎研究投入,提高研發生產效率,完善產業配套,推動生物健康產業成為北京創新的「金名片」。

從0到1,自主創新步入「收穫季」

不久前,一位91歲高齡的骨折老人順利做完了右股骨頸骨折微創經皮閉合復位空心螺釘內固定手術,輔助醫生進行手術的,是由天智航自主研發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國際上唯一能夠開展創傷骨科、脊柱外科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

骨科手術對精度要求極高,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不僅可以提高準確率、縮短手術時間,更具有創口小、出血少、康復快等優勢。目前,「天璣」已在全國80多家醫療機構完成8000餘例手術,造福眾多患者。

過去五年,我國生物健康產業步入發展黃金時期,自主創新大潮勢不可擋。在中關村,還雲集著華科精準、柏惠維康、術銳等一批創新醫療器械研發企業,在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替代的徵程上穩步邁進。

在另一個賽道,北京企業同樣表現搶眼。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實現了中國原研新藥出海「零的突破」;以重大肝病領域藥物為研發核心的華輝安健,開發了具有全球智慧財產權的抗B肝單抗新藥HH-003,被視為「B肝患者的福音」;博輝瑞進自主研發非交聯細胞外基質源生物材料,成為全球第二家實現非交聯細胞外基質源生物材料產業化和全線產品布局的企業……經過多年發展,中關村企業在靶向藥物、新型聯合疫苗、抗體製備、介入植入材料技術等多個領域掌握了技術主導權。

創新引領,賦能智慧醫療體系

遠程醫療、AI人工智慧診斷、醫療語音錄入、疾病風險預測、無接觸服務……在智慧醫療領域,中關村也湧現了一批新技術新產品和眾多新業態新模式。

1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推想科技的「肺結節CT影像輔助檢測軟體」註冊,這也是我國首張肺部AI第三類醫療器械認證。至此,推想科技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歐盟CE、日本藥監局、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四大認證的AI醫療公司,獲得了全球多個主要醫療市場的準入資格。

雲知聲「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則是另一個「跨界融合」的典型。今年2月,「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由上海第一批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帶到前線,讓身著厚厚的口罩、橡膠手套和防護衣的醫護人員解放了雙手。

一個個跨界融合的成功案例背後,是中關村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5G等前沿技術領域深厚積澱為生物健康產業開闢的新路徑。截至2020年11月,中關村累計獲批AI醫療Ⅲ類醫療器械註冊證4項,居全國首位。

配套成熟,打造硬核產業集群

10年前,解江冰紮根中關村,投入到眼科手術所需的生物材料——人工晶體的研發攻關中。

「雖然我回國創業不是最早的一批,但卻恰逢其時。當初,我之所以選擇中關村,最看重的就是中關村成熟配套的創業支持政策和醫藥科技企業聚集的環境氛圍。」愛博諾德創始人解江冰感慨地說。對生物健康企業來說,成功是創新、集聚、產業環環相扣的結果,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孤軍奮戰」。以藥品為例,藥物從實驗室到上市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很多公司雖具備研發能力,但卻缺乏開發和生產的能力。

「現在,研發企業只需提供一個分子序列,我們就可以完成新藥上市前的全部過程。」昭衍生物全球營運長陳葆魯說,其平臺能夠為新藥研發企業提供從細胞株構建、可行性研究、質量檢測、中試到商業化生產的一站式服務。

13家技術轉移服務平臺、41家開放實驗室、24家生物健康領域孵化器,6個生物醫藥特色園區……中關村生物健康產業集聚效應顯著,服務體系完備,為企業加速成長創造了條件。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介紹,中關村下一步將通過推動前沿技術與醫療場景融合創新、建設智慧醫院平臺載體、推動新技術產品應用示範、推動智慧醫療監管創新等方式,推動智慧醫療產業加速發展。

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進程加速,靶向藥物研發碩果纍纍,智慧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截至11月,中關村示範區今年已累計獲批生產一類新藥7個,另有近20家企業研發中的一類新藥品種進入臨床二期;累計獲批25個創新醫療器械,約佔全國三分之一。

記者獲悉,「十三五」時期,中關村示範區生物健康產業的集聚效應逐漸顯現,在原研新藥、創新醫療器械、智慧醫療領域不斷取得重量級突破。「十四五」期間,中關村將繼續加強基礎研究投入,提高研發生產效率,完善產業配套,推動生物健康產業成為北京創新的「金名片」。

從0到1,自主創新步入「收穫季」

不久前,一位91歲高齡的骨折老人順利做完了右股骨頸骨折微創經皮閉合復位空心螺釘內固定手術,輔助醫生進行手術的,是由天智航自主研發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國際上唯一能夠開展創傷骨科、脊柱外科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

骨科手術對精度要求極高,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不僅可以提高準確率、縮短手術時間,更具有創口小、出血少、康復快等優勢。目前,「天璣」已在全國80多家醫療機構完成8000餘例手術,造福眾多患者。

過去五年,我國生物健康產業步入發展黃金時期,自主創新大潮勢不可擋。在中關村,還雲集著華科精準、柏惠維康、術銳等一批創新醫療器械研發企業,在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替代的徵程上穩步邁進。

在另一個賽道,北京企業同樣表現搶眼。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實現了中國原研新藥出海「零的突破」;以重大肝病領域藥物為研發核心的華輝安健,開發了具有全球智慧財產權的抗B肝單抗新藥HH-003,被視為「B肝患者的福音」;博輝瑞進自主研發非交聯細胞外基質源生物材料,成為全球第二家實現非交聯細胞外基質源生物材料產業化和全線產品布局的企業……經過多年發展,中關村企業在靶向藥物、新型聯合疫苗、抗體製備、介入植入材料技術等多個領域掌握了技術主導權。

創新引領,賦能智慧醫療體系

遠程醫療、AI人工智慧診斷、醫療語音錄入、疾病風險預測、無接觸服務……在智慧醫療領域,中關村也湧現了一批新技術新產品和眾多新業態新模式。

1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推想科技的「肺結節CT影像輔助檢測軟體」註冊,這也是我國首張肺部AI第三類醫療器械認證。至此,推想科技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歐盟CE、日本藥監局、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四大認證的AI醫療公司,獲得了全球多個主要醫療市場的準入資格。

雲知聲「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則是另一個「跨界融合」的典型。今年2月,「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由上海第一批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帶到前線,讓身著厚厚的口罩、橡膠手套和防護衣的醫護人員解放了雙手。

一個個跨界融合的成功案例背後,是中關村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5G等前沿技術領域深厚積澱為生物健康產業開闢的新路徑。截至2020年11月,中關村累計獲批AI醫療Ⅲ類醫療器械註冊證4項,居全國首位。

配套成熟,打造硬核產業集群

10年前,解江冰紮根中關村,投入到眼科手術所需的生物材料——人工晶體的研發攻關中。

「雖然我回國創業不是最早的一批,但卻恰逢其時。當初,我之所以選擇中關村,最看重的就是中關村成熟配套的創業支持政策和醫藥科技企業聚集的環境氛圍。」愛博諾德創始人解江冰感慨地說。對生物健康企業來說,成功是創新、集聚、產業環環相扣的結果,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孤軍奮戰」。以藥品為例,藥物從實驗室到上市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很多公司雖具備研發能力,但卻缺乏開發和生產的能力。

「現在,研發企業只需提供一個分子序列,我們就可以完成新藥上市前的全部過程。」昭衍生物全球營運長陳葆魯說,其平臺能夠為新藥研發企業提供從細胞株構建、可行性研究、質量檢測、中試到商業化生產的一站式服務。

13家技術轉移服務平臺、41家開放實驗室、24家生物健康領域孵化器,6個生物醫藥特色園區……中關村生物健康產業集聚效應顯著,服務體系完備,為企業加速成長創造了條件。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介紹,中關村下一步將通過推動前沿技術與醫療場景融合創新、建設智慧醫院平臺載體、推動新技術產品應用示範、推動智慧醫療監管創新等方式,推動智慧醫療產業加速發展。

相關焦點

  • 美倫生物科技:全民開啟健康養生模式,大健康產業迎來黃金時期
    促進全民健康生活新觀念   重大的疫情雖然讓眾多行業陷入萎靡,但大健康行業反而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最高潮,這次疫情之下,加快徹底顛覆了中國老百姓對大健康行業的認知,從行業角度來看,這次疫情可以讓中國健康產業和事業提前推進5-10年。據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超過8萬億元,2030年將達到16萬億元。
  • 中關村機器人產業「破冰」向前
    周鵬雲 本報記者 張偉302家機器人企業在中關村發展壯大,聚集了上遊核心零部件製造企業6家,中遊機器人本體製造企業74家,下遊系統集成企業222家,形成了核心技術研發、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裝備、核心工業軟體等與企業生產工藝、管理流程深度結合的機器人產業鏈,產業集群優勢凸顯,開啟了與全球機器人產業並跑甚至部分領域領跑的全新局面。
  • 武漢開發區在華創會上收穫大健康產業
    該論壇作為第二十屆華創會的組成部分,武漢開發區積極參與,並收穫多個大健康產業項目,其中就包括口罩生產。武漢開發區興起大健康產業本次論壇主題為「構建智慧城市生態新格局,高質量提升武漢國際化水平」,武漢開發區相關負責人向參會的海內外嘉賓,金融機構、創投機構等推介了該區的產業優勢和招商政策。
  • 通訊:新冠疫情下巴西大豆迎來收穫季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5月18日電通訊:新冠疫情下巴西大豆迎來收穫季新華社記者陳威華 趙焱5月初,巴西巴伊亞州的大豆收割已經接近尾聲。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前來參加收割工作的卡車司機抵達農莊時需要測體溫,工作時還要戴口罩。
  • 京津冀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研究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落地,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將迎來機遇東風,產業將加速發展。本文,筆者主要以京津冀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視角出發,從區域產業發展格局、產業協同創新實踐、產業協同創新政策等維度解析京津冀地區醫藥健康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經驗,以期為京津冀地區產業發展提供建議,為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區等集群生物醫藥產業一體化、協同創新發展提供借鑑。
  • 2020深圳國際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 暨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
    面對「雙區」建設利好疊加,深圳市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2020年1月,深圳發布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重磅政策文件,大力發展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藥物等研發製造,致力於把生物醫藥產業打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明確指出打造以坪山區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主園區為核心的「一核多中心」新格局。特別是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以來,加快生物醫藥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
  • 中關村軟體園「AI標準評測和數據分享平臺」入選中關村高精尖產業...
    本屆中關村大數據日由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中關村發展集團主辦,中關村軟體園和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承辦,以「開源共享 生態賦能」為主題,緊抓「科創中國」開源試點契機,充分發揮中關村示範區在深化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打造科教新區、創新社區、產業園區「三區聯動」的開源創新基地,進一步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
  • 科拓生物公司:讓益生菌產業「活」起來
    &nbsp&nbsp&nbsp&nbsp7月27日,北京科拓恆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拓生物」)登陸創業板,率先進入資本市場,成為中國益生菌行業在國內上市的首家企業。據悉,科拓生物已有68株益生菌實現產業化,一舉打破了我國益生菌市場多年被國外菌種壟斷的局面。
  • 咖啡收穫季(2)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1月27日 (外代二線)(14)咖啡收穫季 11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亞亞齊省貝內爾美利亞,工人晾曬收穫的咖啡豆。 印尼近日迎來咖啡收穫節。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1月27日 (外代二線)(15)咖啡收穫季 11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亞亞齊省貝內爾美利亞,工人走在咖啡種植園裡。 印尼近日迎來咖啡收穫節。
  • 哈拉海收穫季 農牧戶採摘忙——豐庫牧場「小庭院」漸成「大產業」
    哈拉海收穫季 農牧戶採摘忙——豐庫牧場「小庭院」漸成「大產業」 2020-06-01 0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熙生物落子海南自貿港 加快產業布局釋放產業勢能
    國貨品牌近年來不斷崛起,勢頭已超越國際大牌,佔據國內美妝市場的56%,國貨化妝品迎來最佳發展機遇。不同於傳統大日化以化學配方的思路,華熙生物以醫藥標準打造功能性護膚品的「降維」策略,殺入化妝品紅海市場。興業證券研報指出,今年前三季度,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營收預計7億元左右,佔據其總營收的45%左右。天貓數據顯示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Q3增長近5倍。
  • 2017南寧-中關村協同創新合作交流會暨「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
    在北京召開的本次交流會由南寧市人民政府主辦,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北京中關村信息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承辦,北京中關村軟體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協辦,北京中關村管委會和中關村發展集團共同支持。
  • 強強聯手 共謀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
    為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聚焦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搭建友好合作橋梁。 生物醫藥為媒 兩城共謀發展 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支柱產業。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漢中地處秦巴山區,素有「天然藥庫」的美譽,域內藥用動植物、礦物達1600餘種,全市藥材品種和產量名列陝西第一,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 雙十一落下帷幕,以美倫生物科技為首的大健康用品成為居家必需品!
    11月12日零時,阿里巴巴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季(11月1日至11日)總成交額(GMV)達到4982億元人民幣,京東則宣布自11月1日0時起,京東11.11全球熱愛季累計下單金額超2715億元。可以說,雙十一收官之夜各大電商成交額再一次創下了新紀錄。
  • 第五屆中關村文化產業新領軍者揭曉!
    大家期待已久的「中關村文化產業新領軍者」揭曉啦!今天下午由海澱區委宣傳部主辦海澱區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承辦的第五屆中關村文化產業新領軍者評選活動政府領導、產業專家、中關村相關行業組織、中關村文化科技企業代表、中關村文化產業領軍人物、創新人物獲得者約150人參會。「中關村文化產業新領軍者評選活動」 始於2013年,已連續舉辦四屆,評選出80位領軍人才、創新人才。通過歷屆評選活動建立起符合中關村創新發展特點的文化產業人才評價機制,發現和匯集了一批「高、精、尖」文化產業複合型人才。
  • 雲南西盟:「金豆子」迎來豐收季 群眾致富有「路子」
    在這個本該是萬物休眠的冬季,莫美村的豆農卻迎來了無筋豆的豐收季,享受著豐收帶來的喜悅。「金豆子」迎來豐收季。供圖「我們莫美村夏秋季節雨量大,持續時間長。過去,種地一直得不到好的收成。」娜紅是莫美村一組村民,過去她家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玉米種植,但由於莫美村雨季雨量大、持續時間長,玉米的收成一度受到影響。
  • 第三屆中國大健康產業博覽會召開 媽祖健康茶榮獲會議指定用茶!
    作為本屆植物學大會的唯一指定用茶,中關村媽祖健康茶亮相本次大會,以弘揚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推進大健康產業發展為己任,將為全國頂尖健康領域專家及與會議嘉賓送上一縷誘人的茶香。本次會議旨在通過展覽展示和專業學術會議論壇等活動,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提高健康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並投入到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 生物製藥產業面臨成長的煩惱
    20世紀80年代起步,歷經2005年~2015年10年的蟄伏,中國生物製藥產業終於迎來了暴髮式增長,讓更多人看到了生物製藥產業的廣闊藍海。藥品安全合作聯盟(PSM)近日發布的《中國抗體藥產業健康發展報告》,毫不吝嗇地將溢美之詞賦予生物製藥產業,並將其視為我國實現關鍵技術創新的突破口。然而,在高速增長的背後,我國生物製藥也面臨著產業成長期特有的挑戰。
  • 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打造改革轉型典範
    近年來,中關村前沿院主動承接「三城一區」及中關村示範區轉化成果,形成與順義、亦莊錯位、差異化發展、產業鏈銜接與互動發展格局,著力打造高端製造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應急裝備、無人機等細分產業領域。
  • 惠州美康生物產業矽谷項目落戶博羅 賦能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發展
    央廣網惠州11月7日消息(記者何偉奇 陳越)惠州美康生物產業矽谷項目籤約儀式日前在惠州賓館舉行。該項目坐落於惠州市博羅縣楊村鎮,總投資不少於80億元,預計全部建成投產後產值可達100億元,主要依託艾美集團產業優勢、博羅中醫藥產業基礎、大灣區強勁的健康消費需求,以項目研發為先導,以智能製造為核心,重點發展營養膳食、生物面膜、中醫藥創新應用、美康用品等產業,努力打造集「大灣區生物產業智能製造基地、美康產業研創中心、年輕化生命健康產業基地」為一體的產學研融合綠色智慧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