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中國女排的鐵粉,我常常沉浸在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上的各種精彩的扣球之中,只欣賞,不思考。看的是場面,品的是味道,而對於技戰術和比賽策略卻是霧裡看花,越看越懵。
可是,隨著喜愛的加深,這種膚淺的比賽觀看已經不能滿足我對中國女排的精神需求和熱愛需求,因為我想搞清楚郎導為什麼會如此擅於運籌帷幄而決勝千裡之外,每一次暫停如此恰到好處?朱婷在四號位,二號位以及後三位置上的進攻差異是什麼,為什麼丁霞要這樣傳球?以及發球前女排姑娘們經常在場上做的手勢是什麼意思?
因為有這樣的疑惑,也有這樣的好奇,我便研究起排球比賽的規則。今天我就把自己的三個研究心得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以後再觀看中國女排的比賽時,不僅僅是帶著一腔熱情和滿身情懷,而且也帶著排球素養和排球知識。
第一,排球的位置與名稱問題。
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都會習以為常的認為主攻手是四號位,副攻手是三號位,接應是二號位等一些乍看起來非常合理的認識,其實只要我們深究一下,便可以明白站位與名稱是沒有一一對應的關係的。
我們常說的幾號位進攻,不是某一個固定的攻手完成的。以中國女排為例,四號位進攻既可以由主攻手朱婷完成,也可以由接應龔翔宇完成,甚至有時候副攻在此位置也可以扣球得分。只是在我們的習慣裡,一般喜歡說四號位是主攻手扣球的位置,三號位是副攻扣球的位置,二號位是接應扣球的位置,但是這個位置其實表達的是這些攻手習慣扣球的方式而已,或者說這是正常的輪次。與之對應的就有一個反輪,指的是接應在四號位,主攻手在二號位,一般來說,強隊在面對反輪時是不需要讓主攻手和接應調換位置的,因為實力夠強,她們也可以在反輪位置上突破對手高攔網進攻。
第二,排球的站位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去剖析,第一個是站位為什麼要如此設置?第二個是站位的規則是什麼?
首先,對於第一個問題,4-3-2,5-6-1對應的第一輪位置依次是前排的大主攻、副攻和接應,後排的小主攻、副攻和二傳。為什麼要這樣設置?是因為在排球比賽規則裡要求「每個位置與自己相同組別的隊員之間必須隔兩人」,聽起來好像比較繞,很難理解,其實是說二傳和接應,主攻與主攻,副攻與副攻,這三組人員之間不能緊鄰而站。還是以中國女排為例,大家想想你們有看到過朱婷和張常寧、袁心玥和顏妮、丁霞和龔翔宇緊挨站在一起的時候嗎?
其次,對於第二個站位的規則問題,大規則就是只要遵從在對方發球時後排對應球員不超過前排對應球員,緊鄰的左邊球員不超過右邊球員的位置,後排球員不能超過前排球員位置即可。比如說,就是4號位球員一定要在5號球員前面和3號球員左邊,3號位球員一定要在2和4號位球員之間以及6號位球員前面。
第三,排球的輪換問題。
具體規則是如果在對方發球輪,我方得分後,我方隊員將按順時針輪換一個號位,即變成前排5-4-3,後排6-1-2,如此循環往復。當然如果是我方發球輪,我方得分,此時輪次就不要改變。
在輪次轉換中,也有一些細節需要把握住:一是如果副攻輪換到1號位發球,場上是沒有自由人的。因為排球比賽規定自由人不能到前排,副攻不能到後排,大家可以想想3號位的副攻輪轉到1號位,中間過了兩個輪次,此時一般來說自由人會輪轉到前排,而這是不被允許的,所以會被另一名副攻自動換下;二是處於一號位的副攻發球失分後,會自動被自由人換下,因為副攻是不被允許在後排的,所以我們可以了解到在副攻的發球輪,場上是沒有自由人的。
以上就是麒麟給大家總結的關於女排比賽規則的問題,如果大家還有什麼不理解的歡迎下方評論留言,同時也歡迎大家分享其他的排球規則,讓我們一起越來越懂女排!
本文由一月麒麟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歡迎大家多多點讚、評論和關注,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