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花,爬呀爬,夏天的早晨吹喇叭。」「竹籬笆,牽牛花,淺淺的池塘有野鴨。」牽牛花,似乎生來就在童趣十足的兒歌裡成為主角。
牽牛花為旋花科牽牛屬一年生藤本植物,原產於熱帶地區,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早在6世紀初南朝的陶弘景就在《名醫別錄》中記載了牽牛花。牽牛花的種子是利尿的藥物,又名黑白醜,黑色者叫黑醜,土黃色者叫白醜,在唐代流傳到日本,距今1000多年了。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愛好園藝的日本人民對牽牛花培育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讓它的花和葉都發生奇異的變態,培養出極其繁多的新優品種。
因為好種易養,牽牛花的芳蹤幾乎無處不在,無論田舍農家的竹籬,還是都市高樓的陽臺,無論豪門巨富的花園別墅,還是小戶人家的天井院落。然而,正如兒歌裡唱的「竹籬笆,牽牛花」,似乎最最適合牽牛花落腳的仍是鄉村的竹籬笆,那樣的一道風景,樸素、清新、平實而富有親和力,充滿著天然的純真的野趣意味。
本就是一種平民花的牽牛花,附著於身的文化內涵也格外地平民化,比如關於牽牛花的傳說就無一不帶著濃鬱的鄉土氣息。一種說法是伏牛山下住著一對勤勞的姐妹,有一天在地裡勞動時刨出一隻銀喇叭,山神告訴她們說這銀喇叭是開山的鑰匙,可以把玉皇大帝關押在山下的一百頭金牛抱出一頭來就一輩子不愁吃穿了。
但心地善良的姐妹倆卻希望能和窮苦的鄉親們有福同享,於是吹響了神奇的銀喇叭,開進山去把一百頭金牛全部變成活的耕牛送給鄉親們,她們自己卻因為忙著牽牛而耽誤了逃出山眼的時間,永遠地被關在了伏牛山裡,那隻銀喇叭從此就變做美麗的牽牛花在鄉間常開不敗。另一種說法是一個名叫牽牛花的姑娘和名叫金牛的青年真心相愛,無奈牽牛花被好色的縣太爺衙內看上了,欲強行逼婚,性情剛烈的姑娘誓死不從,終於跳井殉情,死後變做粉紅色的牽牛花開在墳頭。
在中國,牽牛花還有著幾個同樣很平民化的俗名,比如人人都知道的「喇叭花」,還有「勤娘子」,顧名思義贊的是它總在盛夏晨曦中綻放的勤勉作風。也是因了這一特性,日本人習慣把牽牛花叫「朝顏」,和它的英文名稱「morning glory」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牽牛花的可愛,在於其花的燦爛,葉的鋪張,藤的纏綿,炎炎夏日裡,繽紛牽牛花織就的彩簾裝飾了我們的窗景,也裝飾了我們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