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明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最擅長出「奇葩皇帝」且「人均壽命最短」的王朝,從建國到覆滅一共傳位16帝,歷經276年,平均算下來大約每17年就得更換一位新皇帝。據說,造成明朝皇帝壽命都不長的原因是朱元璋家族患有遺傳病,但據最新的資料解密說是因為宮牆上有大量的硃砂,而硃砂中含有一種重金屬,那就是汞,人只要長期生活和工作在汞嚴重超標的屋子內就很容易造成汞中毒,所以現在很多專家學者都普遍認為,汞中毒是造成明朝皇帝壽命短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除了壽命短,明朝很多皇帝的在位時間也可以用「短命」來形容,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在明朝歷史上三位最「短命」的皇帝。
第一位:建文帝朱允炆,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之子,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早年因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便將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打算等自己百年之後,讓孫子繼承其皇位。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朱允炆在南京即位,上臺後,他便開始考慮怎樣增強自己的權力而同時消除各諸侯對自己的威脅,就這樣,削藩開始了。首先倒臺的便是周王朱橚以及另外四個皇叔,而正當他將下一個目標望向燕王朱棣時,朱棣突然「發病」,而且「病得很重」,於是朱允炆便暫時放下了「殺心」,結果朱棣趁勢抓住機會,招兵買馬,宣布造反。三年後,朱棣大兵壓境,直逼南京城,當他進入皇宮後,朱允炆已不知所蹤,詢問身邊太監時,太監便指著幾具已經燒焦了的殘骸說這就是皇上、皇后和太子朱文奎的屍體,而朱允炆最後的命運到底如何,這到現在都仍然是一個謎。
第二位:明仁宗朱高熾,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成祖朱棣之子,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早年其父朱棣起兵靖難時,朱高熾便因身體不好的原因負責留守北京,結果以萬人之軍就阻擋住了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所率領的50萬大軍,成功保住北京城,而這一仗不僅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更是朱高熾這一生中最耀眼的一筆。明成祖朱棣在北徵返京的途中駕崩後,朱高熾靈前即位,首先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隨後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然而,就在朱高熾準備把京師遷回南京時,他的身體情況突然急轉直下,並在不久時駕崩,享年47歲,而南遷的計劃也隨即宣布破產。
第三位:明光宗朱常洛,他是明神宗朱翊鈞之子,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早年曾因為其母出身卑賤,所以不受朱翊鈞重視,但神宗一朝由於最先的幾個皇子都已經夭折,最後在立長不立幼的規矩下,朱翊鈞才不得不將朱常洛立為太子。1620年8月18日,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明神宗朱翊鈞駕崩,皇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宣布改元泰昌,上任後,朱常洛特意從國庫中調撥二百萬兩銀子,發給遼東經略熊廷弼和九邊巡撫按官,讓他們犒賞守衛邊疆的將士們,並為了防止貪汙還專門強調:等銀子到達後,必須立刻派人下發,不得擅自入庫挪作它用,一時間,軍隊的士氣開始大增。除了犒勞軍隊,朱常洛還召回了在萬曆一朝因為上疏言事而被罷免的官員,例如袁可立、鄒元標、王德完等一批正直敢言的大臣,並親自下令廢除了人民深感厭惡的礦稅。本來按照這一切的發展,明朝的實力絕對可以得到加強,但朱常洛卻有「好色」的毛病,經常縱慾淫樂,結果導致身體日益羸弱,最後在吃了一顆「紅丸」後竟於當天夜裡駕崩,即位時間僅僅29天,而在他死後,明朝的情況更加惡化,並最終亡於起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