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一個熱搜話題「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截止到2019年年末,中國已有23個城市人均GDP超過1.25萬美元,打到高收入城市的標準收入水平。
0 1
合肥上榜高收入城市
其中,合肥排名第16位,為人均GDP1.5-2萬美元的高收入城市。
根據各地的經濟數據來看,在2019年末,那麼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為第一梯隊,這些城市分別為:深圳、無錫、蘇州、南京、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和寧波10座城市。
人均GDP在1.5-2萬美元區間的高收入城市第二梯隊,包括10座城市:長沙、佛山、南通、青島、福州、合肥、泉州、東莞、鄭州和濟南。
人均GDP在1.25-1.5萬美元區間的城市有3座,分別是成都、西安、天津,為第三梯隊。
其中合肥GDP破萬隻差臨門一腳。
但從不同方面劃分,情況也存在差異性。
從地區看,廣東、江蘇分別有4城上榜,廣東的深圳高居榜首,江蘇的無錫、蘇州、南京包攬第二、三、四名。
以行政類別劃分,直轄市北京和上海位列第一梯隊,天津在高收入城市中墊底,重慶仍未跨過高收入門檻。
省會城市中有11個上榜,即南京、廣州、杭州、武漢、長沙、福州、合肥、鄭州、濟南、成都、西安。
以城市群來劃分,高收入城市多集中於長三角城市群中,包括無錫、蘇州、南京、上海、杭州、寧波和南通7座城市,這顯示了長三角城市群的巨大發展動能。
合肥有希望進入中國城市第一梯隊。
0 2
合肥發展經歷三個階段
一、1952年皖南、皖北合併,合肥正式成為安徽省會,但是在經濟一度落後蕪湖安慶,直到1984年,經濟總量才超過蕪湖,1989年超過安慶。
圖源:網絡
二、在70年代初,科大落子合肥,中國科大作為我國頂尖的高校,培養的畢業生可謂是一流的人才,而這部分人才有很大比例來自安徽,也有很大比例留在了安徽。
緊接著中科院物質科學研究院、原電子工業部16所、38所、43所相繼遷入,科教資源加速向合肥集聚,讓合肥成為我國四大科技城之一。
圖源:網絡
三、2005年,合肥啟動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拆違」與「大建設」——拆違法建築,造橋修路,籌建濱湖新區,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2016年4月底,國務院批覆原則同意《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明確合肥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很可能將是合肥崛起的第4次機會。
圖源:網絡
0 3
安徽十四五規劃
支持合肥朝向國家中心城市發展
12月1日中國共產黨安徽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安徽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指出,「全力打造現代化中心城市,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範』建設,高起點建設合肥濱湖新區,朝著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支持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
圖源:網絡
在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部分,《建議》指出:
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深化「四創一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全力打造現代化中心城市,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範」建設,高起點建設合肥濱湖新區,朝著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支持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支持安慶、阜陽、蚌埠、黃山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支持馬鞍山、銅陵、滁州、池州、宣城建設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支持亳州、宿州、六安打造省際毗鄰區域中心城市;支持淮北、淮南打造綠色轉型發展示範城市。
圖源:網絡
國家中心城市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平臺和戰略支點,承載了國家的政治目標和戰略任務,是處於城鎮體系最高位置的城鎮層級。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9座城市被公開明確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0 4
結語
合肥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底子弱」也是不爭的事實,與一些其他省會城市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合肥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靠的是創新。而對於未來的發展還是要堅持以往的創新態度,才能跟上其他城市的發展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