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信濃和特邀嘉賓青花魚,為各位帶來《新世紀福音戰士》相關作品的入坑指南。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國內正式譯名為《新世紀福音戰士》,片假名部分注音為EVANGELION,即劇中出現的泛用人型決戰兵器,簡稱EVA,通常也用來指代整部作品。
EVA的主要作品分為兩個系列,分別是以TV版+兩部舊劇場版組成的舊系列和四部新劇場版(含即將上映的一部)組成的新系列。二者之間沒有直接聯繫,共用部分角色形象和部分基礎世界觀,但故事本身和細節設定大相逕庭,類似《崩壞學園2》和《崩壞3》之間的關係。
由於崩壞3本次聯動的是新系列,因此如果時間較少,又想更好的理解聯動內容,那麼只需要按順序觀看《序》《破》《Q》三部新劇場版即可。
而如果對EVA系列感興趣,但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可以先觀看新劇場版《序》來確定自己能否接受世界觀,隨後按照TV第1-24集(時間充裕)/舊劇場版《死與新生》(時間較少)舊劇場版《Air/真心為你》TV第25-26集新劇場版《破》新劇場版《Q》的順序來觀看。
此外作為活躍了近30年的經典大IP,EVA還有著大量的官方衍生和同人作品,其中不乏質量出眾或者意義特殊的作品,本文也會挑選一部分介紹。
【Part 1 舊系列】
EVA的舊系列由26集TV和《死與新生》《Air/真心為你》兩部劇場版組成。
TV部分由庵野秀明擔任主要編劇及總導演,於1995年10月4日開始在日本東京電視臺播出,一直到1996年3月27日完結,共26集。一般以英文名Neon Genesis Evangelion指代TV版,簡稱NGE(另外TV版在2003年進行了一次畫質升級,也就是B站上的版本,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只是360p到720p的感覺)
需要注意的是,TV版實際上在第24集戛然而止,最後的25和26兩集非常特殊。由於工期不足和資金困難等原因,最後兩集並未像前24集一樣正常敘事,而是用大量的意識流演出展現幾位主要角色的內心變化(或者說補完的過程),因此通常只以1-24集作為TV本篇,25和26單獨列出。
一年後的1997年3月15日,EVA上映了第一部劇場版《死與新生》(Evangelion: Death and Rebirth,簡稱EDR),EDR是TV版1-24集的總集篇,整合剪輯之餘還對部分畫面進行了修復,但並未改編主要內容。
不過這部劇場版大量採用了倒敘和插敘,對於完全沒看過EVA的觀眾來說反而很難看懂。再加上對劇情精簡的太多,作為系列代表的使徒都被刪減了好幾個,因此還是建議有時間的大家直接看TV版。
四個月後的1997年7月19日,EVA上映了第二部劇場版《Air / 真心為你》(The End of Evangelion,簡稱EOE),EOE銜接的是TV24集的內容,是完全原創的全新劇情。不僅填上了TV沒講完的故事,還給出了補完的前因後果,所以一般推薦看完24集後先觀看本劇場版,再回頭看最後的25和26兩集,更容易理解劇情。
但同時,這部劇場版貢獻了全系列最精神汙染的場面之一,並且在中後段閃過了包括首映影院現場在內的各種現實世界畫面(最後甚至還有極端粉絲寄給庵野秀明的死亡威脅),這些ACGN史上罕見的操作在當時造成了極其強烈的反響和兩極分化的評價,也代表了EVA舊系列的結束。
總而言之,打算入坑且時間充裕的小夥伴可以完整看完TV1-24集,跳過《死與新生》,直接觀看《真心為你》,再回頭補TV的25和26集;比較忙且對理解能力有自信的小夥伴則可以用《死與新生》取代TV的1-24集,剩下的與上面相同。
【Part 2 新系列】
EVA的新系列全部由劇場版組成,依次為《序》、《破》、《Q》,以及即將上映的《:│▌》,必須提醒的是,儘管新系列中有少量關於輪迴和重啟的暗示,目前仍然沒有任何可靠證據表明新舊系列存在直接聯繫,請當成同一IP下的兩個平行世界來看待(即新作而非續作)
《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是新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於2007年9月1日在日本上映,正好是舊系列完結十周年。新系列劇場版都有一個副題,本作的副題為YOU ARE (NOT) ALONE。
從製作上來說,本作有著遠超舊系列的精良畫面,就算放到13年後的今天也依然顯得經費十足,完全不用擔心被上世紀的畫風勸退。
從劇情上來說,本作沿襲了TV版的第1-6集,雖然在諸多細節上有所改動,但劇情走向和TV一致,非常適合新觀眾了解整個EVA系列的大致設定和世界觀。
總而言之,對於完全沒接觸過EVA系列的小夥伴來說,《序》無疑是最好的入坑選擇,通過這部劇場版確定能接受EVA的畫風、設定、敘事手法等特點之後,再回去看TV版欣賞整個故事。
兩年後的2009年6月27日,新系列第二部《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破》於日本上映,本作的副題為YOU CAN (NOT) ADVANCE。
《破》可以說是新系列和舊系列的分歧點,基於TV的第7-19集進行了全方位的刪改和重編。
比如劇情方面,明日香出場從討伐魚天使改為秒殺第七使徒,三號機駕駛員從冬二改為明日香,綾波麗被力天使吞噬等等,當然最為經典的還是真嗣駕駛初號機拯救綾波麗的橋段。
而在角色方面,碇真嗣和綾波麗相比TV版開朗了許多,性格成長也加快了不少;明日香更是性情大變,甚至將名字從TV版的惣流改為劇場版的式波以示區分;此外還加入了劇場版原創的新角色真希波。
如果說《序》只是對TV前一小半的高清重置,那麼《破》就是對TV整個中後段的整合改編。既保留了TV版的故事主幹,又原創了大量的優秀內容。情懷與創新的雙重加持讓《破》成為新系列綜合評價最高的一部。
三年後的2012年11月17日,新系列第三部《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於日本上映,本作的副題為YOU CAN (NOT) REDO,另外標題中的Q是Quickening的縮寫,也譯為《急》
《Q》與舊系列沒有任何關聯,是新系列獨創的故事。雖然是目前新系列票房最高的一部,但與好評居多的《序》和《破》不同,《Q》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
一方面,《Q》大膽的將時間線直接往後推移了十四年之久,將觀眾們帶到一個更加精彩和龐大的故事。TV的重要人物渚薰終於登場,戲份和塑造也絲毫不遜於從前;在《破》中生死不明的明日香平安回歸,美裡和律子等熟悉的角色也再次出現。
另一方面,時間跨度過大導致觀眾和真嗣一樣處於懵逼狀態,劇中角色人均謎語人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雖然迎來了老角色回歸,但性格上幾乎發生了180°的翻轉,很多老觀眾無法接受,唯一沒變的渚薰反而和TV一樣領了便當。
但不論如何,《Q》作為整個EVA系列最新的主要作品,對於新老觀眾來說都是必看的對象,也算是為明年年初上映的最後一部劇場版《:│▌》做好準備(如果不鴿的話.jpg)
【Part 3 衍生作品】
EVA的衍生作品眾多,涵蓋漫畫、小說、動畫、遊戲等各種形式,但除非特殊說明,否則均與新舊系列無直接聯繫。
官方同名漫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由原作角色設計貞本義行親自編繪,講述的是和TV不同的平行世界。早在1995年初就作為TV動畫的預熱漫畫刊登於《月刊少年Ace》,之後一直連載了近20年,總銷量超過2000萬冊。
官方小說《EVA-ANIMA》由原作機械設計山下育人擔當總指揮,於2008年年初開始在《電擊HOBBYMAGAZINE》上連載。故事以TV版第24集為分歧點,加持良治成功存活並阻止了「人類補完計劃」,以此衍生出之後的一系列故事。
系列CG短片《Evangelion: Another Impact》於2015年2月6日的日本動畫人展覽會上發布,講述了另一個世界裡一臺未知EVA從啟動到失控暴走的故事,也是整個EVA系列中為數不多的全3D動畫。但並非正統的商業產物,只作為展示交流的作品。
漫畫《新世紀福音戰士:學園墮天錄》於2007年10月在《月刊Asuka》上開始連載。在原人設的基礎上修改了不少設定,比如真嗣的監護人變成了加持,美裡則成了學校的老師,同居者也從明日香變成了渚薰等等。相比原作的科幻+神學風格,這部作品更偏向日系常見的學園冒險,別有一番風味。
Q版系列《福音小戰士》最早於2007年7月開始在《月刊少年Ace》上作為漫畫連載,後衍生出動畫和遊戲等多種形式。最大的特點自然是全員Q版化,內容也偏輕鬆搞笑,非常適合作為被原作致鬱之後的治癒作品。
戀愛遊戲《新世紀福音戰士:鋼鐵戀人》於1997年7月發售,是EVA系列的第一部原創衍生遊戲。本作在TV角色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位原創女主角霧島真名。較早的發售時間加上各方面都顯上乘的綜合質量讓本作獲得了很高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後續也推出了新章和第二部等續作。
系列養成遊戲《凌波育成計劃》於2001年5月發售PC版,玩家將扮演一位NERV組織的三尉,負責制定綾波麗的日常行動計劃。後來在2003年發布的PS2版中還加入了DLC《明日香補完計劃》,特別一提的是,本作在劇情方面幾乎完美還原了整個舊系列,值得真愛粉嘗試。
2004年9月,該系列發售了以真嗣為主角的養成遊戲《碇真嗣育成計劃》,這次玩家將直接扮演真嗣的監護人葛城美裡來安排真嗣的日常生活。相比前作還加入了戀愛要素,包括原作的綾波麗和明日香、《鋼鐵戀人》的女主角霧島真名、新增的三位女角色、甚至還有基友渚薰(本作通關後還會出現追加路線:渚薰育成計劃,玩家會扮演律子博士)
【寫在最後】
EVA雖然是史上最經典的動畫之一,但TV版畢竟是20年前的作品,不一定適合新生代觀眾。再加上EVA的成功有相當一部分歸功於當時日本社會的複雜環境,國內觀眾可能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因此沒必要強求自己去欣賞。
當然,如果在看完《序》之後對世界觀產生了興趣,又能接受TV版的畫質,那麼不妨按照本文推薦的順序完整地看完這部作品,它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對於實在沒時間或者有地方沒看懂的小夥伴,之後會有相應的劇情概述;此外還會借本次聯動之際為大家科普一下崩壞系列對EVA的各種致敬,敬請期待。
以上就是本期解析的全部內容,如果各位有想討論的問題或者自己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每一條筆者都會認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