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大事年表 1949-2019
2019 年
1 月 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明確了到 2025 年非遺保護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部署了 12 項重 點任務,提出了 6 項保障措施。《方案》要求,要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完善非遺傳承體系,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2 月 15 至 20 日 《中國工藝美術全集》(簡稱《全集》)工作辦公室分別在河南禹州市和雲南昆明市召開了南北兩期《全集》編撰工作交流會議。
2 月 15-16 日第一期北方片交流會議在河南省禹州市召開。北京、天津、山 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 夏、新疆共 15 個省(區、市)卷辦主任、主編、執行主編、督導員、協會的同志和聘請的專家共 110 餘人參加了會議。
2 月 19-20 日第二期南方片交流會議在雲南省昆明市召開。河北、上海、江 蘇、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澳門等 16 個省區市卷辦主任、主編、執行主編、督導員、協會的同志和聘請的專家共 140 餘人參加了會議。
2 月 28 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文化旅遊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 政局制定的《上海市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3 月 21 日—24 日 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的第 54 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在重慶國博中心舉辦。來自全國 27 個省區市的 1000 餘家工藝美術企業和非遺傳承項目 參展。
5 月 29 日—30 日 第十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禪意博覽會在中國國際展覽 中心(老館)召開。本屆博覽會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北京市人 民政府共同主辦,主題為「引領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6 月 7 日 2019 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特別節目《非遺公開課》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黃金時段播出,社會反響強烈。
6 月 8 日 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和有關單位在廣州市發布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傳統工藝振興優秀案例、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以及《2019 年非遺新經濟消費報告》。
7 月 8 日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山西省工藝美術協會下發《關於開展 2019 年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工作的通知》。
7 月 14 日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藝美術協會成立大會在烏魯木齊市徠遠賓館隆 重召開。兵團工藝美術協會業務主管單位為兵團工業和信息化局。
7 月—10 月 第二屆青海刺繡大賽暨青海刺繡精品展在西寧市、廣州市、恭王府博物館等地舉辦。全省近 800 名刺繡藝人、400 件「青繡」精品、30 餘名省內外專家學者、600 名行業協會會員參加活動,累計參觀人數 5 萬餘人次。產生 140 個獎項,其中一等獎 6 名、二等獎 12 名、三等獎 18 名、優秀獎 24 名、「青繡」 創新獎 15 名、「青繡」創業獎 15 名、入圍獎 50 名及優秀組織獎 15 名,獲獎作 品涵蓋河湟刺繡、盤繡、藏繡、堆繡、蒙古族刺繡、皮繡、滿繡等各民族多個刺 繡類別。
8 月 5 日—7 日 第 54 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秋季仿真植物訂貨會)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本屆展會展品範圍涵蓋仿真植物、仿真花卉、仿真果實、人造草 坪、配套機械設備及上下遊原料、用品等,特別是涉及到產業上遊的花卉設計,印染,模具,面料,耗材等品類。
8 月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國辦 發〔2019〕41 號)。
8 月 科技部、中宣部、財政部等六部門共同印發《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以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轉 變文化發展方式,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8 月 20 日 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時代新章——國家博物館工藝美術作品邀請展」,展覽分為「取法自然」「天工奇巧」「器韻生動」「萬象日新」四個單元, 140 件技藝精湛、精巧別致的工藝美術作品呈現出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風貌,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果。
8 月 25 日 「壯麗七十年 奮鬥新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報展在京開幕。展覽展出近百名非遺項目傳承人 500 餘件作品,涵蓋景泰藍、花絲鑲嵌、玉雕、德化瓷、蘇繡、唐卡等多個工美門類,充分展示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工技藝風 採。
9 月 12 日 「第二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在武漢開幕。
9 月 20-22 日 由天津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主辦的「2019『百花杯』中國天津第 三屆工藝美術精品展」在天津頤和大廈舉行。本次活動以「不忘初心,匠心工 美」為主題,200 多位工藝美術大師、創作的玉雕、工藝畫、掛毯、陶瓷、工藝葫蘆、剪紙、漆藝、景泰藍、木板烙畫、板畫、楊柳青年畫、葫蘆、紫砂等二十 大系列 308 件作品華麗亮相。
9 月 28 日 2019 年全國工藝美術行業年會在河南省禹州召開。
10 月 17 日 國家藝術基金 2019 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京津冀工藝美術作品回顧展》,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開幕。下午,作為展覽的組成部分,首屆「京津冀協同發展工藝美術設計創新高峰論壇」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舉辦。
10 月 18 日-19 日 全國工藝美術行業管理暨產業扶貧培訓班在遼寧鞍山舉辦。
11 月 7 日 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舉辦的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在南京國際博 覽中心開幕。本次博覽會展覽面積達 36000 米,參展商超過 1200 家,展示 6 萬 餘件陶瓷、雕刻、織繡、文房四寶、紅木家具等全品類工藝美術優秀作品,集聚 60 多個特色展團和專業院校,組織 12 場高層次同期活動。
11 月 29 日 文化和旅遊部印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2020 年 3 月 1 日正式實施。《辦法》立足於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系,明確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完 善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條件和程序,對傳承活動實行年度評估和動 態管理,激勵、支持、規範傳承人開展傳承工作。
12 月 29 日 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在京揭曉,中國社會科學院榮 譽學部委員劉魁立、鳳翔木版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邰立平等 10 人當選,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樹立榜樣力量。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及工藝美術行業管理部門相關資訊信息整理)
國家工藝美術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為工藝美術從業者及工藝美術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工具與服務,而創辦的公益平臺。該平臺依託於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研發的「工美數博」和「左岸藝逐」小程序,專注於工藝美術產業領域的政策宣貫、資訊公知、企業服務、人才培養、行業交流、公益活動、集優展示等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