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學琴的人圍坐茶桌旁,等待泡茶人開始一場茶湯旅程。他們等待得很安適,儘管對茶並不熟悉,但泡茶人的有條不紊、悠遊於諸多器物間的從容,卻引起大家巨大的共鳴。他們看到泡茶者的訓練有素,舉手投足間,輕柔而平和,泡茶的過程帶著獨特的韻律和節奏,更有趣的是,泡茶人會把大家納入泡茶的進程中,如感受幹茶的外形,體驗幹茶的香氣,再精準地判斷茶水比例、泡茶水溫以及浸泡時間,讓茶湯在呈現出來的時候,是不容置疑的色香味俱全。一群人被泡茶人帶進了一個香氣與滋味共同演繹的茶世界,欣喜、恬淡,每一道茶湯,都詮釋著它在當下獨有的風採,沒有其他雜念的幹擾,熱氣騰騰的茶湯帶來的是純粹的身心體驗。她們愉悅地品著每一道茶、每一款茶,雖是初見,卻似故知。
琴與茶究竟有著怎樣的不解之緣,
會讓學琴的人天然地親近茶道?
其實都是一種內心對世界的體驗過程,是用心去感受世界,是一種忘我的投入與享受。彈琴時,身心合一,才能彈出古琴深遠渾厚的韻味;在指尖的勾挑抹中,讓琴聲傳遞出扣人心弦的旋律。那是一種與天地相往來的灑脫與正氣,也是一種全然的放下與萬般的自在,用古琴去訴說流水潺潺,松濤陣陣,雁過無聲,雪落無痕。在眾多的樂器裡,唯有古琴似乎無關情愫,是呈現大千世界的變幻無窮。琴聲便是心聲。波瀾無起,便是最好的境況。
泡茶的人,眼裡心裡只有茶時,那茶就是最好喝時。當那茶呈現眼前,它的色澤條索就會把茶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泡茶人會把茶欣喜地傳遞與品茶的人,輕輕地訴說它的來歷,就等待著最合適的水溫將茶喚醒。那綿綿的水流裡,有著茶最喜歡的力度,或許輕柔,或許剛毅,但衝泡出來的,必定是每個當下茶最好的樣子,它的香氣滋味與色彩,如曼妙的音符躍動,「一杯落手浮輕黃,杯中萬裡春風香。」有之。那種來自大自然的清爽、和煦而幽雅的氣息,那種順滑飽滿溫潤的口感,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當午後的一縷陽光遇見茶湯,折射出的色彩,是一種仿佛烙進了時光的寶色,讓人移不開眼睛。泡茶人的節奏,舒緩、自在、閒適,然而又會與世界緊密相連,於起落進退間,念念是關愛與友善。
琴者,在品茶間,大概也聽到了琴音。清澈、純淨而自在流淌著,一種坦然面對生命與自我的簡約和虔誠,與指落弦間,隨心遊走,又有何區別?
白居易寫了一首
《琴茶》
兀兀寄形群動內,
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醉,
不讀書來老更閒。
琴裡知聞惟淥水,
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
孰道吾今無往還。
琴與茶,皆是他生命中的摯友。他深深知道人生如寄形,什麼都留不住,在扮演社會角色的同時,守護天性守護內心是多麼珍貴呀。高雅的琴與獨特的茶,即便走到人生盡頭也不會離棄,它們在,便聽得見自己的心聲。
琴與茶,是帶人們感受世界的信使;琴者與泡茶人,都可以聽從本心——那片自由獨立廣袤無垠的心境,萬般自在。
《琴與茶》原創作者— 程豔斐
人物名片-程豔斐
守愙齋茶文化顧問
漳州科技學院茶文化專業講師
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國家一級茶藝技師
福建省中華茶藝大賽優秀指導老師
閩南功夫茶研究會秘書長
十年來一直從事茶文化的教學研究與各種茶事活動的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