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當時國內糧食緊缺,為了解決糧食危機,除去要求農民全力增產外,還要求工業部門提高生產效率,節約糧食。而白酒作為耗糧大戶,為了進一步節約糧食,經過專家們的研究摸索,液態法白酒被發明出來了。
所以說,液態法白酒實際上是科學的產物,而作為科學的產物,液態法白酒也並非是我們日常所說的「三精一水」勾兌那麼簡單,且它也並非一無是處,是釀酒史的退步。實際上,它的出現給大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一、液態法白酒工藝百花齊放
在生活中,很多酒友受到誤導,覺得液態法白酒就是「酒精+香精+糖精+水」所勾兌而成的產物,故此,液態法白酒也有著三精一水的說法。但實際上,液態發酵法白酒並非只有勾兌這一來源。
全液態發酵法:所謂全液體發酵法,就是從原料到最後成品酒的成型,全程都採用酒精來進行生產。如在液體酒精的發酵醪中,加入酒母以及適量的輔料如大曲、生香酵母、複合菌液等,然後發酵2-3天左右,再進行蒸酒,即可得到成品的全液態法白酒;調香勾兌法:所謂調香勾兌就是我們常說的「三精一水」的液態法白酒,也就是根據事先設計好酒型和微量香味成分的比例關係及添加量,然後以食用酒精作為酒基,再加入各種食品添加劑來增香,適量的水來進行稀釋,最後勾兌成型的白酒;串香法:最後的串香法生產液態法白酒在仍沒有分析出主體香氣,難以用香精來進行勾兌模擬出風味的醬香酒中最為常見。而所謂串香法,也就是充分利用固態法白酒發酵後所剩下的酒糟,將其與酒精一起混合,然後對酒糟進行再次蒸餾,即可將酒糟中的香味成分帶進酒中,使得它具有相應的風味。
所以說,液態法白酒並不僅僅是單純的「酒精+香精+糖精+水」,還有著其它的生產方式。而液態法白酒之所以能在酒質被很多人所嫌棄的情況下,仍然屹立不倒,稱霸市場。主要是因為不管使用哪種方法去生產液態法白酒,它們都有著固態法白酒所無法娉美的三大優勢。
二、液態法白酒的優勢
生產時間短,不受環境限制
目前來說,大部分液態法白酒都是使用以穀物、糖蜜、薯類等為原料經發酵、蒸餾後所生產出來的食用酒精為主要原料所生產出來的。故此,它的生產時間極短,短則兩三天即可完成。並不需要像固態法白酒那樣,少則數月,多則一年才可生產出來。
而且液態法白酒的生產是不受環境影響的,並沒有產區以及季節的限制。並不需要局限於好山好水,也不需要根據一年四季天氣的變化來進行釀酒。可以說是,隨時隨地,只要有需求,設備齊全,即可生產出來。
原料、工藝簡單,出酒率高
液態法白酒發明的初衷就是為了節省糧食,它可以以澱粉質為原料,先經糖化,然後進行發酵和蒸餾得到食用酒精或成品酒,工藝極其簡單,並不需要進行制曲、潤糧、攤晾等一系列耗費人力物力的繁瑣工藝。且它出酒率高,澱粉的利用率可高達90%以上,能有效地節省糧食。
成本低,市場需求大
故此,生產不受限制、且原料、工藝簡單,出酒率低,也就意味著液態法白酒的產量不受限制,且成本要更低,即市場價格會更低。當然,就目前的白酒市場上看來,決定白酒產量的並非是糧食,而是市場的需求。
可能看到這裡你會有所疑問,畢竟現在大家都推崇健康喝酒的理念,要少喝酒、喝好酒,怎麼可能會對酒精酒有需求?但我國酒友千千萬,最多的還是處於底層階級的人群。喝酒本就是為了消愁,想要忘卻生活的壓力,但是自己放著十幾塊的便宜酒精酒不喝,非要追求更加貴的固態法白酒,不是愁上加愁?
畢竟「讓老百姓都喝得起茅臺酒」只不過是一個空談,所以說,人們對生產成本低,導致市場價格低,且為正規酒廠所生產出來,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酒精酒的需求並不低。有需求自然也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會有利潤。故此,存在即是合理,液態法白酒能抓住更多人的心也並非沒有道理。
所以說,酒友們也沒必要對酒精酒懷有深仇大恨,若是有條件,找對渠道,直接選擇優質純糧酒來自飲即可。若是經濟上不允許,選擇正規酒廠所生產的價格更為低廉的液態法白酒,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喝酒人生?
多學多品才能看懂更多,歡迎關注,帶你辨好酒,喝好酒,廣交酒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