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天就是新年了,
小編想想就很開心,
因為又可以吃到過年才會有的食物了!
不不不,那些只有過年才能吃到的獨特美味,
也是你心心念念的想要找回的年味哦,
不信?往下看!
蝦餅的形狀類似腰鼓一樣打著皺又被稱為「銅鼓餅」。由「蝦餅,生蝦肉、蔥、鹽、花椒、甜酒腳少許,加水和面,香油灼透」而成。色呈金黃,外脆裡軟,香鮮可口。每逢春節江門人就會準備一些,當作小吃食用。
每逢春節,江門街坊都會準備本地有特色的小食,過年吃煎推也是必不可少的。「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油角彎彎,家財百萬。」這是江門人過年的溫暖記憶之一。臨近大年三十,各家各戶就張羅著「開油鍋」、炸煎堆。
油角是江門等地家常小吃的一種,到過年時,油角就是江門人串門送禮、招待客人必備的過年食品。各個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盡相同,有的是甜的,再有就是菜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陷料不同,甜的包糖,鹹的換成蔬菜即可。
油角象徵的形狀像「荷包」,亦即錢包。裡為芝麻砂糖或豆沙、薯蓉。取其錢包飽脹的好兆頭。以前,離春節還有十天廿日,家家戶戶就要開油鑊,炸煎堆油角了,為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隻油鑊似的—油油潤潤、富富足足。
蛋散用麵粉、筋粉、雞蛋和豬油搓成落油鑊炸而成,炸到淺黃色時便可撈起。炸蛋散是幾乎鶴山人每家每戶過年必做的事情,農曆新年迎賓接客的必備食品!
笑口栆,或稱細煎堆,廣府人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吃的食品之一。這種食物叫「笑口栆」,是由於在高溫油炸過程中麵粉表面出現爆裂,樣子就像人開口大笑一樣,象徵全家人開開心心,笑口常開,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年糕,是每逢過年不可或缺的應節食物。每個地方對年糕的做法和吃法都各有特色。廣東年糕是廣東傳統名點,它的特點是入口香甜軟滑,所屬菜係為甜品。所屬類型為甜品小食。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蘿蔔糕是一種常見於粵時茶樓的點心,同時也是江門人每逢過年時必備的賀年糕點之一,意為「高升」,跟吃年糕的意頭相似。隨著時代的進步,蘿蔔糕已經不再只是使用以前的臘肉、臘腸,進而選用更加名貴、優質的材料,如元貝、火腿肉、蝦米等等。
鹹湯圓裡面通常是沒有餡料的,小編常說,鹹湯圓的餡料是在「外面」的。糯米粉+紫菜+鮮耗+蝦米+瘦肉+豬肝+蔥花≈美味的鹹湯圓。
臺山人過年必備糕點。自發粉+黃糖/白糖,將混合好的粉漿倒入小個特定杯子猛火蒸煮便成型,然後在上面撒點芝麻,便成。質感相對結實,帶著發粉特殊的味道以及淡淡的甜味。人們講究好意頭,都希望其發的越開越好~
粉白餈亦是臺山人過年必備,主要是由熟的糯米粉+黃糖芝麻花生餡/白糖芝麻花生餡料+外面一層生粉+紅點構成。粉白餈裡面的是芝麻花生餡,外面是生分。據說很好吃,但必須做好當天吃,不然會融化哦!
油餈,臺山人過年過節必備食品,分鹹甜兩款,白色是鹹的:糯米粉+豬肉蝦米蔥+芝麻+油炸,棕色是甜的:糯米粉+柿餅/紅棗+糖+芝麻+油炸。圓餅狀,賣相一般,但味道非凡。
鹹雞籠是一款傳統地道的開平特色過年點心,其做法也不算複雜——將糯米粉與粘米粉配搭搓成麵團,然後包上地道傳統的開平民間配製的餡料(蝦米、叉燒粒、花椒、蔥粒、馬蹄粒、雞蛋絲、蘿蔔粒、香芹粒、花生粒等十多種),上鍋用熱油慢火炸熟而成,色澤米白而不是金黃,入口鬆脆軟滑而鹹香,口感絕對一流。
牛欄餈,俗稱牛欄丸,是開平人過年不可缺少的傳統年糕,做好的餈會浸在水裡保存的。吃法有多種:趁熱時沾下醬油就可以吃。或將它加上腊味、香芹、蔬菜一起炒,夠香頭;也可煲糖水。現在已經很少家庭做了。
米餅鬆脆、甘甜、可口,是廣東的傳統美食。根據傳統習慣,一般都在秋、冬季裡製作,過年時品嘗,鶴山過年必備此小食。密封后放於陰涼處儲藏,可長久儲存。
逢年過節鶴山古勞都要吃魚生來慶祝,寓意今後日子風生水起、紅紅火火,很多遊客來到古勞水鄉,也會一嘗魚生的鮮美。
大年初二,恩平人會用一種叫作「發糕」的年糕,連同其他祭品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發糕,還邊吃邊大喊:「開年吃發糕,財旺福又到!
看到這些過年才會吃到的食物,
不知有哪種食物勾起你記憶中的年味呢?
歡迎到留言區分享你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