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並沒有那麼神秘
一提到催眠,普遍人首先會想到的是電影裡的那些古怪的情節,催眠師有節奏地揮動鐘擺,口裡念著神奇的「咒語」,不一會兒,被催眠的人,真的睡著了,更重要的是,他還能如實回答問題。電影裡對催眠的如此描述,不得不令人趨之若鶩,又望而生畏。
關於催眠
一次,我有機會問我的師姐。
「師姐,你學的是什麼專業呢?」
「心理學。」
「那,你會催眠嗎?聽說很厲害。」
「會的,我可以通過催眠,讓你立刻忘記你有多傻。」
「我不傻啊!」
「你看,你忘了吧。」
我反應兩秒之後,給師姐一個無奈的眼神。
師姐的言下之意,我對催眠太過神化了。後來,通過了對心理學的學習,才對催眠多了一些了解。
首先,並不是所有心理學者都要會催眠,所以,是否掌握催眠也不是判斷一位心理學者專業能力的依據。更確切地來講,催眠療法是被公認的現代臨床醫學上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雖然是這樣,但它並沒有像傳說中那麼無所不能,也並不那麼神秘莫測。
另外,電影裡面,治療師一個響指就讓患者進入幻境,擺鐘晃幾下就讓你睡著的情景,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
如果你真的接受了催眠
首先,催眠師會要求你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物體、一幅畫面或者催眠師的聲音上。為此,催眠師會慢條斯理地陳述一個場景,讓你進入。
慢慢適應之後,催眠師會告訴你,你很困,越來越想睡覺,越來越放鬆,慢慢地,你就「睡著」了。
然後,催眠師會給你一些暗示,比如催眠師暗示你抬起左手,你就會這樣做。因為,這時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某點上,知覺窄化,你只能注意到催眠師的暗示。
然而,事實上被催眠的人並沒有真正睡著。被催眠時的腦電波活動與人的平靜狀態下的活動狀態十分類似,其實催眠狀態就是深度的放鬆、平靜狀態。
催眠的狀態有意識嗎?
電影裡面把催眠過度神化,令人們錯誤地認為,催眠可以讓人完全無意識地做出違背人原本意願的事情。
其實,就算在催眠狀態下,人們是可以控制自己身體的,外部的環境也可以察覺到。
這樣看起來,催眠好像也沒什麼卵用呢。其實並不是這樣,起碼可以做到以下平時做不到的事。
1. 催眠可以減輕疼痛
被催眠的人,會通過放鬆自己,將注意力集中在愉快的場景中,這樣對痛苦的察覺就會降低。
2. 催眠可以治療成癮
催眠可以治療成癮,比如咬指甲這種非自控力的消除。
3. 催眠可以提高或恢復記憶
催眠狀態下,被催眠者可以回憶在清醒狀態下記不清的事情。但是,在催眠狀態下所回憶的事情,其真實性也遭到質疑,畢竟催眠的過程會受到催眠師的暗示。
4. 催眠可以強化體能
催眠師可以通過催眠,讓人想像自己的最佳狀態,以此來降低自我懷疑和神經緊張。
5. 催眠可以減少焦慮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催眠可以有效地幫助來訪者緩解焦慮情緒。
總而言之,催眠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神奇,它不會給與你超人的能力,催眠也不可能控制我們的心智,但催眠在心理治療方面,還是有一些好處的。
儘管這樣,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被催眠的,相比催眠師的能力,能否被催眠更與人的體質有關。
催眠小測試,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催眠
找一個朋友,在安靜的環境下,讓他閉合雙眼,伸出雙臂,平覺在身前。用輕柔緩和的語調,讓他放鬆下來,重複幾次後,告訴他:「你的左手裡放著一片輕飄飄的羽毛,它很輕,你覺得它沒有什麼重量;你的右手放著一塊石頭,石頭很重,你舉得有點吃力。」如此重複幾次,讓他睜開雙眼。觀察一下,他們的兩隻手臂,是不是一樣高?
這樣一個簡單的催眠測試,如果你的朋友兩臂高度差異十分明顯的話,可你可要提醒他一下了,他有可能是一個很容易被催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