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我國的墓葬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用石頭或磚壘砌起像現實生活中房屋樣子的墓室,在墓室中陪葬一些死者在活著的時候使用到的生活工具,如用以盛裝食物、飲料漆器、陶器等;
貴族的墓室更為講究,陪葬品多如牛毛,珍貴如玉器、金器、青銅器等寶貝琳琅滿目,有時候一座漢墓的文物就可以形成一個小型的博物館,馬王堆漢墓及海昏侯劉賀墓就是例子。
漢代人十分講究墓葬的規模,這也註定了漢墓成了盜墓界「開發」的重點,「十室九空」就是後來漢墓狀況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們要提及的這座漢墓亦如此,當被正規考古隊發現時,墓室早已被盜墓賊洗劫的一乾二淨,不同的是,雖然此墓已經空無一物,考古專家進入時還是如同發現了新大陸,興奮地笑道:真正的寶物還在!
此墓就是位於河南省新密市的打虎亭漢墓。事情還得回到解放初期,那時,打虎亭村的村民在國家的號召下,搞起了養豬的副業,建豬圈挖地基時先是發現了石圍牆和一些石磚,後來又發現了一個盜洞,出於好奇,大家順洞而進,沒想進入了一個面積宏大的墓室。
墓室裡除了零星散落在地上的陶、鐵殘片以及塗抹於四壁的彩色壁畫,可以說「空無一物」,感到事情重大,村民們馬上上報給了村幹部,村上再上報到上級文化部門,很快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的專家學者們趕到。
與普通人不同的是,考古專家們一進入墓室就被古墓驚豔到了,因為他們很快就注意到了內壁上大片的彩色繪畫。
這些畫明亮豔麗,栩栩如生,幾乎佔滿整個墓室,仔細勘察,所繪內容十分豐富,有宴飲、車馬出行、迎賓、賞戲等生活場景的,也有收租、坐廚、舞樂時的情境,以石黃、石綠、硃砂、黑墨等礦物質繪製的彩色壁畫生動地再現了墓主人生前的莊園生活。
田莊,是東漢時期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地主莊園經濟,主人系當時社會的貴族。對於這座墓的主人,有人認為他是西漢末期的權臣常十,有人認為是漢代弘農太守張伯雅,還有人認為另有他人,到如今各種說法還莫衷一是,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古墓當屬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因為是貴族的墓室,可以想像當初墓中陪葬了多少奇珍異寶,不過可惜的是,由於盜墓活動的猖狂,如今也已無緣見到。
但這並不影響打虎亭漢墓在我國的地位,古墓地宮中200多平米的彩色壁畫和300多平米的畫像時刻,就構建起了一座漢代藝術博物館,是我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其中《宴飲百戲圖》畫中人物眾多卻個個惟妙惟肖,其畫篇幅之長、場面之大,為史上之少有,《戲車圖》雕刻技藝之精湛,堪稱世界一絕。
因為規模之大,文化藝術價值之珍貴,打虎亭漢墓被中外專家譽為「中華東漢第一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