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的我們覺得星星都飄在空中,好像它們都能抵抗地心引力而不掉下來。事實上,地球引力太小了,根本拽不動它們。
但所有的天體卻都被更強大的引力拽著,使它們墜向強引力源,只不過天體在形成之時都有一個初速度,於是就變成了被強引力源拽著做圓周運動。
我們在地球上看一個物體的「漂浮」,其實是緣於與物體墜落的對比形成的一種感覺。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拿地球和太陽舉例子,事實上地球無時無刻不向太陽墜落,但由於速度夠快,地球以弧形墜落,而且弧形的性狀恰好與太陽的引力弧度一致(或太陽的表面弧度),所以地球不會墜落到太陽上!
比如在馬路上隨便撿起一塊石頭向前方扔去,你會發現石頭會按照一定弧度墜落到地面上。隨著你仍石頭的力量增大,石頭會飛的更遠。如果你力量足夠大,給石頭一個很大的初速度(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石頭就不會墜落到地面上,但石頭確實一直在墜落,只不過石頭墜落的弧度與地面的弧度一直,所以石頭不會墜落到地面上,而會環繞地球運動。
這樣的情況自然也會發生在宇宙空間中。
衛星圍繞行星轉,行星圍繞恆星轉,恆星圍繞星系核轉,這些運動都由引力造成,所以所有的天體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都在墜向其環繞的中心引力源。月球墜向地球,地球墜向太陽,太陽墜向銀心。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宇宙中的星體懸浮,就是星體所受綜合作用力的平衡所致,無論引力是大還是小,只要是平衡,星體就能處於不被引力拖曳進去入引力源的趨勢。
總結一下,星體之所以能夠在宇宙空間中「漂浮」,是因為其受到的綜合作用力相互平衡所致,有始終保持運動規律的慣性。同時,由於在宇宙空間中所有星體的周圍都是「虛無縹緲」的空間,沒有了上下前後左右的概念,也就失去了我們在地球上感覺出來的物體「墜落」的參照系統,沒有了墜落,也就談不上「漂浮」,這只是星體的自然狀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