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至20日,由騰訊主辦的2020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於北京順利召開。本次大會匯聚了全球頂尖行業專家和技術愛好者,聚焦音視頻、大數據、人工智慧、5G邊緣計算及物聯網等眾多熱點技術話題展開深度探討。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數字通信成為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對實時音視頻通信的穩定性和通訊效果帶來了極大考驗。在網絡傳輸過程中,實時音視頻通信需要面對用戶體驗、運營成本的雙重約束。
會上,騰訊天籟實驗室專家研究員肖瑋發布了《聯合信源信道編碼技術白皮書》,結合信源、信道的聯合優化策略,綜合經典信號處理和深度學習新技術的騰訊天籟聯合信源信道編碼方案,目前該方案已在騰訊會議等億級產品中進行驗證,在保障用戶體驗的同時,顯著降低帶寬和延時。
騰訊天籟實驗室專家研究員 肖瑋
後疫情時代,實時音視頻通信面臨用戶體驗和運營成本雙重考驗
2020年疫情突如其來,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需求的增加,對實時音視頻通信(RTC)的穩定性和通訊效果提出了極大考驗。由於業務量激增,在保障用戶體驗方面,RTC業務面臨著諸多困難,包括但不限於通話質量、最小化卡頓、端到端延時、帶寬成本等。在網絡傳輸過程中,RTC方案需要面對用戶體驗、運營成本的雙重約束,挑戰很大。
肖瑋對RTC複雜的鏈式系統進行了介紹,以單側的發送端到接收端通信為例,RTC要經過採集、前處理、編碼、傳輸、解碼、增強、回放等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影響最終體驗。從端到端到角度,影響通話體驗的因素,可以分成信源和信道(鏈路)兩個部分。採集端只有完整地將信源傳輸到接收端,用戶才能獲得高質量體驗;否則,如果中間數據包丟失了,就會發生聲音卡頓等現像。
端到端視角下音頻通話體驗的影響因素
肖瑋強調,RTC業務中,傳輸過程中出現丟包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因此,網絡抗性提升是RTC業務繞不開的話題。針對網絡抗性問題,主流的RTC解決方案是圍繞信道側方法進行。如果完全依賴信道側方法,實際應用中又面臨著其它問題。一方面,如果網絡抗性完全來自於帶外,將會導致帶寬成本激增;另一方面,重傳等操作意味著要進行包的組合、解析等迭代操作,增加時延。因此,要打造一個好的RTC通話體驗,需要聯合信源和信道,自頂向下地設計系統。
騰訊天籟聯合信源信道編碼方案針對網絡抗性提出三大策略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騰訊天籟實驗室提出了聯合信源信道編碼策略,並發布了《聯合信源信道編碼白皮書》。首先,提升信源側方法的能力上界。相對於標準帶內FEC,新的信源側FEC需要更強的單獨抗性。比如,支持40%丟包率。其二,靈活調用帶外和帶內抗性,以期在抗性穩定性和帶寬消耗上有一個更為靈活的折衷。相關的控制參數,藉助於測試平臺提供的經驗數據進行迭代升級。第三,前向兼容性問題,要保證新舊兩種協議無互通問題。
聯合信源信道編碼基本框架
據肖瑋介紹,騰訊天籟聯合信源信道編碼方案,通過有效地組合信源和信道側的抗性策略,保證用戶體驗的同時,有效降低帶寬和延時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種網絡傳輸條件下的測試結果標表明,該方案可以降低帶寬30%;同時,進一步降低延時40-60ms,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目前,騰訊天籟新新技術聯合信源信道編碼方案已經在騰訊會議上線。肖瑋表示,結合了信源、信道的聯合優化策略、結合經典信號處理和深度學習的新技術,將成為未來RTC解決方案中的關注點。此次聯合信源信道編碼方案的發布,也標誌著騰訊天籟實驗室在實時音視頻通信領域的又一個突破性進展。
一直以來,為了解決實時音視頻應用場景下的各種挑戰,騰訊天籟實驗室圍繞音頻通信核心體驗的技術和框架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在今年9月舉辦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正式發布了「面向實時音視頻應用的新一代實時音頻技術品牌」——騰訊天籟。
肖瑋表示,騰訊天籟技術和聯合信源信道編碼方案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騰訊天籟實驗室將繼續鑽研音視頻新技術為滿足更多行業場景下的實時音視頻需求,推進更多更豐富的場景落地而努力。
- THE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快科技
#快科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