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眼的對比,激蕩無數良知的靈魂
李蘭娟:從這次疫情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人生導向,高薪留給才德兼備科研,軍事人員,控制娛樂圈所謂的「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梁之才,這次危機讓國人真正認識到:關鍵時刻還是得靠自己!
偷車出獄者周某:因一句「這輩子,打工是不可能的。」引爆網絡,在其出獄之後,粉絲突破百萬,更有一些公司願意籤約,這些看重的是周某自帶巨大流量,其籤約據傳有百萬之巨,更有網友感嘆「十年寒窗苦讀,不如周某偷車出獄。」
把這兩者放在一起是不是很刺眼,網上許多具有良知的網友感嘆:自己踏實工作不如偷車出獄,要不我也去偷去。估計這個時候,那個在不畏生死在武漢抗疫的蘭州護士,更是心生難受,連一個編制都沒有,一個月工資才1700。這是何等的諷刺,又是何等的衝刷具有良知普通人的靈魂。
要不是人民日報發出評論:爭搶「不打工男」,這些公司病得不輕。我想我們早就看見周某被這些公司包裝之後的直播盛況,我相信去關注周某的百萬粉絲,是為了看周某出獄之後的正能量。其實在周某出獄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只想當個普通人,種種菜,一定要讓孩子讀書」,不知道為何周某之事,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其背後真的值得深思啊!
是風氣覆滅教育,還是教育控制風氣
如今一些人為了「紅」,甚至有人直播吃玻璃,甚至還有更多惡劣的直播方式,在網際網路的今天,學生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東西,很是便利,如果打開網站就是誰和誰大戰,誰一夜暴富,誰偷車出獄之後便有百萬粉,那麼學生的心理難免不受影響。
社會風氣的形成,又是教育的一種自然結果,就像我們的環境一樣,人類如何對待大地,最後天空一定會以一種方式回饋人類的。因此,在如今有些不好的風氣成為主流的時候,這個時候對教育也有新的挑戰。
在學校的教育體系中,分數不應該再成為全部了,應該加強學生道德教育了,筆者是從學校離職出來的,深知如今學校教育在培養孩子做一個真誠、善良、勇敢的人上面,十分的缺失,一個三好學生,往往就是成績好學生。
把社會風氣比作天空的話,那麼教育便是大地。天空下起瓢潑大雨,大地便生許多溼泥;天空若是晴空萬裡,那麼大地將一覽無餘。
筆者語
一個美好的社會,應是大多數人心悅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然而,如今的社會,也許一個人的一句話,一個瞬間,都可以成為這個社會的潮頭。到底哪些人可以成為這個潮頭呢?我認為是能夠給予世人一種力量與信仰的人,比如抗疫中仗義執言的鐘南山,巾幗不讓鬚眉的李蘭娟,或者是分享知識的李永樂,這些人成為潮頭,社會才會有美好的擁有,而不是在「PK」中挑撥人性,在「炒作」中激發惡言俗語的一些人。
李蘭娟的聲音還未走遠,3天漲百萬粉的出獄者便有了「打臉」,這個「打臉」者不是來自這位出獄者,而是來自這個事件的策劃者。
大多數人聽正能量的聲音,也許世界會美一點;大多數人聽如何「一夜暴富」的聲音,也許會是另一個模樣。對於3天漲百萬粉的出獄者之事,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