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位於魔都上海的熊爪咖啡店爆紅網絡。
這家咖啡館跟以往那些網紅咖啡館完全不同,它沒有門沒有窗,只有一堵灰色的牆,一個特別的「山洞」。
這個洞口就是出咖啡的窗口。顧客掃描窗口下方的小程序二維碼即可下單,咖啡做好後會有一隻熊爪從洞口內把咖啡送出。
顧客在取咖啡時可以與熊爪互動,握握爪擊個掌,熊爪還會比心、比耶、豎大拇指,有人說隔著牆都能感受到「熊熊」的熱情。
小店最初的紅火是由這隻毛茸茸的熊爪帶來的,賣萌、撒嬌,握手、摸頭絕活均不在話下,不過引發越來越多「自來水」幫忙推廣轉發的,還是小店背後的故事。
事實上,這家咖啡店的誕生其實可以算是一個公益項目的落地。
咖啡店裡有兩名殘障人士。
店長瑩瑩是聾啞咖啡師,她曾在咖啡衝調比賽中獲過大獎,手藝並沒有因為身體障礙而遜色絲毫。戴著熊爪遞出咖啡的店員曾經遭遇面部燒傷,因為不方便在正常的咖啡店工作,所以選擇了從「山洞」探出「熊爪」的方式和大家互動。
兩人都是上海市殘聯技能培訓班的學員,上崗之前都有過專業的培訓。咖啡店創始人說,開這家店的初衷,是因為自己喜歡咖啡,同時也想要幫助殘障人士,給他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這個店的溫暖不止於此,如果是持有殘疾人證的客人到店,還會獲得一杯免費特調咖啡。
店長瑩瑩用手語向顧客和記者們表示道:「想讓客人們知道,殘疾聾啞人做出來的事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好。」
然而,「熊爪咖啡店」走紅後不久,也出現了諸多質疑的聲音。
「遞咖啡的熊掌,是不是乾淨?」
「咖啡館只開一個牆洞,這家店是否有營業執照?」
「商戶門面不向消費者敞開,日常監管要如何進行?」
……
經市場監管部門現場檢查,「熊爪咖啡」開業前已辦理便民餐飲店臨時備案,屬於合規經營,但其未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公示相關證照的行為,仍需要整改。
同時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建議,企業可在門口二維碼的掃描頁面,通過技術方法加上上述內容進行展示,讓消費者享有知情權。
目前,經營者在熊爪洞(出料口)外的下方懸掛了二維碼,消費者掃碼後會進入一個微信小程序,除了可以瀏覽飲品、價格並下單,還可以在線查看該店的相關證照和食品安全信息。在點評網站上,這家咖啡店特別加上了「無接觸自提」的標籤,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當下,對於減少人員接觸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作為「招牌」的熊爪也會每天定時消毒,做好清潔衛生的工作。
也有網友稱,馬上都2021年了,為什麼一定要將紙質版營業執照正本置於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呢,用平板電腦播放電子版營業執照不行嗎?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我國推行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營業執照與紙質營業執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是在目前,經營者是否可以用展示電子營業執照的方式來取代在營業場所醒目位置放置紙質的營業執照正本,還沒有一個明確答案。
「熊爪」的臨時備案公示
不過,國內有部分省市已經在電子執照這方面跨前了一步。今年12月10日,浙江省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啟用食品經營許可電子證書,該日起,申請的食品經營許可事項通過審批後,許可機關一律發放電子證書,不再提供紙質版許可證。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具有同等效力。食品經營者應將食品經營許可電子證書通過經營場所電子屏幕進行展示,或列印後張貼或擺放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
拋卻經商環境的影響,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熊掌咖啡」所傳遞的善念——它的存在是為了幫助殘疾人解決就業問題,幫助他們實現社會認同感和人格平等感,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殘障群體的就業問題,在消費中感受公益的力量,在生活中認同殘疾人的社會價值所在。
我國現有約8500萬殘疾人,我們也許不常見到,那是因為他們日常生活不便,很少出現在公共視野中。
然而一些在普通人看來輕而易舉的事,對他們來說難上加難。就業渠道有限,維持生計艱難。
今天借著「熊爪咖啡」,希望更多人將這隻「熊掌」的溫暖傳遞下去,在遇到殘疾朋友的時候,多一分尊重,多一分理解與寬容。他們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這個社會也會越來越美好。
-END-
文字 | 不二
編輯 | 不二
審核 | 麒如 圖片 | 網絡
試試最新的在看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