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舞出非同凡響
舞蹈已經伴著27歲的李響
走過了22個酷暑寒冬
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畢業
曾供職於總政歌舞團
行舞坊創辦人
各大舞蹈金獎獲得者……
這位來自吉林的獨立青年舞蹈家身上有諸多光環
代表作《夢》《花落知多少》《紅藍軍》《蓮花》《西遊》等
獲獎情況:
2006年獲第八屆桃李杯舞蹈比賽A級少年男子乙組三等獎
2005年獲廣東省舞蹈學校桃李杯尖子強化選拔暨"萌芽杯" 舞蹈比賽一等獎
2005年至2008年獲廣東舞蹈學校八次一等獎學金
2008年至2011年獲解放軍藝術學院兩次一等獎學金、兩次優秀學員
2009年獲第五屆CCTV舞蹈比賽《紅藍軍》群舞組金獎
2010年獲解放軍藝術學院"紅星杯"舞蹈比賽古典舞組一等獎
第十屆桃李杯舞蹈比賽古典舞青年男子一等獎
李響的技術堪稱典範,快!穩!準!狠!李響很瘦,但是他腿肌群的瞬時爆發力卻相當大,他著力於自己舞蹈的輕盈上。看過李響舞蹈的人都認為,李響似乎是一片隨風飄離地的羽毛,他翻滾打轉,動作一氣呵成。
「4歲的我和爺爺奶奶在老家的天橋下扭秧歌時,大家就誇我跳得好。」李響不好意思地頓了頓,「小時候看到東北二人轉的手絹和扇子,我拿起來就會用,仿佛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領。」
在李響的長輩們看來,男孩學舞蹈是沒前途的,將來連生活保障都沒有。「但在我的堅持下,家裡人『妥協』了。我知道他們更多的是心疼我。」
李響的軟開度在男舞蹈演員中鮮有人能及,可是他9歲剛進入濰坊藝校時卻還「硬梆梆的」。「老師嫌我不夠軟,每次練軟開度時,老師都會把我往後掰,直到掰成180度。只要稍微一動,就會吃竹板子。後來我寧可不吃飯,也要多練習一會兒。疼極了也不會哭,因為哭也沒什麼用。」家裡人看過李響練功:兩隻手抓著耳朵下豎叉,老師直接將後面的胯踩下去,疼得他汗都滴下來了。李響說自己很幸運,正是老師們的嚴厲教導,才為他今天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幸運,是李響總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以全國第一的好成績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他認為自己「運氣很好」。攬獲了舞蹈院校最高比賽層次的「桃李杯」和代表中國專業舞蹈藝術最高成就的獎項「荷花杯」,他靦腆一笑:「大部分的選手都非常優秀,資質不相上下。我為什麼能拿到這個獎呢?肯定是有幸運的成分。」
這名90後舞者幾乎囊括了中國舞蹈界所有的大獎,他說:「我很幸運,一路走來有很多老藝術家一直在支持和鼓勵我,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
這些獎項和榮譽的背後,有一個倔強又不服輸的身影,從稚齡到青春,從白天到黑夜,他一遍遍、不知疲倦地跳躍。在李響看來,為舞蹈付出心血與汗水是理所當然又心甘情願的。「因為喜歡,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你看我膝蓋上多出來的這塊骨頭。」他看上去一臉輕鬆。11歲時,他練習一個舞蹈動作,需要用力跳躍,經過無數次的跳躍、撞擊,就擠出來這樣一塊骨頭。
旁腿變後腿,這個國內大部分男舞蹈演員都無法做到的動作,是李響的標誌性動作。一次演出時,他做這個動作時受了傷,但還是在臺上咬著牙跳完。李響下臺後就被緊急送往醫院,診斷結果是肋間肌撕裂,他一翻身就會疼得跳起來。
「我身上的傷太多了,一時半會兒還真數不過來。」這些傷,就像一個個印記,見證了他的成長和付出。
離開總政歌舞團後,他經常出國演出。「每次演出結束後,無論幾百人還是幾千人的舞臺,那些外國觀眾都會起立為我鼓掌。這種滿足感不是來源於聚光燈下收穫的鮮花和掌聲,而是我可以驕傲地拍著胸脯說『我來自中國』。」回想起這些,李響很自豪。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界能夠看到中國舞的魅力、中國舞者的魅力、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2019年春晚的開場舞《春海》氣勢恢宏,獲贊無數。作為領舞的李響一襲紅衣,翩如蘭苕翠,婉如遊龍舉。但誰也沒看出李響正發著高燒。「直播開始兩個小時前我高燒了,整個人都暈暈乎乎的。但是由於春晚的特殊性,也沒辦法去醫院。」李響說,「我不認為發燒會影響到我,因為舞蹈對於我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種本能。」下了舞臺後,撐著他的那股勁兒立刻就沒了。他回家後倒頭睡了兩天,連年夜飯也沒有吃。
每兩個月,李響就會有一次下鄉文藝匯演。李響說:「大家通常說藝術要取之於民、源於生活。可是我認為後半句更重要,那就是回饋給人民、回饋給生活。作為一名舞者,除了要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演出,還要在縣城和鄉村的廣場上把一臺高精尖的演出帶給老百姓。」
轉載來源:中國青年報
重要通知
即日起,該號會增加「小舞問答」板塊,專門解答各位盆友關於舞蹈的疑惑,同時有需要小舞解答的盆友可以留言哦。小舞收到消息都會在該板塊給大家充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