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研報區
作者:區長
自10月底以來,債券市場可謂雷聲不斷。出人意料的是,發生債券違約的多是些知名企業,其中包括前幾年混的風生水起的華晨寶馬,清華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紫光集團,以及河南省國企永煤集團等等……
11月17日,A股大白馬東旭光電發布公告稱,公司「16東旭光電MTN001A」和「16東旭光電MTN001B」應於11月17日完成債券付息。由於公司流動性緊張,致使未能如期兌付本期債券應付利息款項6600萬元。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東旭光電第一次還不起債了。2019年11月,「16東旭光電MTN001A」和「16東旭光電MTN001B」就未能兌付應付利息和相關回售款項。
剛好過去一整年,相同的時間點,相同的債券,熟悉的劇情再次上演。
這還不是最巧的,最巧的是兩次違約發生時,公司看起來並不差錢:去年東旭光電帳面貨幣資金高達183億元,卻還不起20億左右的應付本息;截至到今年9月底,公司帳面貨幣資金為95億元,結果連6600萬都拿不出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包括東旭光電「日漸消瘦」的業績規模。
01
糟糕的三季報
今年的三季報顯示,東旭光電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5.83億元,同比下降63.53%;歸母淨利潤虧損12.14億元,同比降低207.01%;歸母扣非淨利潤虧損11.55億元,同比下降220.04%。
其中,東旭光電第三季度單季度營收和歸母淨利潤相比去年同期雙雙大幅縮水,分別實現18.12億元和-3.18億元,同比降低了55.71%、209.26%。
對於這份「不太好看」的成績單,東旭光電解釋是因為受公司流動資金持續緊張以及新冠疫情影響,高端裝備和建築安裝工程業務訂單均大幅減少。
不得不說,今年的疫情成了「萬金油」理由,凡是業績出現下滑的企業,都把原因歸咎於疫情影響。新冠疫情確實對國內大多數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但是具體到個別企業是不是單純受疫情拖累卻值得商榷。
分單季度看,東旭光電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分別虧損3.32億元、5.65億元和3.18億元,要說今年第一季度是受疫情影響倒還說得過去,但是之後疫情都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了,第二季度公司的虧損居然還放大了,一直到今天還沒緩過勁,公司是還沒睡醒嗎?
盈利能力方面,東旭光電的毛利率和淨利率水平已經連降六年了,到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已經低到10.26%、-26.55%。
這個盈利水平都已經自身難保了,自然是回報不了股東了,低至-4.05%的淨資產收益率(ROE)也說明了一切。
負值的ROE說明公司吃股東的、拿股東的,卻帶不了任何好處,當然這裡的股東不包括大股東啦。
02
存貸雙高現象明顯
存貸雙高的現象是指公司帳上趴著巨額現金的同時有息負債也維持在較高水平。一般來說,公司手上有大量閒置資金時,會優先使用自有資金,畢竟貸款的利息對公司來說是一項沉重的負擔。
當一個公司出現存貸雙高現象時,投資者就要留個心眼了,公司帳上的巨額現金很可能有貓膩。東旭光電的債務違約將其存貸雙高特點暴露無遺。
雖然截至九月底,公司帳上趴著94.65億的巨款,但是仍付不起6600萬的利息,幾乎可以確定公司現在渾身上下也掏不出6600萬,畢竟違約對公司的負面影響實在太大,公司不可能有錢不付。
由於三季報披露的信息並不完整,我們可以分析東旭光電的半年報。半年報顯示,東旭光電的貨幣資金為95.87億元,其中有91.04億元的受限制資金,受限制資金具體包括存放在東旭集團財務公司的79.24億元,定期存款3.03億元,信用證、票據以及保函保證金9324萬元,剩餘的7.85億是銀行凍結存款。
也就是說,根據半年報的數據算下來,公司可以動用的資金有84.07億元,那為什麼剛過三個月卻拿不出6600萬的利息呢?
一般來說,發生存貸雙高的原因有三種:
一是對於集團型公司來說,集團旗下某個子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現金充沛,但是另一家入不敷出,靠舉債度日,這時候會因為資金運用效率低下出現存貸雙高現象,但是這只是針對沒有財務公司的集團,東旭集團是有自己的財務公司的,這時候再說公司資金使用效率低不是打財務公司的臉嘛。
二是公司的錢被大股東違規佔用了,畢竟錢在集團內部來迴轉,外人是看不到的。
三就是財務造假了。
我們不敢妄議別人造假,但是現在的情況來看,最樂觀的情形是東旭光電的巨額貨幣資金被集團佔用了。
03
下一個康得新?
東旭光電的大股東東旭集團是一家總資產規模2000億左右的大集團,按理說不應該佔用旗下上市公司的資金,難道集團現在很缺錢?
依我看,還真挺缺錢的。
東旭集團旗下共三家上市公司,分別是東旭光電、東旭藍天和嘉麟傑。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東旭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共持股東旭光電9.15億股,佔流通股比例為16.44%,其中有8億股被集團質押了,質押比重高達87.39%。
東旭集團持有東旭藍天5.8億股股票,佔流通股比例為54.74%,集團把5.8億股股票全部質押了,質押率為100%。
嘉麟傑的第一大股東為上海國駿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53億股,質押1.23億股,質押比例為80.57%;第二大股東為東旭集團,持股3958萬股,目前質押845萬股,質押比例為28.56%。
但是上海國駿投資有限公司是由東旭集團100%控股的,所以東旭集團對嘉麟傑的質押比例合計為72.14%。
東旭集團持有的三家上市公司的股權幾乎全被質押了,集團的缺錢程度可見一斑。
回到主角東旭光電,其實高質押的不止第一大股東,公司的第二、三、四大股東個個都不甘落後,各自的質押比例分別為61%、30.46%、100%。
大股東們都在瘋狂質押,說明他們對公司的未來都不看好,提前閃人了。
近年來,由於康美藥業和康得新的前車之鑑,存貸雙高、大股東高質押牽動著無數投資者的敏感神經,而東旭光電現在的情況和當初的康得新如出一轍,由此引起疑問:東旭光電會不會是下一個康得新?
其實,對投資者來說,東旭光電會不會是下一個康得新並不重要,只要他們足夠相似就夠了。
投資本著疑罪從有的原則,資本市場的「驚弓之鳥」往往是最明智的投資者,A股公司千千萬,實在不行咱就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