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冰蓋可能融化得比氣候專家此前的預測還要快。
比利時列日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用上最新的氣候模型後,格陵蘭島冰蓋在2100年的融化程度將比此前的預期增加60%,導致海平面上升18釐米。
這篇論文發表在12月15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相關重要數據會被列入下一份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
世界最大島嶼格陵蘭島是丹麥屬地,溝通北冰洋與大西洋。格陵蘭島同時擁有僅次於南極的第二大冰蓋,面積達170萬平方。如果這些冰全部融化,海平面將顯著上升8米之多。
自1988年成立以來,IPCC已編寫了五套評估報告,通常被視作氣候變化領域的「黃金指標」。根據2013年完成的第五次評估報告(AR5)的分析結果,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將會在2100年導致海平面上升約10釐米。
2016年4月舉行的IPCC第四十三次屆會商定,第六次評估報告(AR6)將於2022年完成。在該項目框架內,研究團隊使用新開發的氣候模型重新評估未來場景。
相比起舊模型(CHIMP5)在雲微物理和近期格陵蘭環流異常等方面的缺失,新模型(CHIMP6)基於更複雜的物理原理建立,解析度更高,不同地球系統組分之間耦合更現實,同時對氣溶膠排放及其他短期變量做出了更好的限制。
舊模型(左)和新模型(右)展望的格陵蘭島表面演化,顏色越藍代表冰蓋損失越多新模型得出到2100年,格陵蘭島冰蓋將額外增加285000億噸融化量,相當於海平面額外上升7.9釐米。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新模型判斷的2100年全球氣溫比舊模型要高0.6攝氏度,而北極地區氣溫更是要高出1.3攝氏度。
對全球溫度和北極地區升溫的預期,分別增加了0.6攝氏度和1.3攝氏度(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