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題一:(2018·遵義航天高級中學高三月考) 2017年12月6日,我國首條穿越秦嶺的「新蜀道」——西成高鐵(陝西西安至四川成都)全線開通運營,該線從西安穿越秦嶺後,沿四川盆地的西側到達成都,沿線地形多變,地質複雜,施工難度極大。西成高鐵的開通,打開了川渝地區到北方的交通道。
(1)簡述秦嶺的社會經濟意義
(2)秦嶺從山麓到山頂呈現了不同的自然景觀,這種差異反映了哪種地域分異規律?分析造成該差異的主要原因。
(3)試比較秦嶺南、北坡自然帶分布的差異。
(4)試比較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光照資源差異,並分析原因。
(5)簡述西成高鐵全線開通運營的地理意義
參考答案:
(1)水田農業與旱地農業的分界線;秦嶺以南以米飯為主,秦嶺以北以麵食為主;秦嶺以南民居牆體薄、屋頂坡度較大、房簷寬、可多面開窗,以北民居牆體厚、屋頂坡度較小、房簷窄、正南正北方位觀強。
(2)垂直地域分異規律。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水熱條件發生了變化。
(3)基帶不同:北坡基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南坡基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自然帶數量不同:北坡自然帶較少,南坡自然帶較多
(4)青藏高原光照資源比四川盆地豐富。四川盆地:多陰雨雲霧天,所以光照資源較少;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好,晴天多,所以光照資源充足。
(5)合理布局交通網;促進沿線地區資源開發,將資源優勢轉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帶動相關產業,如旅遊業,提供就業機會。。
典型例題二:(2010·江蘇高考模擬)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其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在中國歷史上是一道重要的軍事屏障,古人為了翻越秦嶺天險,沿河谷懸崖鑿孔,橫木為梁,立木為柱,上鋪木板、裝上欄杆形成道,秦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陝西洋縣,地處秦嶺南坡腹地,人傑地靈,東漢蔡倫在洋縣首先使用樹皮製造出低廉優質紙張,受到漢和帝稱讚,造紙術得到推廣。陝西洋縣北部的華陽古鎮,地處秦嶺南坡腹地,境內的興隆嶺一帶氣候暖溼,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譽。下圖示意洋縣及周邊地區。
(1)讀圖文資料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洋縣氣候和地形特徵。
(2)簡析東漢時期洋縣發展造紙作坊的有利條件。
(3)興隆嶺一帶被譽為「西北小江南」,簡要說明秦嶺所起的作用。
參考答案:
(1) 洋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溼潤 北倚秦嶺,南俯大巴山,中部為漢江平原地帶。地勢全境整體南北兩側高,中間底,向東南傾斜。
(2)山林茂密,原料豐富;河水清澈,水質優良;臨近古道,便於外運。
(3)秦嶺阻擋冬季風,興隆嶺受冷空氣影響較小,冬季溫暖;秦嶺阻擋來自黃土高原的風沙;秦嶺抬升夏季風,暖溼氣流受地形抬升,興隆嶺降水豐富;地勢起伏大,氣候差異顯著,有利於增加興隆嶺生物多樣性(任答3點)
典型例題三:(2019·湖南茶陵三中高二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嶺山脈是我國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為我國東部超過3000米的少數山峰之一。秦嶺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陝江、漢水的分水嶺。
十堰位於秦嶺以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該市成為我國汽車及相關產業地域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享有「百裡車城」之稱。圖示為秦嶺地區示意圖。
(1)簡述秦嶺以南漢江北部支流的水文特徵。
(2)秦嶺山脈及周邊地區生物多樣性顯著,試分析原因。
(3)試為十堰汽車產業進一步發展「支招」。
參考答案:
(1)河流徑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無結冰期;含沙量小。
(2)地跨亞熱帶與暖溫帶,自然環境南北分異明顯;山地垂直分異顯著,為生物提供多樣的生存環境。
(3)優化汽車產業結構,促進其轉型升級;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品牌建設;加大科研力度, 推動技術進步,向新能源、智能化等汽車及配套產品的方向研發,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優化外部環境,增加生產企業間的協同合作,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拓展營銷渠道,向汽車維修、美容、保養、文化傳播等方面發展,實現經營多元化。(如表述合理可酌情給分)
典型例題四:(2019·廣東中山一中高三)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秦嶺及南側相鄰的漢江谷地,素有「南北植物薈萃,南北生物物種庫」之美譽。這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稱為「全球第83份獻給地球的禮物。
(1)讀圖,比較110°E以西秦嶺南、北兩坡的地勢特徵差異,並結合所學知識解釋北坡地勢特徵的成因。
(2)漢江發源於秦嶺南麓,自源頭至丹江口為漢江上遊。分析秦嶺對漢江上遊幹、支流水文特徵的影響。
(3)分析秦嶺及其以南的漢江谷地物種豐富的原因。
(4)渭河平原和江漢谷地南北跨度僅兩百公裡,但種植業顯著不同。試比較兩地農業(農業類型、熟制、主要糧食作物)的主要差異。
參考答案:
(1)差異:北坡短而陡峭,南坡長而和緩。成因:秦嶺和渭河平原之間形成斷裂帶,秦嶺一側巖體相對上升,形成陡崖。
(2)漢江發源於秦嶺南側,秦嶺南坡為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秦嶺阻擋冬季風南下,使得漢江谷地冬季氣溫高於0℃,河流沒有結冰期;秦嶺南坡植被覆蓋率高,河流含沙量少;秦嶺南坡地勢起伏較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較快。
(3)該區域地處南北交界處,氣候兼備南北氣候特徵;地形複雜,氣候垂直分異明顯,為我國南北動物分布提供多樣的氣候條件;河谷地區地形較為封閉,人地關係協調受外界影響較小,為生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環境。
(4)江漢谷地:水田農業;一年兩熟;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渭河平原:旱地農業;兩年三熟至一年兩熟;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
典型例題五:(2019·福建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為陝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的界山。陝西洋縣北部的華陽古鎮,地處秦嶺南坡腹地,境內的興隆嶺一帶氣候暖溼,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譽。洋縣東部的黃金峽介於秦巴山地之間,屬古板塊結合部。全長約 53 千米,可分為上、下兩段, 河道上端淺寬,下端深窄,兩岸山林茂密。漢江水流黃金峽後由濁變清,故黃金峽有「過濾器」之稱。下圖示意洋縣及周邊地區。
(1)簡述黃金峽的形成過程。
(2)說明漢江水流黃金峽後水質變清的原因。
(3)興隆嶺一帶被譽為「西北小江南」,簡要說明秦嶺所起的作用。
參考答案:
(1)黃金峽地處古板塊匯合處,斷裂發育,巖石破碎,地殼抬升;漢江長期下切侵蝕形成峽谷
(2)上段水流緩慢,有助於泥沙堆積;山高谷深,兩岸森林茂密;人類活動較少,水土流失較輕,進入峽谷的泥沙少
(3)秦嶺阻擋冬季風,興隆嶺受冷空氣影響較小,冬季溫暖;秦嶺阻擋來自黃土高原的風沙;秦嶺抬升夏季風,暖溼氣流受地形抬升,興隆嶺降水豐富;地勢起伏大,氣候差異顯著,增加興隆嶺生物多樣性
典型例題六:(2017·甘肅蘭州一中高三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嶺,海拔2154.9m,壁立千仞,以險峻稱雄於世。下圖為秦嶺、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圖。
材料二 據考證,現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質構造形成後,不僅有黃土堆積其間,渭河及其兩側支流也攜帶大量泥沙填充淤積其中。這裡自古灌溉農業發達,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
(1)指出秦嶺與渭河平原巖層的相互運動關係。
(2)推測華山的地質構造類型,並分析其挺拔險峻的原因。
(3)據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為例說明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關係。
參考答案:
(1)秦嶺所在巖層相對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巖層相對下降。
(2)斷塊山。華山位於秦嶺北部,所在巖體相對上升,其北坡是大斷崖。
(3)地表形態的塑造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斷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作用(風力、流水等)將沉積物搬運來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典型例題七:(2018·山西高三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嶺是我國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線,其主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對冬、夏季風的阻隔作用較強。氣溫垂直遞減率是指對流層大氣每升高 100 米氣溫的變化值,其數值與降水量呈負相關。下圖示意太白山南北坡氣溫垂直遞減率的逐月變化。
(1)據圖比較太白山南北坡氣溫垂直遞減率的差異。
(2)分析秦嶺的走向對太白山北坡冬季氣溫垂直遞減率的影響。
(3)分析夏季風對秦嶺南坡和北坡氣溫垂直遞減率的影響。
參考答案:
(1)夏季(4~10 月)北坡高於南坡,冬季(10 月一次年 3 月)南坡高於北坡;一年中南坡變化幅度小於北坡。
(2)秦嶺呈東西走向,對冬季風(偏北風)的阻擋作用明顯;冬季來自西北(偏北)風的冷空氣在北坡山麓堆積,使山麓與山頂之間的溫差減小,進而使北坡的氣溫垂直遞減率降低。
(3)夏季,南坡處於夏季風(東南季風)的迎風坡;暖溼氣流沿山坡上升,遇冷凝結時釋放熱量,使山頂與山麓的溫差減小,氣溫垂直遞減率降低;北坡為(夏季風的)背風坡,氣流翻越山脈後下沉增溫,使山麓與山頂的溫差增大,氣溫垂直遞減率升高。
典型例題八:(2019·邯鄲市永年區第一中學高三月考)陝西省自然環境多樣,歷史悠久,西安(古稱長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上圖為陝西局部地區示意圖,下圖為某野外考察組繪製的地質地貌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秦嶺的北坡出現多個三角形的山崖(如圖),試說明其形成過程。
(2)秦嶺山脈對氣流具有明顯的阻滯作用,據此分析其對南北兩側氣候的影響。
(3)鄭國渠興修於公元前206年,西引涇水,東注洛水,穿行於渭北高原腳下,灌溉了關中平原4萬餘頃的田地。據圖說明鄭國渠選線的優越性。
參考答案:
(1)斷層南側地層抬升(北側地層下陷),形成陡崖;經過流水侵蝕下切,殘餘部分呈三角形。
(2)夏季阻擋夏季風北上,北側氣候較為乾燥(南坡為夏季風迎風坡,降水較多);冬季阻滯冷空氣南下,南側氣溫較高。
(3)位於山麓地帶(靠近渭河平原),居高臨下,可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勢西高東低,可自流引水。
典型例題九:(2017·北京高三)讀下圖,回答問題。
某校學生開展了主題為「體會區域差異 探尋城市發展 品味地方文化」的陝西遊學活動。同學們在穿越秦嶺的高速公路上多次看到裝滿柑橘的貨車,在秦嶺南坡更是觀察到連綿10多千米的柑橘園。當晚,有同學上網查找柑橘的生長條件,整理資料如下圖所示。
簡述秦嶺對其南坡柑橘生長所起的作用。
參考答案:
冬季秦嶺阻擋冷空氣,南坡相對溫暖;南坡為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充足;南坡為陽坡,光照充足;坡地宜林,排水條件良好。
典型例題十:(2017·河北張家口一中高二月考)【選修——環境保護】
素有「國家綠肺」之稱的秦嶺,早已被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為10個國家生態功能保護區試點之一。近年來卻飽受「開山炸石」之苦。據2015年11月央視《經濟半小時》報導:「秦嶺採石造成秦嶺傷痕累累,山體支離破碎,滿目瘡痍,漫山遍野都是廢棄石料。」當地村民說:「每天都象五級地震」。
分析秦嶺採石對當地環境造成的主要危害。
參考答案:
採石造成巖層破碎,廢棄石料增多,導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破壞了植被,加劇水土流失,導致旱澇災害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採石也汙染了大氣、水源;採石中的爆破,也導致房屋受損,危及百姓安全
典型例題十一:(2020·安徽高三)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嶺東西綿長,是中國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自然帶豐富多樣。進入21世紀以 來,秦嶺北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無序開發。近年來,我國政府在秦嶺北麓採取一系列措施 恢復植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下圖示意秦嶺(局部)及周圍地理事物分布。
(1)從地形的角度分析秦嶺自然帶豐富多樣的原因。
(2)分析秦嶺北麓植被恢復對渭河河流水文特徵的影響。
參考答案:
(1)秦嶺山脈海拔高,相對高度大,垂直方向自然帶豐富多樣;秦嶺山脈對南北氣流的屏障作用顯著,山地南北水熱差異大,南北方向自然帶豐富多樣;秦嶺山區面積大,東西綿長,東西方向自然帶豐富多樣。(任答兩點)
(2)地表植被覆蓋提高,涵養水源能力增強,下滲量增加,河流徑流量減少;調節徑流能力增強,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變小(洪水期流量減小,枯水期流量增加),洪澇的頻率降低;地表侵蝕減弱,河流含沙量減小。(任答三點)
典型例題十二:(2019·河南高三)(環境保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嶺,有著「國家中央公園」和「陝西綠肺」之稱,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秦嶺還被尊為華夏龍脈,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長期以來,違規徵地、粗暴開發……秦嶺的別墅開發亂象屢禁不止,秦嶺北麓地區生態保護形勢日趨嚴峻。
(l)簡述秦嶺北麓地區亂開發造成的生態危害。
(2)為秦嶺北麓地區生態保護提出合理化建議。
參考答案:
(1)植被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造成水土流失;影響河流水文,使得流量減少、含沙量增加、水位變化加劇;使得局部氣候趨於乾旱化。
(2)劃定自然保護區、限定開發區等;對違章建築依法拆除,恢復植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行政執法力度;完善監測、預警機制,掌握對秦嶺北麓生態動態變化。
典型例題十三:(2019·廣東高二期末)(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也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長期以來,違規徵地、粗暴開發等亂象屢禁不止,秦嶺北麓地區生態保護形勢日趨產峻。自2018年7月起,陝西省開展了整治秦嶺違章建築的專項行動。
列舉秦嶺的生態功能,並分析拆除違章建築對秦嶺生態環境功能的有利影響。
參考答案:
生態功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等。有利影響:有利於生態修復;減少硬化地面,促進水循環;減少汙染物排放,提高環境質量;減少人類活動幹擾,保護野生動物;恢復土地面積,提高環境承載力(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賦分)
典型例題十四:(2019·天津高三)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秦嶺是我國南北方氣候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
查閱資料時發現夏季甲坡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5C、乙坡降低0.6,並且氣溫降低的速率與太陽輻射強度鹹正相關,與降水量、植被覆蓋度成負相關。
(1)說明夏季的氣溫變化率甲坡小於乙坡的原因。
太白山是秦嶺主峰,海拔3771.2米,植被垂直分異顯著,山坡有石河,山頂有冰川遺蹟。最近幾年高中生興起研學旅行,西安市高中學校一般把秦嶺作為重要的研學旅行基地。
(2)為保障秦嶺研學旅行的安全與質量,老師和學生需提前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2019年1月10日,西安市政府發布《秦嶺生態修復工作方案(2019-2021年》,將對秦嶺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按照維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和綜合治理要求,實施積極的生態修復措施,實現「山青、水淨、坡綠」的目的。
(3)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為秦嶺生態環境修復提供合理可行的具體措施。回答三項。
參考答案:
(1)①夏季,甲坡是東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比北坡多,氣溫的變化率小;②甲坡是陽坡,光熱資源充足,植被茂密,覆蓋度高,氣溫變化率小。(回答「甲坡是陽坡,太陽輻射強度大」不得分)
(2)①防寒:準備足夠的保暖衣服,應對高山上的低溫;
②防滑:備好防滑鞋,應對低溫結冰時路滑難行;
③查閱資料:充分了解沿線的地理環境,交通狀況、天氣、地質地貌信息等;
④規劃:提前規劃好考察內容、路線、考察點、宿營地點、交通方式等;
⑤準備好考察必需的工具,有照相、定位導航、識別植物等APP的智慧型手機,防止迷路、方便聯繫,保證人身安全。
⑥準備好記錄用的筆、記錄本等文具,以便隨時記錄,為返回後整理資料、撰寫考察報告提供詳實的第一手資料。
(3)植樹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加強坡面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水(環境)汙染,提高水質,保護天然溼地。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