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一開始沒想清楚細節
裝修下去就難以回頭了
當初想得很美好的設計
但實際是雞肋的情形可真不少
玄關放著很美的鏤空屏風
結果超容易積灰
馬賽克瓷磚顏值高又優雅
清潔時叫苦連天
磚縫太小太難清
今天就和我的設計師好友募集
聊一聊他們幫人改造的過程中
看過哪些最常出現的設計坑
大家看完謹記在心
別再踩坑啦
01房間隔太多
每房好小又好擠
房間做太多,甚至會多留一間客房
卻空著沒用,最後變成雜物間
這幾乎是每位設計師心中NO.1的設計坑
太太太太浪費空間了!
說到多留一房的理由
不少人都是說:爸媽會來住
別再妄想你家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會來作客了!
一年不到五次的拜訪
客房終究會淪為雜物間
浪 費 面 積!
▼
▼
設計師TIPS
移門當隔斷,隨時開放好利用
想要有客房,又不想隔太多房間
設計師建議客房隔斷改用移門
移門能隨時開啟的設計
客房與客廳連成一氣
空間一點都不顯小
不做隔斷的設計
就有更有彈性的運用
平時能當書房
爸媽來了把門關著就能當臥室
每種情境都考慮過了
空間獲得充分利用
甚至搭配掀床設計
將床鋪藏進牆面,不佔位更好用
02動線繞太遠,差差差
在家裡最怕拿個東西來回走七八次
像這個案例就是典型的動線效率太差
廚房位在空間最尾端,餐廳卻在前端
端菜、收盤得來回好幾趟
動線冗長又費時
完全沒考慮到實用性
▲ 圖片來源/實適空間設計
▼
▼
設計師TIPS
家務動線要合併在同一區
像這樣從下廚到用餐的動線
是屬於家務動線
家務動線大致能分以下三種:
1 入戶門廚房
一回家,將食材放到廚房冰著
2 廚房餐廳
將烹飪好的菜餚端到餐廳
用餐後收拾碗盤迴到廚房
3 廚房陽臺
趁著在廚房烹飪的閒暇時間
能順道去陽臺洗衣、晾衣
因此大門、餐廳、廚房與陽臺
最好配置在同一區
家務動線才順暢
▲ 圖片來源/耀昀空間設計
像這個案例就將廚房向客廳移動
將客廳、餐廳與廚房安排在同一區
讓上菜、用餐、收拾的動線更加順暢
再也不用來回走動,浪費時間了
圖片來源/實適空間設計
▲ Before
圖片來源/實適空間設計
▲ After
02沒有3米高
千萬別做吊頂
有些老屋的原始空間高度只有2米8
沒封頂前不覺得有異狀
一旦做了吊頂,瞬間顯得空間太矮了!
尤其是特別複雜,做了好幾層的吊頂
瞬間減少至少20釐米的高度
站著離天花好近
住起來簡直太不舒服了
▼
▼
設計師TIPS
空間高度小於3米,平頂吊頂就夠了
想要住起來不逼仄
空間高度千萬別忽略
一般你家高度小於3米
建議裝設嵌燈或吊燈
同時改用平頂吊頂
是最節省空間高度的作法
整體會讓空間顯得高一些
▲ 圖片來源/INS@nine_dot_design
若是你家是用吊隱式空調
得藏起空調機身
吊頂高度勢必會再降低,空間就顯矮了
空調下方就別安排沙發、餐桌或床鋪
避免人在下方覺得壓迫
04除非夠勤勞
否則別做開放櫃
空間要有顏值又得實用
重要的是,還要好清潔維護
而看似好拿好用的開放櫃
偏偏是所有主婦心中最難用的設計坑
沒有之一
沒了櫃門擋著,很容易落塵
三四天沒擦就積上一層厚厚的灰
天天清得好心累
而且柜子頂上還特別高,清潔更費力!
▼
▼
設計師TIPS
改用封閉櫃設計省了清潔的麻煩
若你自認是懶人主婦
別傷腦筋了
直接做有門片的封閉櫃最省事!
有了櫃門,所有物品都藏進去
空間看著整齊利落,清潔也不費力
住起來舒適有儀式感
讓你樂得在沙發葛優躺
05柜子和家具太近打不開啊
你是不是也有過相同的情況:
沙發旁邊就是柜子
每次要拿東西得搬開沙發才行
拿完就心累
久了就不想打開柜子
白白浪費大量的收納空間
或是床尾離衣櫃太近
櫃門都只能開一半?!
每次拿衣服都很憋屈
這全是因為家具和柜子的尺寸與布局沒有事先想清楚!
▼
▼
設計師TIPS
柜子與家具至少留60釐米的間距
想一想你怎麼打開櫃門的
你會站在櫃門前
至少得留下容納人身寬度的距離
這距離大約是50釐米
接著櫃門打開後
你還會稍微退後些
以防被櫃門打到
因此柜子與家具得留60釐米才夠用
若你家是小戶型
放了床鋪、沙發,空間就不夠用了
不如改變櫃門的開門方式
像這樣少於60釐米的走道
櫃門改成移門
左右移動一點也不會妨礙走道
06爐灶離牆面、冰箱太近
手一抬就卡住
小戶型廚房經常遇到這樣的狀況:
臺面太小,爐灶離牆面很近
大炒鍋放不下
拿著鍋鏟翻炒,手肘還會撞牆
煮一頓飯,還得左右閃避太累人了
我的設計師好友還點評
這問題經常被人忽略
▲ 圖片來源/INS@daria_interiors
▼
▼
設計師TIPS
最好預留20釐米的間距
為了要能放下中式炒鍋
建議爐灶與牆面、冰箱
至少留出20釐米
鍋子順利放置不卡牆
手肘也不會撞倒
整體料理過程才順暢
▲ 圖片來源/INS@stylebysorensen
07深水槽很好用?
別傻了:彎腰很累!
很多人都喜歡深水槽
大家一致地稱讚:
裝得多、炒鍋也放得下
但身高高的人用起來可是會腰酸背痛
別小看水槽多深2~3釐米
伸手洗碗,腰彎得更深
站久了會很不舒服!
▲ 圖片來源/www.iheartorganizing.com
▼
▼
設計師TIPS
水槽深度約在19~22釐米就夠了
想要讓料理過程舒適不腰疼
一般廚房臺面高度
得依照使用者的身高設置
水槽臺面=(身高/2)+10cm
若身高在160釐米
水槽臺面則是90釐米高
而水槽深度在19~22釐米就夠用了
▲ 圖片來源/INS@design_labodina
若要用到深水槽,得再彎下2~3釐米
對腰的傷害可是很大的!
▲ 圖片來源/grohe.co.uk
- End -
以上是設計師心中最容易做錯的裝修坑
你家也有哪些設計誤區
歡迎留言討論討論吧!
喜歡這篇
就幫我按贊、在看或分享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