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隋唐「七天建築」,究竟是什麼梗?難道是七天建成的建築嗎?
隨著洛陽應天門,成為了國內網上打卡聖地,也帶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隋唐「七天建築」。大家可能好奇,隋唐「七天建築」究竟是什麼梗? 有意思的網友表示,難道是七天建成的建築?非也,隋唐「七天建築」絕非七天建成的建築,而是一個建築概念,容神都君為大家細說其中奧秘。
提及隋唐「七天建築」,就要來了解一下隋唐時期國都建造的理念。在隋唐時期,「君權神授」的思想已經是深入人心。在人們的心目中,皇帝即真龍天子,一舉一動都會事關國體。因而,在營建國都的時候,都會將皇帝的命運與天上的星星結合在一塊。暫且不說營造國都與星星的關係,就是皇帝出生都是與天上的星星密切相關。比如皇帝一出生總會天象異常,要麼是天上星星閃爍,要麼就是星星掉在了地上砸了一個坑。
所以,天上的星星對古代人來說,那是一件很邪門的事情。天上的星星尚且如此,更別說地上營建國都了。因而,古代的建築大師在營建國都的時候,都會想方設法的跟天上的星星搭上話,特別是武則天掌握李唐權柄改朝換代後,在她的授意下,「七天建築」也就應運而生。隋唐「七天建築」位於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築群的七座建築,分別對應的是天上的七個星座,從北到南依次天堂、天宮(明堂)、天門(應天門)、天樞、天津(天津橋)、天街、天闕(伊闕)。
天堂
天堂又稱通天塔、通天浮屠、功德堂,在劉德華主演的《通天帝國》中,武則天用於登基的通天浮屠的原型就是天堂。天堂二字大有來歷,天有「至高無上」之意,而堂則為高大的房子。因而,「天堂」意為至高無上之堂,將女皇的九五至尊地位體現的淋漓盡致。值得一提的是,現今之天堂並非原模原樣的複製品,而是一座保護展示型建築。
天宮
天宮又稱明堂,即明政之堂,與天堂構成了明堂天堂風景區,也是來洛拍攝婚紗照的主要打卡地。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明堂賦》中讚美道:「穹崇明堂,倚天開兮」明堂是唐朝和武周時期的紫薇城正殿,寓意「法紫微以居中,擬明堂而布政」。明堂對應的正是天上心宿星座,也是中國古代乃至世界歷史上,體量最大的木質建築,更是中國建築史上的巔峰之作。
應天門
應天門原名則天門,為避武則天名諱改為現名。應天門位於紫微城正南門,是唐朝政治中心和至高無上皇權的象徵。由於應天門所在紫微城始建於隋煬帝大業怨念,前後沿用530餘年,是我國使用朝代最多、居住皇帝最多的皇宮被稱為「萬宮之宮」。因而,應天門的格局也深刻的影響到了明清紫荊城的建設。倘若將應天門與故宮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午門的設計與應天門極為相似。
天樞
天樞對應的是北鬥七星中的第一星天樞星,後因武則天修建天樞而聞名。其實,在武則天時代,不僅武則天自己修建天樞,而且其他各國也為武則天修建。在當時的國際舞臺上,為武則天修建天樞,已經不單單是一種現象,而且也是向大唐王朝示好的一種手段。在諸多天樞柱中,以武則天最為壯觀,全稱為「大周萬國頌德天樞」,位居世界三大紀功柱之首。值得一提的是,洛陽博物館前修建的觀光塔,正是參考借鑑了天樞柱。
天津(天津橋)
天津橋與直轄市天津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始建於隋朝的石橋,主要是為了連接洛河兩岸的交通要道。到了唐朝後,將天津橋地段分作三部分,即天津橋居中,黃道橋居北,星津橋居南。盛唐時期,天津橋兩岸商業活動極為發達。李白更是為天津橋寫下「憶昔洛陽董糟丘, 為餘天津橋南造酒樓」的詩句,就是盛唐時期天津橋兩岸繁華景象的體現。
天街
天街最開始指的是隋代洛陽定鼎門大街,後來宇文凱設計洛陽城的時候,取天街星宿為街道名。《史記·天官書》記載,昴、畢兩星宿之間的區域即為天街, 也是日、月、五星出入的重要通道。說起天街,就不得不提一下櫻花。天街旁邊種植了大量櫻花,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櫻花大道。公元606年,隋煬帝開創了萬國來朝的景象。次年,日本國遣隋使將櫻花帶回了東瀛。時至今日,櫻花已經成為了日本國花,對日本文學藝術產生了不可替代的深遠影響。
天闕(伊闕)
天闕意為通往天宮的天衢大道,也就是現在的龍門石窟所在地龍門,古稱伊闕。天闕是洛陽之南的天然門戶,兩岸高山對立,中有江水流動,遠望仿佛天然且宏偉的門闕。當年的神都洛陽規模極大,從天闕一直到邙山,「七天建築」更是互競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