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每一個國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也是這個國家的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而且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很三樣非常重要的東西,這三種東西都非常的重要,任何一個現代化的國家都不能缺少。這三樣東西分別就是「國旗」「國歌」還有「《憲法》」,這三種東西中的前兩種是國家人民意志的象徵,後面一種是一個國家的總的規程。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國旗這一樣,大家都知道國旗是國家這個集體的總體的象徵,也是一面標誌性富有國家獨特色彩的旗幟。每一面這樣的旗幟可不簡單是一張有圖畫的布,其中的圖案和顏色都是蘊含了特別的意義的,也是非常具有獨特性和文化特色的。最開始的這種代表整個國家的旗幟是出現在歐洲大陸上的,不過也不是很久遠之前,是近代才出現的。其實剛開始是出現在家族獨特的形象代表,後來也就漸漸的發展成為了我們現在的這種代表國家的旗幟。
到了現在的時候,在其他國家上樹一張別的國家的旗幟也是要經過當時的國家的同意的。如果沒有經過同意就這樣做了,可是犯法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我們國家之前都出現過什麼樣的國旗。
其實關於這些旗幟的顏色,在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所使用的差不多就主要是紅色和白色居多,其他的就是綠色、藍色等等了,而且整個旗幟的形狀差不多都是長方形的。大家都知道我們的過去的那些朝代幾乎都是沒有自己的旗幟的,差不多到了比較近的明朝才出現了自己的國旗。那麼明朝的國旗是什麼樣子的呢?
剛開始的明朝的這面旗幟是日月同存和外面包圍著火焰的旗幟,不過後來又把裡面的月亮消除了,只剩下了太陽和它的火焰,火焰的邊角一共有十二個,是時辰的個數。
後來到了清朝,國旗自然也是不一樣了。不過清朝的國旗就比較複雜和霸氣了。圖中是一條五爪龍戲日的圖案,整體的顏色呈現為黃色,所以看起來這面旗幟就像是皇帝身上穿的衣服。剛開始的時候整個旗幟是三角形的,後來也改成了現在大家熟悉的長方形。似乎圖案中也有一種取代明朝的意思。
後來的民國北洋的國旗就是比較簡單的了,是用五種顏色的條紋構成的。有一種說法是說當時的這五種顏色是代表了五個不同的民族。後來的民國成功建立之後,民國的國旗就變成了青天白日的圖案,而且是用紅色作為底色的。
其實每一面國旗上的圖案都是蘊含了不同的意思的,如果我們仔細的去了解,就能夠知道很多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