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包小包到輕裝出行 藏在高校新生行囊中的時代變遷

2020-12-14 新華教育

  從「糧票、飯盒、被褥」到「暖水壺、銀行卡、隨身聽」,再到如今的「電腦、手機、數位相機」,大一新生行囊中的「標配」在慢慢變化——

  藏在行李箱裡的時代變遷

  9月中旬,高校新生陸續開始入學報到,經歷了疫情的高三畢業生們,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跨進大學校門,經歷著不同以往的新生活。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口罩、免洗洗手液、酒精溼巾成為新生們的入學必需品。除了生活用品,電腦、手機和數位相機這「新三樣」,幾乎成為新生的開學「標配」。

  從20世紀末的「糧票、飯盒、被褥」到21世紀初的「暖水壺、銀行卡、隨身聽」,再到如今的「電腦、手機、數位相機」,大學新生「開學行囊」的變化,不僅是生活必備品,更是時代的更迭記憶。

  「三件套」:生活學習雙標配

  「我就帶了2件行李,一個行李箱和一個雙肩背,都是換洗衣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一新生張楠來自湖南,他的隨身物品中,口罩、免洗洗手液和酒精消毒溼巾整齊地擺在行李箱裡。「走之前,媽媽反覆和我說,要注意個人衛生和安全,別聚會,保持社交距離。」

  「我們還是不放心,跟著過來了。」校門外,有不少家長知道學校目前禁止家長進入,但還是想來送孩子,看看孩子的學校。「因為疫情防控,家長只能送到校門口,可是我想來看著孩子走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這個背影不想錯過。」

  劉銘做大學輔導員快十年了,在他看來,「00後」大學新生們基本都是電子產品的追逐者,筆記本電腦、智慧型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幾乎「人手一套」。

  「以前的學生大多都是在宿舍安裝桌上型電腦,一般一個宿舍沒幾臺,只有小部分學生有筆記本電腦,也是很笨重的那種。而現在,除了筆記本電腦、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以外,還有一部分同學購買了平衡車、單眼相機等。」劉銘說。

  回憶起自己當年大學入學時,劉銘說已經比以前好多了,不用自己帶飯盒、水壺、洗臉盆等生活日用品。除了把被褥、衣服等大件扛進學校,還帶了銀行卡,還有一個他覺得很時尚的隨身聽。他笑著感嘆,「現在的孩子可能都不知道什麼是隨身聽。」

  一個行李箱:網絡時代的輕裝出行

  在各大高校的現場報到點,和前幾年大包小包的行李相比,最明顯的變化是現在的大一新生都輕裝出行。

  「學校裡很多東西都買得到,而且網購很方便,除了基本的換洗衣服,生活用品之類我都在網上購買後直接寄到學校。」北京郵電大學的大一新生黃巖只帶了一個行李箱來報到。

  因疫情防控需要,學校要求今年新生報到時家長不能進入校園,沒有了父母的助力,一些女生甚至只背一個雙肩背來報導。「我隨身就帶了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其他生活用品都通過快遞從家裡寄過來,它們比我還早到學校。」

  記者在報到現場看到,現在學生的開學行囊越來越小。新生普遍認為,只要人和手機一起到學校,其他的都可以在網上購買。

  「和當年完全不一樣了,那會兒還要自己從家裡背鋪蓋卷。」來送孩子的一位家長說,20世紀80年代,自己到大學報到時,必備的東西是糧油關係遷移證和戶口遷移證。「我們上大學的時候,是靠糧油關係發饅頭票、飯票來就餐的,如果沒有這個遷移證,就不能保證口糧。另外被褥衣服滿滿兩大包,都是自己坐火車一路背到學校的。」

  寄語新生:在適應中創造出更好的希望

  除了行李的變遷,與往年最大的不同還有疫情帶來的新的生活方式和心態。始於年初的新冠疫情讓中國與世界都面臨了一場重大的生存挑戰。

  「誠然時間無法做到重啟,逝去的生命沒有辦法回來,但人們被災難侵蝕的心靈沒有被病毒嚇倒,更沒有被病毒打垮。」清華大學社科學院院長、積極心理學家彭凱平教授寄語新生:「學術學風建設不是空談,不是道德說教, 而是人的境界和追求。」

  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的大數據研究發現:2020年以來人們的積極情緒確實比2019年顯著下降,但是成就、投入和意義感卻上升了。比較發現,2020年共有十項優勢上升幅度達到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水平,它們分別是:寬恕、勇敢、自控力、誠實、公平、謙虛、好學、公民精神、希望和善良。唯一下降的是幽默,段子手少了一些。

  顯然,在對抗病毒的日子裡,雖然有很多人間悲劇,但是人們更看到大災難面前更多人大無畏的積極樂觀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對病毒所造成的痛苦的堅毅,也表現在失去親人後的堅強,凸顯了人之為人的精神的高貴。

  談及有些高校入學後封閉管理,彭凱平認為,雖然全球的疫情還沒有結束,置身其中的我們進入疫情常態化的生活,這種生活與以往的生活狀態有很大的不同,這需要新生們用新的觀念來適應,並且在這種適應中創造出更好的希望。

相關焦點

  • 不見"大包小包" "00後"上大學流行"空手到"
    正值各大高校開學季,與以往開學時,學生們拖著箱子背著大包小包來學校報到不同,如今「行李比人先到」的場面在各高校中頻頻出現,快遞小哥變成了「糧草先行官」。近日,菜鳥驛站發布全國高校「00後」大學生「空手到」排名,4所四川高校進入前20名,其中四川師範大學排名第7、成都理工大學排名第8、四川大學排名第14、西南交通大學排名第16。
  • 從水壺臉盆到「蘋果三件套」,40年來大學新生行囊有啥變化
    從水壺臉盆到「蘋果三件套」,40年來大學新生行囊有啥變化 央視新聞微信公號 2017-08-24 13:12
  • 從水壺臉盆到蘋果3件套 大學新生的行囊有啥變化?
    開學在即,各大高校即將迎來一批新鮮
  • 大學新生入學「背包」折射時代變遷
    那年,她的諾基亞「智能」手機上還帶著硬邦邦的鍵盤,2G網絡、飛信、自行車是那時的新生「標配」。而如今,北大宿舍樓邊上有專門提供給電動車的停車位,共享單車到處都是,聯通營業點的牌子寫著「5G智慧生活館」,便利店早已入駐校園,張貼海報標榜自家的瓜地馬拉咖啡豆。時代變遷就這樣折射在新生的入學「背包」裡。
  • 小米小背包,讓出行更輕鬆
    陽光明媚的3月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在這個時候出去遊玩。往年的人們都會去一些著名景點遊山玩水,但是今年情況特殊,大部分人選擇了周邊遊。周邊遊,不僅不需要花費很多,同時也讓出行變得輕便起來。相比起遠遊的大包、小包、行李箱,周邊遊我們只要準備一個背包就行!
  • 大包底下藏小包,真長見識了
    大包底下藏小包,真長見識了基礎款的包包玩夠了,現在設計版型越來越多樣,各種酒瓶包、奶酪包都出來了,不過說到底這種包包華而不實,凹造型沒問題,真要裝點東西就麻煩了。近日現身機場的歐陽娜娜,背包的方式真是讓我長見識了,大包底下藏小包,不注意看都發現不來,這背包方式一般人都不會吧。
  • 「背著大包小包回家過年」就是思想落後?
    細心的朋友應該會發現,回家的大學生大都是輕裝上陣,通常只有一口箱子加上一個隨身攜帶的小包,而農民工的情況卻完全不同,除了好幾個大包小包之外,還有不少人提著兩個滿滿當當的塑料桶。明明有更多運輸方式,明明可以網購商品,為何還「背著大包小包回家過年」?對於一部分「背著大包小包回家過年」的人,網絡上出現了一些不理解的聲音。
  • 小包換大包
    有一天,她與4位富太太午茶,大家見她換了包包,小包換成了一隻LV大包。有人好奇,問:「魏姐怎麼小包換大包了?有何緣故?」魏姐神秘一笑:「你們猜猜箇中原因,猜中我請各位晚餐。」有人猜,包裡放了一些化妝品了吧,原先的小包包放不下。魏姐搖頭。有人猜,魏姐加入傳銷了吧,大包包裡有樣品?魏姐說「N0」。有人猜,魏姐是喜歡上了這隻LV新款,僅此而已。魏姐又否認。
  • 專家疑惑,農民工返鄉大包小包,為何還要提個塑料桶,到底有啥用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專家疑惑,農民工返鄉大包小包,為何還要提個塑料桶,到底有啥用?#2020春運#歲月不留人,眨眼之間2019年離我們已越來越遠。2019年離我們遠去了,2020年離我們還會遠嗎?如今再過幾天就是我們國家,最為隆重的農曆新年了。
  • 鼓鼓的行囊 滿滿的愛
    春節假期結束人們紛紛踏上新的徵程車站裡大包小包的行囊在揮別的路上顯得格外沉重
  • 我這兒媳婦又大包小包地把我家東西帶回娘家了!」
    其實,無論是新生家庭,還是原生家庭,既然大家能夠聚到一起,成為一家人,就是難得的緣分,大家就應該和睦相處,多互相體諒體諒,千萬不要互相猜忌,否則會鬧得很難看!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位朋友的故事,她跟我們訴說了她婚後,被婆婆的各種猜忌,一起來看看吧!
  • 機場車站擠滿大包小包乘客(圖)
    今年元旦日本九連休,機場、新幹線、高速公路等人潮洶湧,人們拎著大包小包出行,堪稱日本「春運」。  綜合日本TBS電視臺、《西日本新聞》等日媒報導,日本一年主要有兩次大規模的返鄉探親時段,一次是盂蘭盆節(相當於中元節,日本有掃墓祭祖習俗),集中在8月15日前後,另一次就是元旦,也就是陽曆新年前後。  27日,日本福岡市博多車站擠滿了提著大包小包、拖家帶口的出行者。
  • 農民工返鄉潮即將來臨,大包小包之後,塗料桶也少不了,為啥
    農民工返鄉潮即將來臨,大包小包之後,塗料桶也少不了,為啥?如今又到了返鄉的季節了,接下來的一個月裡,農民工們返鄉潮也即將來臨。很多農民估計都已經在準備了,回家帶些啥,或者是買些什麼東西,之後就是大包小包地裝了。除此之外,出行時,一般農民們也少不了塗料桶,這是為啥?
  • 遊戲王決鬥連結大包和小包分別是什麼意思
    遊戲王決鬥連結大包和小包是什麼?兩者有哪些區別?遊戲王決鬥連結中組一個卡組就需要抽大包或者小包,萌新對此可能不太了解。下面帶來遊戲王決鬥連結大包和小包含義說明,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遊戲王決鬥連結大包和小包意思首先你點進商店,左側為大包,就是卡多的那個卡包,數量在180-200張。右側為小包,就是卡少的那個卡包,數量在80-100張。字面意思,就是卡多和卡少的區別。大包UR卡很多,SR一種兩張。小包UR很少,SR一種一張。大包主要產出保值的泛用魔法,陷阱卡,主流卡。小包T1主流卡組出產率高,存活率更高。
  • 大一新生行李箱裡都有啥?「新三樣」已成「標配」 生活費平均1500元
    記者還注意到,今年新生的生活費普遍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除了電腦、手機和ipad外,手持穩定器成了新選擇。新生的行李箱都有啥「我就帶了2件行李,一個行李箱和一個書包,都是換洗衣物。」重慶郵電大學大一新生叢林來自四川綿陽,他9月18日一大早從成都趕到學校報到。
  • 西安一高校出臺鼓勵政策 新生獨自報到可獲獎狀和文化衫
    央廣網西安9月16日消息(記者雷愷)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現在正值開學季,不少高校迎來了2020級新生報到。大一新生報到,該不該由家長陪伴呢?今年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有的高校發出了新生獨自報到的倡議,有的限制家長在校逗留的時間。
  • 誰說大包落伍了,買到一個實用又好看的大包,比小包好用多了
    在小包佔據時尚的這幾年,鍾愛大包的妹子們心裡真是辛酸啊,都知道小包不實用,但是又買不到可心的大包。自從今年明星們背包的尺寸又開始漸漸放大以後,大包即將重回街頭流行。大包也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但怎麼選擇才能兼顧時尚和實用,這恐怕是在大家心中最想知道的答案。
  • 開學季輕裝返校 唯獨掃地機器人不可不帶
    又是九月開學季,學子們又將回到闊別許久的高校校園,我和朋友們又能相見於心心念念大半年的宿舍啦!現在年輕人流行"說走就走"、輕裝上路,能夠在學校附近買到的東西絕對不從家裡帶,能郵寄和網購的東西絕對不隨身帶。
  • 男人背小包,真的OK嗎?
    在做這篇推送之前,我們採訪了20位男士,不出所料,他們對於大包的總體反應相當不錯,但也會有種「不適於行走」以及「有點像中年人的包袋」 的感覺。他們對於小包的態度卻都是拒絕的,其中覺得小包「太娘」的男士佔了80%。還有人覺得小包不夠實用,裝不了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