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離婚的100個理由:沒想好這幾個問題,請別輕易結婚

2021-02-07 齊魯壹點

01

在網上看到一則關於《90後離婚的100個理由》的帖子,列舉了100個看著好像風輕雲淡又無比扎心的離婚理由,比如這些:

沒辦成婚禮只是因為籌備結婚過程中的意見不統一,最後不歡而散;

受不了「媽寶男」而分開;

婚前小公主,婚後成保姆;

不能理解對方和對方的興趣;

因為家務分工不明確而離婚

民政部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有558萬對新人結婚,185.6萬對舊人離婚,離婚率達到33.3%。

也就是說每三對結婚,就有一對離婚。

年輕人的觀念越來越開放,不再像老一輩的婚姻那樣過分講究隱忍和湊合,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如果只是因為生活中一些瑣碎小事輕易說散就散,婚姻就失去了其莊嚴和神聖性,於自己於對方,都是任性、不負責任的。並且就算是一段短暫的婚姻,表面或許表現得很灑脫,其內心多少都是痛苦難受的。

02

儘管婚姻對我們一生的影響深遠,但很多人還是有意無意地選擇匆匆步入婚姻,我們往往更願意把精力花在籌備婚禮上,而籌備如何過好以後的婚姻生活卻常常被忽視。

如果說為人父母應該經過考試,那麼戀人結婚也應該有一場婚前培訓吧,讓伴侶雙方在婚前能有深入透徹的準備,這樣一來許多問題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例如:

1、婚姻幸福,只靠相愛是不夠的。

在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的愛情三角形理論中,說到許多人婚姻出現裂縫並導致最終分道揚鑣的原因就是因為缺乏「完整的愛」。

「完整的愛」由親密、激情與承諾三部分所構成。

假如伴侶雙方只存在親密這一因素,那麼只能稱之為喜歡,少了激情和承諾,所愛的對象便和你珍愛的某個物件差不多,可能有興致欣賞、把玩,卻無意表現忠誠;

只有激情的愛就像是瘋狂的火焰,來勢迅猛,卻也短暫,潮起潮落後空無一物,斯騰伯格稱之為糊塗的愛;

只有承諾的愛稱為空洞的愛,沒有激情、沒有親密,而只是靠著諾言和責任感苦苦支撐著。這有點類似我們老一輩的婚姻狀態。

熱戀期的人們不難擁有這樣三者具備的「完美愛情」,可是一旦進入婚姻,隨著生活中瑣事的增加和感情的淡化,激情便會隨之消退,甚至親密感也會降溫。當我們從這種最熱烈的感覺中走出來時,那些我們在相愛時很少注意的分歧就會暴露得越來越明顯。

建立一段穩定、持續的愛情並不光靠親密,而是需要戀愛雙方耗費更多的努力來調節這三者間的關係。

2、結婚前,一定要先看對方的父母。

每個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著自己父母的影響。無論父母身上的優點還是缺點,大多數人都要比自己想像的更像自己的父母。

比如溝通方式,舉個例子,如果你留意到對方父親在和母親溝通過程中經常有意無意地打斷母親的講話,自顧自地講。那麼你就可以想像你身邊這位未來的伴侶大概會是什麼樣子了。

因為我們從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那些不太好的溝通方式自然習以為常,並且自己也很難發覺這種溝通方式的問題,相反,我們還會認為這很正常。

直到我們走出家庭,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後,我們可能才會發現自己溝通方式的不足,但即便如此,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會不自覺地習慣性使用。

黃曉明曾在「魯豫有約一日行」節目中談到很感謝自己的父親。結婚前,Angelababy去見黃曉明的父母,她發現黃曉明的父親每次在外面吃到好吃的,都會打包一份回來給他的母親。正是因為父親對母親的這份好,讓Angelababy有了嫁給他的決心。

因為Angelababy覺得,有這樣的父親做榜樣,兒子自然也會有這樣的優點,她因此確信,黃曉明是一個可以託付的男人。

兩個人合不合適,要不要走進婚姻的殿堂,結婚前就應該先打探清楚,儘早去了解對方家庭成員的性格、人品,看看對方父母的婚姻狀態和相處模式。

3、家務,是兩個人的事。

「我負責賺錢養家,你負責在家帶孩子做家務」,這大概是過去很長一段時期裡中國男人和女人都認同的明確分工。

2018年,一份報告顯示:男女雙方工作時間都長,但中國男性家務時間僅48分鐘,而女性每天要投入155分鐘,是男性的3倍還多。

時代在進步,女性地位在提高,越來越多女性在各個工作領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當女性意識在提高,兒男性的觀念還停留在「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裡時,我們就會發現,家務分工不合理會成為破壞夫妻關係的殺手。

當然,這其中也涉及到雙方對家務的認知問題,比如,可能很多男方會認為,讓他的朋友知道他在家裡洗碗會很沒面子;而女方卻認為洗碗是成熟男人的標誌。於是洗碗這件事就會成為雙方感情的重擔。那麼,雙方在婚前就需要好好商量並達成共識,了解雙方各自的特長和喜好,形成互補,做好各自的角色分工。

或許有些人在婚前完全沒有做過家務,但要明白,家是兩個人的,如同一個腳踏車,左腳與右腳一起踩才能前進,沒有人喜歡做家務,也沒有人開始就能做到滿分。生活本來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只有兩個人都能共同享受這些簡單的小幸福,那日子才會過得有人間煙火。

4、金錢觀不同,危機重重。

兩人生活在一起很自然就會涉及到日常生活開銷,兩人的錢財怎麼分配、誰做主等問題。如果雙方的金錢觀不同,一個主張節儉,另一方傾向於消費更多,那麼產生的分歧就會很多,比如每個月收到帳單時,可能節約的那方就會有所抱怨,金錢往往是擊垮一段感情的最主要因素。婚戀中,見過太多由錢引起的爭執和冷戰。

美國知名的財務顧問帕爾默夫婦曾他們的著作《影響夫妻關係的5種金錢人格》中寫到5種金錢人格:

省錢王:能省則省。

消費狂:不管有錢沒錢,就是買!買!買!

冒險家:追求消費或投資的刺激。

求穩者:肯花錢,前提是要萬無一失。

隨性者:花不花錢全憑感覺。

一個人的金錢人格可能不止一種,而是兩種以上的組合體,當你不了解對方的金錢人格時,很容易就會消費觀不同而引發抱怨或指責,也許你只是就事說事,但在對方眼裡,質疑、攻擊我的金錢人格,就是針對我個人人品,所以金錢問題比其他問題更容易引發爭吵,也更傷感情。

帕爾默夫婦提到,如果不了解彼此的金錢人格,不從這個層面著手去處理生活中的財務問題,就會很容易引發這幾種不良習慣,也稱為財務不忠:

財務分離,夫妻雙方各自設帳戶,這本身很好,但問題在於,這個或這些帳戶是否透明,如果不透明,就會讓對方有被欺騙的感覺。

過度消費和債務,如果消費狂和冒險家不能抑制自己金錢人格中的衝動天性,過度消費,這時夫妻間就開始有了小秘密,開始撒謊、隱瞞、甚至借錢填坑,不停用一個錯誤掩蓋另一個錯誤,形成惡性循環。

缺乏計劃,或對財務計劃不認真實施,這會讓「求穩者」焦慮、抱怨,產生矛盾。

過度控制,如果婚姻中一方牢牢掌握著所有的錢,另外一方一定會出現財務不忠。

金錢秘密,一方背著另一方藏錢。

婚姻中引發的金錢問題,並不僅僅是窮或是小氣、揮霍,更多是因為這些問題背後所潛藏著的金錢人格。

5、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原生家庭的事。

如果你認為婚禮之後就是你們兩個人生活在一起,你錯了。當你結婚時,你也與對方的原生家庭連接在了一起。即使是離開父母組建自己的家庭,雙方的父母都仍然期待著能在你們心中擁有重要地位。

他們也許各自都帶著一些固有的行為模式,讓你覺得不舒服或很厭倦。比較典型的還是婆媳問題。

有數據調查顯示,自2009年以後,80後「獨一代」的離婚率日趨上升。而這其中,70%是因為雙方父母不合理幹涉導致。

必須承認,伴侶的父母是與你不同的個體,當你發現他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和你有很大差異時,你該如何與他們建立積極正面的關係呢?

磨合是一個過程,首先要學會站在他們的立場去傾聽,通過傾聽,你會更了解明白伴侶父母的觀點,理解他們這些觀點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們對自己的觀點有多堅持。

大多數人內心深處其實是不願意或沒有耐心聆聽別人傾訴的,而我們耐心聽對方講話的目的,經常是為了找出對方的破綻來證明自己立場的正確,這就導致了無休止的爭論。

其次是學著用協商的方式處理分歧。而以請求的方式進行協商的效果,會大大好於你以要求的方式進行協商。

當然,如果面對的一邊是不懂得退出的父母,另一邊是不懂得如何拒絕的子女,那麼毫無疑問這場婚姻將變成角鬥場,往往都是慘烈收場。你必須重新考慮是否應該繼續這段感情,開始這樣的婚姻。

03

相信每個人結婚都是因為愛情,沒有人是奔著離婚去的。大量數據和事例表明,導致離婚的原因往往是因為:我們缺乏對婚後生活的各種準備,以及欠缺在親密關係中與伴侶一起攜手面對生活的能力。

不管生活工作,我們都願意接受各種各樣的職業技能培訓,卻對裝備自己進入婚姻生活的意識非常忽視,總以為憑著相愛就能一頭栽進去一直到老,可惜的是,婚姻也像兩個人經營一家公司,綜合能力的不足註定會讓自己磕磕撞撞,甚至公司倒閉收場。

婚姻不是擺在市場上那些廉價的菜,別輕易地結婚,也別輕易地離婚。

學習、掌握更多能讓自己婚姻幸福的能力,才是正經事,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完美伴侶」。

(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作者:小樓聊心理)

相關焦點

  • 《我們離婚了》:愛了,就別輕易離婚;離了,就別再復婚了
    01.別輕易離婚《我們離婚了》節目中的第二組夫妻,26歲的崔烤肉和24歲的柳荷葉,兩個人都是小有名氣的網紅博主。我已經不止一次地推薦過這本書《婚姻心理學》,其實我們很多時候婚姻中出現各種問題,真的只是因為我們對很多問題都處於蒙昧的狀態,如果你看過這本書,也許會發現真的很多問題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離婚其實問題也能夠解決。
  • 80後那麼多單身,90後急啥|不買房不結婚,等著等著就急了
    我想,對於很多人而言,這個問題堪稱是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不太熟悉的人之間不會說出來。這個問題是前些天一位同事姐姐和一位離婚女士對話中的內容。那位女士回答:我有過2個前任,都沒來得及結婚就分手了。以前是為愛情分手,現在為錢離婚,生活不能只有愛情,那不太現實。我還有夢想去追求,90後還算年輕吧,再不珍惜就沒了……據我觀察,女人大概30歲以內,典型的90後。後來得知,她是91年的。嚴格來說兩個人分手或者離婚,還是感情出了問題了。若非要說是金錢的問題,這只能說感情不太深。
  • 90後為何不願結婚生子?網友直言:完全可以,但真沒必要
    2020年,已經有2個月離我們而去。當年第一批90後,也都到了而立之年。除了在職場力爭上遊,在個人問題方面,90後也到了一個必須要做決定的時候了。然而我們看到,很多90後對於結婚生子並不在意,甚至抱著排斥的態度。這是為什麼呢?
  • 90後正成離婚群體主力
    登記處負責人賈奇英說,全縣2010年辦理離婚手續的100多對,2019年達到了1300對,10年間增長了10倍,而近幾年裡年輕人來離婚的現象十分突出,離婚人群顯現出年輕化的特點。「前些年是80後,這幾年90後也加入了,婚後一兩年就來辦離婚,有的甚至頻繁離婚。」賈奇英說,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對夫妻,大約二十七八歲,有過六七次婚姻登記記錄,「電腦上一個界面都顯示不完,還要翻頁」。
  • 3個離婚案例:男人女人,別輕易說愛,重建自信要避免感情誤區
    我給了他2個選擇,要麼和我離婚,要麼和她斷了聯繫。我以為老公會和她分手,沒想到他提出了離婚。後來我才知道,那個女人也給了他2個選擇。他終究是不愛我了,選擇了那個女人。他們已經結婚,快有孩子了。離婚後的我很悲痛,我不僅沒有了愛情,連家庭都被那個女人搶走了。我很想證明自己還有魅力,我開始主動追求愛情。
  • 我採訪了100個女生:為什麼選擇不結婚?這就是理由!
    是什麼原因讓越來越多的人不想結婚了呢,凱哥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做了個小調查,來聽聽大家不結婚的理由是什麼吧。 @ 阿語  女  24歲我覺得自己還小呢,剛剛大學畢業沒多久,我還沒準備好,為什麼要那麼早結婚呢?
  • 「離婚後,我們又住在了一起」人到中年,連離婚的資本都沒有
    大學時,我和菲菲關係不錯,只是這幾年她忙於結婚生子,我們才慢慢少了聯繫。畢竟有些感情底子,一頓飯後,我們很快便又熟絡親密得仿佛回到了大學期間,兩個人擠在一張小床上,肩並肩躺著互相傾訴女兒家的心事。我這才知道,由於前夫只顧自己瀟灑舒坦,缺乏對家庭的責任感,從不主動分擔家務,不幫忙照顧孩子,多次溝通無效後,心灰意冷的菲菲已經和前夫在半年前辦理了離婚手續。
  • 90後夫妻剛生完孩子就離婚,判決書瞬間刷爆朋友圈!
    原、被告自由戀愛後登記結婚,女兒王小某系二人愛情的結晶,雙方理應倍加珍愛,共同將女兒撫養長大。原、被告現在正處於婚姻的磨合期,在從個人向父母轉化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問題,雙方應正確面對這些問題,互相體諒、互相幫助,共同將自己融合到新的家庭生活中。
  • 離婚大數據:7成的離婚由女人提出,男人為什麼不願意輕易離婚?
    婚姻折騰到最後,你會發現,無論是白玫瑰還是紅玫瑰其實都一樣,男人都說女人現實,但在婚姻裡,最現實的其實是男人,他們拖著不離婚,無非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儘管人前風光無限,人後的憋屈與狼狽只有他自己知道,不僅生的孩子不能跟自己姓,公司的財政大權還全部被太太掌握著,每次吵架妻子總會跟他強調,這片江山是自己家打下的,為了找到男人的自尊,他在外面找人生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孩子。
  • 小夫妻帶婆婆度蜜月,假還沒完吵著要離…理由讓人抓狂
    第一批90後加入離婚大軍:閃婚閃離導火索多為小事蜜月帶上婆婆假沒度完就吵著要離婚陽陽和小軍去年10月結婚,婚宴辦完後,兩人打算去歐洲度蜜月。他們都是90後,且都是獨生子女,自理能力極差,婚宴的一切事宜都是能幹的婆婆一手操辦的。小夫妻經常丟三落四,婆婆王女士實在不放心他們的蜜月行,徵得兒子兒媳同意後,跟他們一同前往。然而,出國沒多久,陽陽就發現了大問題。在歐洲旅行,喜歡各種奢侈品包包、衣服的她早就想好要買買買,開啟快樂的瘋狂購物模式。
  • 論女人獨立的重要性:我的90後大學室友,結婚不到一年離婚了
    02@MM 燕子 94年 全職太太燕子,是我的大學室友,母胎單身的她在我印象中是對感情最不屑的一個,但沒想到大學畢業沒多久,她是第一個給我們髮結婚請柬的人,由於她和對象是閃婚的節奏,我們整個大學宿舍的小夥伴都震驚了,同時也送上了美好的結婚祝福。
  • 第一批90後加入離婚大軍:戀愛看感覺,婚姻看細節
    後加入離婚大軍#這個話題,嚇得我整個人懵了:別的90後已經開始離婚,我卻還是單身狗,是不是已經跟時代脫節了?如今離婚率節節攀升,越來越多像我這樣的90後陷入了「恐婚焦慮」之中,我有一個朋友已經到了那種聽到「結婚」這2個字就開始缺氧頭暈的狀態。確實,婚姻並不是像動畫片說的那樣:王子和公主最後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現實生活中那些用柴米油鹽堆砌出來的細節,才是考驗婚姻的重重障礙。
  • "一個離婚的90後的哭訴:寧錯晚嫁,也別嫁錯"
    上個月,我大學學妹曉雯離婚了。91年的妹子,今年也才26歲,卻已經結婚4年,生了一個寶寶,又離了婚。曉雯的前夫是她在讀大學時相親認識的,一畢業就結了婚。我當時問她想好了嗎?她說沒感覺,反正是家裡安排的,這個人也不討厭,曉雯爸媽說,結婚嘛,條件合適就行了,跟誰不是過?曉雯就稀裡糊塗嫁了。結果婚後兩人矛盾越來越多。
  • 2020中國婚姻調查報告:90後離婚率高達56.7%,責任在父母身上
    本以為老一輩是離婚率最高的群體,畢竟忍了一輩子,走到人生後半部分不想忍了實屬正常。結果沒想到反被適婚年齡的年輕群體搶了先,這不禁讓人好奇,為何現在的婚姻長久率越來越低呢?面對質問,90後也委屈,給出了種種理由來推卸離婚的責任,高舉理由榜首的更是條條狀狀都跟父母有關,一起來看下吧。
  • 一個35歲的離婚男人:我花了100多萬結婚,最後卻以離婚收場!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用在婚姻上面再合適不過了。婚姻這種事,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開開心心結婚,就有人悽悽慘慘離婚。離婚的形式,原因五花八門,但最慘的莫過於明明對自己的婚姻十拿九穩,卻還是離婚了。比如下面這個讀者,自以為婚姻會一帆風順,可是婚姻卻給了他致命一擊。東林老師:我是個35歲的老男人,這個年紀離婚,你應該覺得很可笑吧?
  • 90後單身人數達1億:為何90後寧願成為剩男剩女,也不願結婚了?
    2020年已經過去一半了,對於90後來說,最大的已經奔30了。據調查,目前90後的結婚率不到10%,似乎90後都不太願意結婚,寧願做大齡剩男剩女。根據調查顯示,超過50%的人90後對於結婚都是抗拒的,所以目前還沒有結婚的單身90後人數已經達到了1億。
  • 80後離婚調查: 這一代人的愛與罰!
    結果,這個問題沒談攏,存款計劃最終流產。  夫妻兩人都不願低頭,一度關係鬧僵。有幾次,顧良還是開車3小時去丈夫所在的城市,卻不願意主動告訴丈夫,在新房裡孤零零地過個周末,再自己開車回來,「當時我認為,自己是在做正確的事情,而他不是應該主動回到自己家嗎?」  如今,離婚後的顧良偶爾反省自己,是不是太苛刻了,姿態是不是應該放低一些?
  • 80後離婚調查: 這一代人的愛與罰
    兩人計劃要孩子之前,曾討論過存款計劃。丈夫說,自己每月存五千元錢,顧良存三千。顧良是公務員,每月收入不過三千多點,表示反對。丈夫堅持,如果顧良不存,他也不存。結果,這個問題沒談攏,存款計劃最終流產。夫妻兩人都不願低頭,一度關係鬧僵。
  • 90後已加入離婚大軍,小夫妻相識18天閃婚3月後閃離
    不過這次,被催婚的「80後」可以稍微喘口氣,最近的熱搜,被「90後」離婚大軍佔據了!啥?「80後」還沒找到對象,「90後」們都開始鬧離婚了?!這源自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3月22日發布的離婚糾紛大數據。該數據分為案件審結情況、當事人特徵、案件特徵等3個部分。其中,2017年年度一審審結的離婚案件,較2016年略有上升,為140萬餘件。
  • 現在的90後,為什麼都不想結婚了
    就連加微信的機會都不給,給他介紹醫生,她說她喜歡兵哥哥,給她介紹兵哥哥,她說想離家近點,給她介紹近點的,她說喜歡少數民族,總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無疑讓人覺得她是心理有問題,因為每次提起介紹對象時,這個一向安靜,喜歡保持著笑臉,話少的姑娘,會大發雷霆的掛掉父母的電話。任母親在電話裡,如何說,都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