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建立氣腹:
根據病史並查體雖然可以推測有無盆腹腔粘連,但是,粘連程度術前很難預測。重度盆腹腔粘連可以導致氣腹或(和)穿刺失敗。應避免無氣腹直接穿刺。最好先建立氣腹,假若氣腹失敗,說明臍部周圍腹膜和器官有緻密而廣泛的粘連,可考慮中轉開腹手術,並需注意檢查有無氣腹針造成的腸管和血管損傷。也可以再嘗試從Palmei點(左鎖骨中線肋緣下3 cm)進入腹腔建立氣腹。
2.選擇適當的Trocar穿刺點:
腹腔鏡手術中40%的腸損傷是由第一Trocar穿刺造成的[17]。因此,如何能有效而安全地放入第一Trocar,不但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而且也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建議氣腹成功後再行Trocar穿刺。有腹部手術史的患者,原腹壁切口下方若有腸管或網膜粘連,往往距離原切口不超過2~5 cm,所以,應儘可能選擇距離原切口瘢痕2~5 cm以外做第一穿刺孔[18]。對於接受過多次腹部手術,尤其是曾有穿過臍部手術的婦女,如採用李-黃點做Trocar置入將可避開腸粘連位置,降低腸損傷的發生率[19]。為安全起見,氣腹形成後用10 ml注射器帶針頭刺入Trocar準備穿刺的部位周圍,刺入腹腔後邊退針邊抽吸,若抽出液體表明有腹壁有腸管粘連,應尋找其他部位穿刺。
3.分離粘連時應仔細辨認組織結構:
發現粘連時應仔細辨認腸管是小腸還是大腸以及腸管的走向和粘連程度。腹腔鏡下松解粘連,粘連稀疏時用剪刀銳性分離,腸管緻密粘連也以剪刀分離最安全。組織或器官間粘連有足夠安全的距離時可以使用超聲刀分離。稀疏粘連或非重要器官間的粘連也可以使用單極電凝分離。使用能量器械分離粘連時要仔細辨認解剖,尤其是腸管的走向,經過嚴格腸道準備後腸管可以變得細而薄,夾雜在粘連的大網膜中間或粘連帶內時,要特別留意觀察避免損傷。分離粘連應先易後難,先上後下,先前後後,儘可能恢復原有的解剖關係。
如果腸管與腹壁有緻密粘連,強行分離損傷風險較大時,我們的經驗是打開粘連周圍的正常腹膜,從腹膜外將粘連腸管連同腹膜一併游離。如果是腸管與子宮緻密粘連,可以考慮剪去少許粘連處的子宮組織以保證腸管安全。
膀胱與子宮下段粘連緻密,下推膀胱困難時,將子宮充分向盆腔正中上舉,先由兩側膀胱角處緩慢鈍性分離膀胱後壁與陰道間隙,準確辨別膀胱形狀位置後,無損傷鉗夾持膀胱,銳性剪開粘連帶,下推膀胱。
直腸子宮陷凹完全消失時超聲刀為手術首選的器械,鉗尖對準子宮後壁方向燒灼,並邊燒灼邊將直腸向下方推移。由於盆腔粘連,輸尿管有穿行於粘連帶緊貼宮骶韌帶、並附著於子宮下段的可能,術前必須清楚了解輸尿管走向,必要時先將部分輸尿管游離。
遇到膿腫合併嚴重粘連時,分離粘連更要小心,如果發生大範圍結腸或直腸損傷,可能需要腸造瘻來處理,這樣可能增加醫療糾紛,因此,必要時可以先將膿腫切開引流,以後視病情發展再決定下一步的治療。子宮切除術後的包裹積液(尤其是左側)手術可能非常困難,直結腸經常粘連覆蓋在包塊上,合併內異症時粘連更緻密,甚至像炎性或浸潤性粘連;分離粘連最好從上向下,從外向內,如果是切除附件,可以從腹膜外游離,暴露輸尿管,切除全部的輸卵管和卵巢組織。
4.術畢檢查有無損傷:
術中最常見而嚴重的器官損傷是腸管和輸尿管損傷,患者預後與是否延遲損傷的治療密切相關。嚴重腸粘連分離後,應仔細觀察腸管創面,肌層有損傷的可以用0/3可吸收線縫合漿肌層,黏膜損傷的需要全層縫合,或再縫合漿肌層加固。深部浸潤型內異症(DIE)術畢可以行直結腸充氣試驗,先向子宮直腸陷凹內注入衝洗液,用腸鉗輕壓乙狀結腸,再經肛門往直腸內注入空氣,如果有氣泡出現說明腸管有損傷,需行修補。術中輸尿管損傷多見於重度內異症、DIE手術,一旦懷疑輸尿管損傷,應立即進行膀胱鏡檢查和輸尿管鏡檢查:若輸尿管鏡檢查見輸尿管壁非橫斷性損傷,如果輸尿管黏膜組織存在熱效應導致缺血和小於管壁直徑1/2的損傷,應立即置入雙"J"管;雙"J"管置入失敗或不能經置入雙"J"管治癒的損傷,需要進行輸尿管修復手術,如輸尿管損傷局部縫合、端端吻合及輸尿管-膀胱植入吻合。縫合後均需要置雙"J"管1~ 3個月。
5.預防再粘連的形成:
粘連的治療一直是臨床上的一大難點,粘連松解術後再次粘連的發生率為55%~100%,所以,對於粘連的"防"重於"治"。在腹腔鏡手術中有效減少或避免粘連的形成應採取以下具體措施:精細操作避免意外損傷;縮短手術時間;術中徹底止血並確保電凝的安全性,使用對周圍組織損傷較小的電凝、電切器械,儘量減少對腹膜及周圍組織的損傷;儘量減少CO2灌流量;使用可吸收縫線,儘量減少將異物導入腹腔內;減少感染;控制光和熱能,減少組織乾燥[8,20]。儘量選用直徑小的Trocar,減少穿刺孔的數量[1],術後可使用防粘連製劑(如幾丁糖、透明質酸鈉、氧化再生纖維素等)預防粘連再形成[6,21]。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類藥物能減輕盆腹腔粘連的程度[22]。有內異症病史的患者手術野粘連較重,如果估計腹腔鏡手術非常困難,可先用GnRH-a治療3個月。沒有證據提示抗炎藥物及腹腔衝洗可以減少術後粘連[23]。
6.重度盆腹腔粘連的腹腔鏡手術後護理:
有舉宮操作、剔除病灶時穿透宮腔或同時行亞甲藍通液檢查者按照規定應用抗生素。腸損傷修補者應用第3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留置導尿管術後保留24~48 h。腹腔引流管必須保持通暢,引流液不多時可將引流管拔出1~2 cm觀察,引流液呈草黃色時拔除引流管,直腸損傷修補者通大便後再拔管。
總之,手術醫師應該重視粘連,腹腔鏡手術前懷疑有重度盆腹腔粘連時應做好充分的評估和準備,選擇適當的Trocar穿刺孔,術中仔細辨認解剖結構,儘量避免損傷,一旦發現損傷應及時處理。此外,可以通過提高手術技巧和使用防粘連製劑來預防粘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