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王羽佳鋼琴演奏的朋友們應該都會感知到她的演奏不僅有女性的細膩和溫柔,也兼具男性的力量與張力。雙面統一的風格,常常給聽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聽盛宴。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她能夠在眾多鋼琴演奏家裡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熟悉王羽佳的朋友們都知道,王羽佳能擁有強大的演奏技巧,少不了一如既往的堅持,從小打下的基礎是她一直進步的助力。
▼王羽佳10歲時演奏《莫扎特奏鳴曲k545》
都說名師出高徒,提到王羽佳不得不提她的中國恩師凌遠。王羽佳從七歲開始就跟著凌遠老師學習,從最基礎的樂理知識到鋼琴技巧、音樂風格等,都離不開凌遠老師的啟蒙和拓展。
作為鋼琴界的泰鬥級人物凌遠,她既是鋼琴演奏家,又是優秀的教育家,在她近50年的教學生涯裡,她孜孜不倦地探索和研究各種鋼琴教學方法,為學琴者帶來了很多新的思路。
她最為出名的教學方法就是手指的獨立性訓練。她曾說,「一定要把手指的獨立訓練出來,否則樂感再好也是徒勞。」
由於,鋼琴對於手指的靈活度要求更高,即「指哪兒打哪兒」。但由於絕大多數的初學者,其手指結構和鋼琴彈奏的要求並不相符,因此在學琴的過程中,手指不活泛成為了突破更高演奏技巧的阻礙。因此,在凌遠老師看來,手指的獨立訓練是學琴者的基本功之一。
▼王羽佳演奏《野蜂飛舞》
既然手指的獨立訓練對於打好鋼琴基礎如此重要,那應該如何進行具體訓練呢?一般來說,對手指的獨立性訓練比較有效的方法有兩種:5指的非連音練習和保留音練習。
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先生說過「每個手指的支撐站立是鋼琴彈琴的基礎,尤其在鋼琴初學過程中要格外注重每個手指的單獨訓練。」
五指,顧名思義是我們的五根手指,非連音屬於斷音,即沒有和其它的音連起來演奏。5指的非連音練習就是五根手指進行斷音訓練。
首先是力量型的拇指,憑藉力量可以順利完成連續飽滿圓滑而無間斷演奏的鍵盤轉移;第二是靈活性的食指,可以彌補大拇指的不足之處;第三是結實有力的中指,最有支撐力也最有爆發力,可以調節前後兩根手指的發力位置;第四是無名指,靈活性最弱,力度也較差,要著重進行練習;最後是短小的小拇指,需要進行靈敏度和力量的練習。
進行五指的非練音的練習需要注意:
1、彈奏的時候速度要放慢。
2、利用手臂的力量帶動手腕和手指提起來。
3、彈奏時,手指要撐好手腕的重量。
4、要充分利用手臂的自然力量下落到琴鍵上。同時手掌不塌陷,手腕放平,不要拱起也不要下壓。
在鋼琴教學中,保留音練習是一種常見的手指訓練方法,這個方法可以有效地訓練手指的獨立性,提高手指的穩定性和手部肌肉的控制度。
保留音練習,乍聽給人感覺很神秘,很複雜的樣子,其實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把自己的五根手指在一定的鍵盤位置上無聲按下,保證每根手指穩定之後,依次從大拇指開始抬高一直到小拇指。每根手指按下前,一定要注意重心的穩定。
當大拇指首先按下,手指抬高於手背,以指甲側面部分擊鍵,與琴鍵成45度,放鬆並垂直抬起和放下。其他各手指都要求指尖立穩,等待下一次發力。
進行保留音練習時一定要把握好力度,手在抬起來的時候力氣不能太大,速度也不能太快,因為速度和力量不均勻會導致肌肉緊張,彈奏出的聲音不悅耳。在指尖下落時發音要集中,下鍵之後要注意肌肉放鬆,要輕鬆靈活。
學琴者通過5指的非連音練習和保留音練習,讓手指在不斷的練習中提高了靈活性,同時可以通過練習《哈農》、《車爾尼》等,為鋼琴彈奏打下堅實基礎。
羅馬並非一日建成,手指的獨立訓練也不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秘訣還是在日常規範化的練習中養成手指進行獨立訓練的習慣,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並且堅持下去,這樣才能讓每一根手指都能夠在琴鍵上靈活起舞,讓彈奏更加遊刃有餘,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