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綬的人物畫不是歷史的實錄,他畫的是他的人生,他的生命體驗

2021-01-12 水墨畫家陳莊

中國畫以線造型,「六法」中將「骨法用筆」置於「應物象形」之上。早在魏晉隋唐時期,鐵線描、蘭葉描、遊絲描和琴弦描等技法已十分成熟。

陳洪綬的畫在線描、勾勒方面,善於從篆、隸書法中提煉出極富表現力的因素,線條的運用,或若行雲流水,或若春蠶綿綿吐絲,或若折鐵頓挫方硬,真實而美妙地展示了所繪物象的質感、量感、空間感、運動感和韻律感。

在人物畫中,他以剛勁、曲折的鐵線表現武士,以飄逸、灑脫的筆法描繪隱者,以淡雅、細柔的描法畫仕女兒童;在山水、花鳥畫中,他以凝重蒼潤的用筆畫山石、樹幹,以細勁流暢的筆法描繪花卉蟲草,濃淡疏密,各臻其美,氣概成章,意蘊無窮,給人以強烈的審美感受。

——賈關法

陳洪綬的作品有一種強烈的高古境界,它似乎只對永恆感興趣,他的目光正像他畫中的主人一樣,手持酒杯,望著遠方,穿過紛紛擾擾的塵世,穿過迷離的歲月,穿過冬去春來、花開花落的時光隧道,來到一片靜寂的世界,在這裡青山不老,綠水長流,芭蕉葉大梔子肥,這裡的一切似乎都靜止了,滄海莽莽,南山峨峨,水流了嗎,又未曾流,月落了嗎,又未曾落。這是一種亙古的寧靜,陳洪綬通過他的畫面切入了永恆。

陳洪綬的人物畫不是歷史的實錄,他畫的是他的人生,他的生命體驗。他有很好的人物造型能力,卻痴迷於將人物變形,往往在處理上突出人物頭部的比例,人物的臉部幾乎沒有笑容,沒有平常人的神情,一樣的神情古異,淡不可收。

人物活動的場景和現實的空間有很大的距離。他生活在自己的幻象世界中。 作為一個畫家,陳老蓮一生似乎和馨香世界結下不解之緣,尤其晚年他遁入空門之後。

沉浸在他的藝術世界中,你會覺得,一剪寒梅似乎永遠在他的藝術世界中綻放著。這是他的畫面的常有道具,也是他人生的道具。這是陳老蓮性靈的風標,也是他的藝術的徽記。真像《紅樓夢》所說的,這位藝術家似乎吃了冷香丸。他的作品總有悽美的格調,具有冷豔的色彩。

——朱良志《生命清供》節選

綜觀陳洪綬在人物畫上的成就,壯年時已由「神」人「化」,晚年則更爐火純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誕、變形,線條清圓細勁中又見疏曠散逸,在「化」境中不斷提煉。直到近代,陳洪綬的作品還受到魯迅的極力推崇。魯迅早在壯年就著手於陳洪綬作品的搜集,晚年還預備把他的版畫介紹出來。這一切,都說明了陳洪綬是中國藝術史上一位光彩熠熠的偉大畫家。

一、在中國美術史上,獨立創作一組個性極強的歷史人物而達到特殊效果的,《水滸葉子》是顯著的裡程碑;

二、誇張的人物造型是基於深刻的精神氣質性格特徵,他的想像力在此顯示出極強的說服性,葉子成為他人物畫作風的有力說明,而且解釋了為什麼對後世有如此大的影響;

三、他利用各種作畫技法適應不同題材,如用折筆或粗渴之筆表現英雄、細圓之筆表現文士美人、用遊絲描表現高古,成為中國傳統人物畫法的豐盛寶庫。陳洪綬一生秉性孤傲倔強,吞恨而終。他是一位擅長人物、精工花鳥、兼能山水的繪畫大師,與北方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當代國際學者推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等作品集。

陳洪綬(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雲門僧。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今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

相關焦點

  • 陳洪綬|他的畫如筆底項羽,畫外荊軻
    若說到畫,明末清初畫家陳洪綬最得亦劍亦簫之妙,他的畫可以說是筆底項羽,畫外荊軻,幽冷中有劍氣,放曠中有簫心。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晚年又號悔遲等,浙江諸暨人。畫中多狂士,陳洪綬就是一個狂者,他少負才情,不到二十歲畫名就享譽大江南北。
  • 陳洪綬:人生苦惱,從來不在錢上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術史,就是美的歷史的意思。  「賞美」融入基因,化為血脈,一代一代傳下來,養成了我們的讀圖習慣。有一天忽然看到有人居然把人物畫得不那麼美,甚至有些怪異,那驚訝的嘴巴,便要張得大大的了!
  • 朱良志:一剪寒梅似乎永遠在陳洪綬的藝術世界中綻放
    陳洪綬《乞士圖》這幅畫打動我的地方,是對生命的詠嘆。陳老蓮所表現的也不僅是對舊日王朝的眷戀,我覺得注入的是對人生的把玩。時光如列車在奔馳,生命如窗外的風景一閃而過,即使是如花美眷、如醉人生,即使是位極王尊、美至天仙,都在似水流年中蕩滌,惟剩下一些記憶的碎片。每個人都是人生舞臺的演出者,又是這舞臺永遠的缺席者。
  • 中國古代線描人物畫歷史沿革
    在上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歷代藝術家對於線描進行了艱辛的藝術勞動,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線描藝術,留下了無數的優秀白描作品,使之舉世矚目,在世界美術領域中獨樹一幟,並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也是其他畫種無法取代的。
  • 英國畫家查爾斯·唐尼利夫,畫動物很逼真,但他的人物畫更精彩
    唐尼利夫,油畫《牛市場》他的動物畫大多是科普讀物的插圖,正兒八經的寫真描繪,很難體現畫家的風格,他自由創作的人物畫才真實展現他本人的畫風。我們可以看到,女孩的五官畫得很精緻,其次是手、翻領和袖子的襯毛;衣服和帽子畫得很概括,次要的衣紋、褶皺都被略去,只畫幾條主要的大衣紋。在這裡,橙子和帽子的顏色呼應,成為這幅畫的活躍色塊。
  • 畫風雅致,有濃鬱中國古風韻味,他的人物畫值得細品
    畫風雅致,有濃鬱中國古風韻味,他的人物畫值得細品圖/陳洪綬 文/秋香陳洪綬,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人,知名書畫家、詩人。他水墨、花卉借有成就,同時還善於創作插圖,可展現出人物的精神氣韻。▲陳洪綬畫像畫風雅致,有濃鬱中國古風韻味,他的人物畫值得細品。今以《隱居十六觀》中其三訪莊、醒石、杖菊為例,探尋其人物功夫之獨到。
  • 陳洪綬 / 懂女人 愛女人的「好色」畫家
    荷花雙蝶圖清軍入關時,陳洪綬在浙東被擄,「急令畫,不畫。陳洪綬作品他對於那些豪強有勢力的「客」要買他的畫,無論怎麼恭敬,或施以強暴,他都「雖千金不為搦筆」。陳洪綬作品陳洪綬能詩文,善書畫,山水、花卉、人物皆佳,尤以人物畫成就最高。與崔子忠齊名,時有「南陳北崔」之稱。後與藍瑛,丁雲鵬,吳彬合稱「明末四大怪傑」。
  • 「老蓮」的人物畫,曾是那個時代的標杆,如今是否遭遇冷落?
    「老蓮」的人物畫,曾是那個時代的標杆,如今是否遭遇冷落?文/華勇陳老蓮,一個明清時畫壇上期如雷貫耳的大名,一個作品當時就一畫難求、現在起拍價上動輒千萬的國畫大師,一個晚年世道艱難卻絕不低頭的古人。他的一生頗具戲劇性。陳老蓮,原名陳洪綬(1598年至1652年),號老蓮。
  • 陳洪綬:賞心不過三兩支
    明代畫家陳洪綬(1598-1652),字章侯,號老蓮,是浙江著名的畫家,花鳥、人物、山水皆精。明代插花藝術在文人中是很流行的,陳洪綬就是這麼一個熱愛插花的文藝青年,他的作品裡有大量的插花圖。包括瓶菊,瓶梅,瓶荷,過年的歲朝清供等等,其往往只取兩三枝,以樸素清雅為原則。還有就是在許多表現文人、仕女活動的人物畫中作為襯景出現。
  • 中國傳統人物畫法,豐盛寶庫陳洪綬
    陳洪綬(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雲門僧。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今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 年少師事劉宗周,補生員,後鄉試不中,崇禎年間召入內廷供奉。明亡入雲門寺為僧,後還俗,以賣畫為生,死因說法不一。
  • 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任伯年的繪畫特點與人生經歷
    縱觀我國歷代藝術史,大概每隔兩百年便會出一個傑出的人物,那麼在人物畫方面,我們知道從陳洪綬以後可能就是陳伯年。所以他的出現使中國人物畫開創了一個新的面目,與此同時,任伯年也奠定和締造了海派的基礎和他的高度。
  • 他創造的「病態美人」仕女畫,開一代人物畫之風
    其中有一位清代仕女畫的代表人物,他的繪畫是清代仕女畫的典型,最具有代表性也最具有時代性,這就是本期的主角——費丹旭。費丹旭:(1802年1月29日—1850年12月4日),清代畫家。字子苕,號曉樓,別號環溪生、環渚生、三碑鄉人、長房後裔,晚號偶翁,烏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人。著有《依舊草堂遺稿》1卷。事跡收錄於《墨林今話》、《海上墨林》、《桐陰論畫》、《清畫家詩史》。
  • 設色清麗雅致,線條精煉流暢,一代大師陳洪綬13幅花鳥畫欣賞
    《荷花雙蝶圖》,一代大師陳洪綬花鳥繪畫作品欣賞。陳洪綬一生秉性孤傲倔強,吞恨而終。他是一位擅長人物、精工花鳥、兼能山水的繪畫大師,與北方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他是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
  • 他畫畫只用紅色鉛筆,卻畫出逼真的人物畫,視覺衝擊力很強
    他畫畫只用紅色鉛筆,卻畫出逼真的人物畫,視覺衝擊力很強若是讓你畫一幅畫,你一定會仔細構想所畫的物體和構成他們的顏色,並且在腦海中不停的進行顏色的搭配,以達到你心中設想的最高期望。但是刨開顏色,倘若你只用一種顏色的筆來進行畫畫,你能夠畫得非常好嗎?這聽起來似乎有些困難,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像艾斯特一樣,只用紅色鉛筆就能夠畫出逼真的人物畫來。用紅色的鉛筆來進行作畫,畫人物肖像,這聽起來似乎十分困難。因為在繪畫的過程中,每一塊地方尤其是人物的各種五官、臉部結構都需要不同的筆觸來進行勾勒,這樣才能夠使人物表現得更加立體。
  • 中國的絲綢服飾:絲綢與中國人物畫
    這些豐富的畫技法也說明了絲綢衣紋的多姿多彩。這些絲綢衣紋是與棉、麻以及現代化學纖維衣料的衣褶截然不同的,現代衣褶的描法也隨著纖維衣料的豐富而有所發展,從這一點看,絲綢的特點決定了古代畫技的發展。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叫曹仲達,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齊的一位畫家,以畫印度佛畫和人物像著稱,他來自西域,繪畫風格帶有異國色彩,到中國後又師法於中國南朝畫家袁倩,受到漢族藝術的薰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些經歷也使他的中國畫法功力深厚,而且富於個性,逐步形成了類似於佛教藝術手法「薄衣貼體」的風格,在中國繪畫史上被稱作「曹衣出水」,也被叫作「曹衣描」。
  • 美術研究|謝稚柳的白描人物畫考察
    所繪人物,融敦煌壁畫、宋代院體畫和明代陳洪綬遺韻於一體,大多筆致工整,賦色雅妍,如作於1943年的《臨敦煌觀世音菩薩圖軸》、作於1946年的《子猷看竹圖》和作於1949年的《四美圖卷》等均是典型例證。可惜他的人物畫並不多見,就存世的作品而論,不過數十件而已,這與其數百件甚至近千件的花鳥、山水相比,何止霄壤。在其人物畫中,白描畫更是罕見。
  • 徐裡,一位跨界的藝術家,畫油畫,也畫國畫,畫鍾馗,還畫仕女!
    看他的作品,能從中看到一個對生命存在意義虔誠地嚮往過、熾熱的愛過和不懈的追求、最後在他的感召下無言的沉入沉思之境的年輕畫家的靈性。他對物像賦予的抽象或寫意的宏觀景象,用來舒展出構想中的溢美神話圖景,同時以顧愷之的「以形寫神」當坐標,從而確立藝術之神韻超越寫實的美學價值。觀摩徐裡的眾多繪畫作品,可以看出他對抽象的表述始終區別於西方美學觀。他展示出的具有中國韻味、形神兼備的繪畫姿態,給物象附加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 陳洪綬丨人皆有癖,我癖在好色
    閒雅如意圖清軍入關時,陳洪綬在浙東被擄,「急令畫,不畫。刃迫之,不畫。以酒與婦人誘之,畫。」酒和女人,在陳洪綬看來並不有傷他的自尊和人格。朱彝尊在《陳洪綬傳》中說:「客有求畫者,雖罄折至恭,勿與。至酒間召妓,輒自索筆墨,小夫稚子,無勿應也。」陳洪綬的性格可貴之處,正在於不僅興之所至,為酒為妓而作畫,並樂於為「小夫稚子」、老卒寒士揮毫。
  • 藝術評論 | 劉左鈞:理想與觀念在人物畫中的外延
    他出身書香世家,新中國成立後初期便活躍於湖湘畫壇,名重當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其創作以人物繪畫為主,九十年代開始涉足寫意水墨畫,多次參加全國性畫展,以畫梅為發端,並涉獵人物、山水和花鳥畫,由工至寫,自成一派。 2010年入編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畫冊《畫壇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