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國人眼裡,是一個神奇的國家,神奇的國度,神奇的還有他們的恆河。
去印度的遊人驚奇的發現,印度恆河某些區域,裡面聚集了大量的埃及塘鯴,也就是國人所說的鯰魚。
一是埃及塘鯴是何許魚也?
埃及鬍子鯰,體色發黑,共有8條鬍鬚,又被人們稱為革鬍子鯰。這種魚不是原產於印度,而是原產於非洲的尼羅河水系,埃及鬍子鯰吃素食可以,吃肉食也可以,該魚存活率非常高,具有生長快、個體大、耐低氧的特點。
該魚雖然老家在埃及,但是到了印度,那是逆勢頑強生長,可以說在異國他鄉的印度恆河,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天堂。
因為印度恆河水,大家都知道,印度不管是生活垃圾還是工業廢水,或者是一些小動物的死屍,都喜歡往恆河裡面排放,雖然恆河在他們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但是他們確實對於恆河環境的保護,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國人相比差了不是一點點。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8須鯰魚真的是找到了生活的樂園,在這裡面瘋狂的生長,瘋狂的繁殖,加上沒有天敵,鯰魚又處在食物鏈的頂端位置,所以它們只能泛濫成災。
二是恆河裡面的另外一種魚
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恆河裡面的另外一個主角,它也是一種魚,一種讓國人不敢吃的魚。
一種清潔水質的魚,名叫清道夫,從名字上,大家就知道,它具有清潔環境的作用。
清道夫魚,根據它的體型和吃食習慣,大家又親切的叫它們為吸盤魚、垃圾魚、琵琶魚。
清道夫魚同埃及鯰魚一樣,都屬於外來入侵物種,不是印度的本地魚,原產於南美洲的各大水域之中。
三是清道夫魚的特點
幾乎只要有水的情況下,它就能存活。野外環境下,它們經常吸附在水草上,舔食青苔。清道夫魚的食量比較大,當常規食物不能滿足它們的胃口的時候,它們就會吃水中的魚卵,有時候還會吞食水中的魚苗,所以對於當地其他的魚類來說,這種魚是一種威脅。
而清道夫由於本身骨頭比較多,比較硬,所以幾乎是沒有什麼食肉魚或者動物能夠吃動它的,所以它的天敵幾乎沒有,一旦引進到異國他鄉,幾乎就會泛濫成災,對當地的生態鏈造成破壞。
這種魚目前在國內的一些沿海地區,數量比較多,有的水庫曾經打撈上來上萬斤的清道夫魚,可見它們繁衍的速度有多快,更讓人驚奇的是,這種魚已經侵入到長江流域,一些喜歡釣魚人,曾經就在長江裡面垂釣到過這類魚,此魚渾身長刺,魚的小嘴巴長在肚子下方,身上帶有斑點,據推測,這種魚可能是被人放生在長江之中的。
這種魚同鯰魚一樣,生命力頑強,根本不嫌棄是不是汙水還是髒水,要是汙水,剛好食物多,它們心裡估計樂乎著呢,它們天生就能清潔垃圾,比如國內很多人就用他們清潔魚缸。
按道理說,鯰魚都能在印度恆河泛濫,為什麼清道夫就不能了?
其實,清道夫本來要泛濫的,可惜的是,他們遇到了印度人的胃,都說國人是吃貨,吃遍天下美食,沒有什麼不敢吃,不管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面遊的,都能入了他們的口,但是偏偏遇到清道夫,著實下了它們一跳。
四是國人為什麼不敢吃?
1是外觀嚇人
俗話說,美食美食,至少吃的食物,外觀上要比較美,即使不美,也不能太瘮人,這種魚確實長得有點差強人意(並不是刻意貶低),嘴巴長在挨著肚子那邊,像一個吸盤一樣,比較嚇人,身上的利刺比較多,骨頭非常堅硬,讓人看了比較害怕。
2是肉少
估計很多人對這類魚不了解,這種魚能吃的地方非常少,全身都是堅硬的骨頭,能吃的部分,就分布在脊背兩側,只有兩條像肌肉一樣的魚肉可以供大家食用,可能大家會決覺得吃這種魚真的很索然無味,就像雞肋一樣,丟了可惜,食之無味,畢竟肉太少了。
3是不乾淨
因為叫清道夫魚,很多喜歡養殖觀賞魚的朋友拿它來只是清潔家裡面的魚缸的,它能吸食魚缸裡面的殘留物和垃圾,所以人們對它有一種偏見,認為這種魚就是吃垃圾的,你說這種魚,誰敢吃?就像恆河裡面的鯰魚一樣,估計送給大家,也沒幾個人敢吃。
五印度人卻敢吃
雖然國人不敢吃,但是印度人喜歡吃,這就是他們的特別之處,有遊人發現印度大街上發現居然有人在賣清道夫魚,著實嚇了一跳。
而且印度人還真比較喜歡吃這種魚,他們最喜歡的吃法,就是把這種魚拿來烤著吃,難怪當地恆河的這種魚不能像鯰魚一樣泛濫成災,原因則出在了印度人要吃這種魚,大家想像一下,印度的人口數量也是巨大的,如果一人吃一條,數量也是非常龐大的,所以清道夫魚真正的天敵,是當地人們,有了人的存在,他們想要泛濫幾乎沒有機會。
就像前幾年中國泛濫的小龍蝦一樣,都說小龍蝦很髒,很多下水道,排過汙水的河道很多這種小龍蝦,但是還是被國人吃得精光,導致現在的小龍蝦都是人工餵養繁殖,因為它們野外繁殖的速度趕不上國人吃得速度。
所以,任何東西和生物到底泛濫不泛濫,最終決定因素還是看人類,如果人們要吃,你數量再多,也會慢慢的被消化掉,導致最後,野外的數量越來越少,人們想吃,就不得不人工餵養了。
我是一個純粹的釣魚人,分享釣魚人自己的故事,介紹野外釣魚經驗技巧,為釣魚人呼籲自身的權益,寫得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共同交流學習進步,感謝您的閱讀和轉發!
聲明:「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或「全景視覺」,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