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公布 深圳位列前三

2020-12-16 騰訊網

12月1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阿里研究院與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0)》。同時基於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藍皮書課題組公布的2019年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顯示,深圳緊隨珠海、北京,位列第三。

該藍皮書指出,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尋找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綜合評價方法,既是聯合國千年目標之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新要求,也是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迫切需要。為此,課題組建立了一套科學而又簡約的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該藍皮書對2019年中國國家、省及100座大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數據驗證分析,進行了排名。結果顯示,中國可持續發展狀況穩步得到改善,經濟發展較為平穩,2010年-2018年總指標整體上呈現先降低再逐年穩定增長狀態。2016年到2018年三年間,經濟發展指標增長速度均在12%以上,進一步反映我國經濟結構在前幾年的調整轉型之後,經濟增長新動能得到恢復,經濟結構與經濟增長持續改善。此外,社會民生進步明顯,治理保護成效逐漸顯現,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仍有較大短板,消耗排放對經濟社會活動的影響依然較大。

圖1中國可持續發展指數總指標走勢(2010-2018)

同時,對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續發展狀況排名顯示,珠江三角洲的珠海、深圳及東部沿海部分經濟最發達地區的城市的可持發展排名依然比較靠前。綜合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珠海、北京、深圳、杭州、廣州、青島、無錫、南京、上海和廈門,其中珠海連續三年排名首位。

該藍皮書指出,經濟發展方面,位列第三的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經濟表現方面也一直是排名前列的城市之一,在2019年經濟發展質量領先城市排名中,深圳緊隨北京位居第二;在消耗排放方面,深圳等一、二線城市在資源有效利用和節能減排方面,如單位GDP水耗、能耗、單位工業總產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廢水排放量等指標方面表現突出,這些城市人口多、經濟活動頻繁、人均資源稀缺,普遍非常重視資源節約利用和消耗排放,並且擁有較高的排放控制技術,同時也有較大動力將高汙染物排放的企業轉移出本市,在2019年節能減排效率領先城市排名中,深圳緊隨北京位居第二。

另外,對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港澳臺地區,因數據缺乏,西藏自治區未被選為研究對象)的排名顯示,東部沿海省份和直轄市的排名在全國相對靠前,位居前十位的分別是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安徽、湖北、重慶、山東和河南省。其中,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天津等省份在經濟發展、社會民生、消耗排放、環境治理等方面表現佔優,而在資源環境方面稍顯劣勢。黑龍江、吉林、青海的綜合排名靠後,表明其可持續發展水平有待提高。北京、上海與浙江省分列前三強。中部地區安徽省排名最高,該省份從2018年的第十位升至2019年的第六位;西部地區除了重慶位列第八位,其餘的省份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均在前十名之外。

鑑於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要高質量推進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仍需出臺系統的應對方案,動態地保持經濟、社會、環境三者相互作用下有質量的平衡,推動中國經濟實現強勁、包容、可持續的增長。為此該藍皮書建議:

第一,立足內需構建國內大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推動國際循環,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第二,以綠色理念和「兩山」理論為統領,加強汙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第三,以數位化轉型為核心,通過創新驅動、科技引領,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第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全面經濟體制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第五,以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為主軸,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布局,激發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第六,以疫情防控為契機,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加快推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第七,以制度型開放為抓手,推動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

相關焦點

  • 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續發展排名公布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 12月1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阿里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共同發布了《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
  • 2020年中國大中城市營商環境評價:深圳上海北京居前三
    報告結果顯示,35個大中城市中,深圳、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杭州、南京、長沙、武漢等城市排名前十。與2018年的測算結果相比,營商環境前十城市的組成沒有發生變化,但其中的順序則略有調整。其中,北京憑藉著在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兩項指標上的高得分,超越廣州,從此前的第四上升至第三,廣州則順延至第四名。同時杭州上升了一位,超越南京排名第七,南京下滑至第八,其他前十城市的位次則沒有變化。深圳再度位列35個大中城市營商環境指數排名第一。
  •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深圳位列第九 中國三個城市躋身前20
    而在過去5年間,亞洲、歐洲、北美洲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穩步一同上升,南美、非洲、大洋洲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則相對下降。   深圳在經濟競爭力排名中位列全球第9,這也是中國城市取得的最好排名。其他進入全球排名前20的中國城市還包括香港和上海,分別位列第11名和第12名,北京則位列第21名。
  • 深圳首次躋身 可持續競爭力全球前十
    深圳在2020年的可持續競爭力由去年的第19位躍升至第9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名,也是內地惟一闖入前十的城市。看點01深圳在三項指標上名列全球前十報告顯示,全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榜單中,深圳位於第9。前20強的城市分別為紐約、新加坡、東京、倫敦、慕尼黑、舊金山、洛杉磯、巴黎、深圳、聖何塞、香港、上海、法蘭克福、波士頓、都柏林、維也納、杜塞道夫、斯圖加特、漢堡和西雅圖。全球可持續競爭力榜單中,深圳也位於第9。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東京、新加坡、紐約、香港、倫敦、巴黎、舊金山、巴塞隆納、深圳、大阪。
  • 深圳首次躋身可持續競爭力全球前十
    深圳在2020年的可持續競爭力由去年的第19位躍升至第9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名,也是內地惟一闖入前十的城市。深圳在三項指標上名列全球前十報告顯示,全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榜單中,深圳位於第9。前20強的城市分別為紐約、新加坡、東京、倫敦、慕尼黑、舊金山、洛杉磯、巴黎、深圳、聖何塞、香港、上海、法蘭克福、波士頓、都柏林、維也納、杜塞道夫、斯圖加特、漢堡和西雅圖。全球可持續競爭力榜單中,深圳也位於第9。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東京、新加坡、紐約、香港、倫敦、巴黎、舊金山、巴塞隆納、深圳、大阪。
  • 前10月國內主要機場吞吐量排名:廣州、成都、深圳排名前三 _ 證券...
    廣州白雲機場若保持1-11月的復甦勢頭,年末或成為國內旅客吞吐量最高的機場,並有望在這一數據中排名全球第1。成都雙流、深圳寶安機場排名有望上升到2-3位,而過去數年排名全國前兩位的北京首都和上海浦東機場,則將和昆明長水機場爭奪5-7位的排名。
  • 經濟競爭力,深圳晉級全球TOP10;國際聯繫度,廣州排名全球第12
    03經濟活力指標全球前20強城市、及國內城市經濟活力是評判一個城市經濟發展能力和潛力的重要指標,是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活力競爭力指數涵蓋經商便利度、產權保護度、青年人才比例、經濟增長率及勞動生產率五個分項指標。經濟活力指標全球前20強城市如下:
  • 全球城市持續競爭力榜單發布:深圳全球第九,青島排名上升!
    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透視人類文明時空演進》(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公布。深圳在2020年的可持續競爭力由去年的第19位躍升至第9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名,也是內地惟一闖入前十的城市。
  • 在建購物中心面積全球排名:上海成都深圳排前三
    全球在建購物中心面積最高城市(前20位)  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中國零售業市場  在最新一期世邦魏理仕發布的《中國物業投資指南之零售物業》報告指出,目前中國零售業發展的機遇主要有三個在機遇存在的同時也有一些挑戰,首先是「供過於求」,根據世邦魏理仕數據統計的《2014年至2016年間全球在建購物中心面積最高城市(前20位)》,中國城市佔據13席,包攬前三名:上海和成都在建購物中心面積高達330萬平方米及320萬平方米,為全球所有城市之最,而深圳則排名第三,在建購物中心面積達到260萬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的零售項目空置率最高已達40%,風險慢慢顯現。
  •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深圳晉級前十,廣州排第幾?
    全球可持續競爭力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東京、新加坡、紐約、香港、倫敦、巴黎、舊金山、巴塞隆納、深圳、大阪。其中,深圳在2019年的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為第19,此次上升10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名。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總體有所上升,可持續競爭力整體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但頭部城市呈上升發展趨勢。其中,排名中國內地城市第一名的深圳進步非常顯著,從前20一躍進入前10。同時,深圳還在全球經濟活力指標前10強中排名第5,而決定這一指標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青年人口數量。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競爭力呈現深圳、香港、廣州三大中心引領狀態。
  •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 2019大排名:重慶超越天津、杭州 | 財見觀察
    北京連續4年蟬聯綜合排名首位,上海排名第2位,深圳排名第3位。「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9」綜合排名前十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杭州、成都、天津、南京和武漢。當然,將二氧化碳納排放量這樣一個重磅指標納入評價體系,對綜合排名,特別是對環境排名必然性地產生了一定影響,引發了一定波動。「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9」環境排名前十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上海、廣州、林芝、昌都、廈門、三亞、北京、日喀則和海口。深圳連續4年蟬聯環境大項冠軍。上海和廣州分別從2018年的第8位和第7位躍進到本年度的第2位和第3位。
  • 中國城市教育服務產業發展指數排名公布
    南方網訊 12月19日,2020北京師範大學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珠海舉行。論壇發布了《中國教育服務產業發展報告2020》,並公布中國城市教育服務產業發展指數二十強,其中深圳、廣州、珠海位列前十。 報告顯示,中國教育服務產業鏈較為完整。
  • 深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三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建立。40年彈指一揮間,南海之濱的深圳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強。在「深圳速度」「深圳奇蹟」中,深圳財政一直是重要體現,也是重要支撐。記者了解到,1979年深圳財政收入合計1721萬元;2019年深圳轄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9424.2億元,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3773.2億元,繼續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三。雖然今昔因財政統計口徑等變化而無法直接類比,但財政收入的巨大提升依然一目了然。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初期,由於經濟基礎薄弱,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
  • 安克創新位列Marketplace Pulse 100榜首
    近日,美國權威電商研究和數據分析機構Marketplace Pulse在其官網上發布了2020年的年度榜單「Marketplace Pulse 100」,中國出海品牌企業安克創新位居該榜單的首位。「Marketplace Pulse 100」榜單是Marketplace Pulse對電商市場生態系統最重要的企業,結合公司規模、募資情況、預估用戶群和行業影響力的綜合排名,每年公布一次,是美國市場電商領域最權威的排行榜單之一
  • 深圳證券業協會發布深圳證券公司2019年發展情況報告:深圳券商各項...
    深圳證券公司2019年年末總資產17,112.43億元,同比增長17.53%,全國佔比23.58%;扣除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後的總資產14,214.06億元,同比增長14.19%,均位列全國首位。年末淨資產4,199.65億元,同比增長6.16%,全國佔比20.84%;淨資本3,291.88億元,同比增長3.29%;註冊資本910.69億元,同比增長1.80%,均排名全國第二。
  • 全球學術機構排名:中科院全球第一,22所國內大學進前100名
    近日,Nature指數公布了最新的大學/機構學術排名,評估周期為2019年6月1日到2020年5月31日。經過數據的觀察和對比:在綜合排名中,中學科學院位居榜首,在國內大學也是排在第一。另外有22所國內大學/機構成功的挺進了全球前100名,真是可喜可賀,我國的教育每一年都有著顯著的結果。其中山東大學首次進入前100強中,更有多所大學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份榜單!最大的亮點就是中科院大學位列榜首,超過了許多世界頂級大學/機構。
  • US News2021世界大學排行榜:深圳大學位列中國內地第32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1日訊(記者 金洪竹)10月20日,US News發布2021世界大學排行榜。今年,中國共有205所高校上榜,其中內地高校176所,深圳大學位列世界第427、中國內地第32、廣東省第3,全國排名較去年前進16位。最新發布的報告和排名顯示,在上榜的中國內地高校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位列前三甲。廣東省有12所高校上榜,深圳大學位列廣東省第3,排在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之後。
  • 最新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北京首次進前五,紐約倫敦巴黎仍領跑
    Kearney,下稱「科爾尼公司」)發布《2020全球城市指數報告》,揭曉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和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今年是紐約連續第四年保持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第一,中國城市中,北京超越香港,歷史性地進入全球第五名。同時,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以及南京、杭州、青島、成都、重慶等「新一線」城市也有顯著的排名提升。
  • 最新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北京首次進前五 紐約倫敦巴黎仍領跑
    Kearney,下稱「科爾尼公司」)發布《2020全球城市指數報告》,揭曉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和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今年是紐約連續第四年保持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第一,中國城市中,北京超越香港,歷史性地進入全球第五名。同時,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以及南京、杭州、青島、成都、重慶等「新一線」城市也有顯著的排名提升。
  • 前10月國內機場吞吐量排名:廣州、成都、深圳排名前三
    面對2020年「特殊」的運營環境,國內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機場情況如何,其排名是否較2019年出現較大的變化,成為本報告關注的重點。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根據飛友科技、民航局等多方數據,對國內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的機場進行分析。我們發現:與2019年相比,2020年國內前十大機場的排名或將出現較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