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孩子的童年讀物中,格林童話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從《白雪公主》、《小紅帽》到《灰姑娘》、《青蛙王子》,再到《畫眉嘴國王》、《狼和七隻小羊》,格林童話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瑞士畫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就經常在睡前給孩子們講格林童話,1945年,2歲的3女兒蘇珊娜生病時,為了安慰躺在病床上的女兒,菲利克斯霍夫曼以每天2張畫的速度將蘇珊娜最喜歡的格林童話《狼和七隻小羊》畫出來送給了她。
十年後,當菲利克斯霍夫曼正式開始繪本創作時,他在當年送給蘇珊娜的插圖上進行構思,創作了繪本《狼和七隻小羊》。繪本一經推出便獲得了該年度德國傑出童書插畫獎,並榮登美國《號角圖書》年度好書榜。
《狼和七隻小羊》雖然是格林兄弟收集和整理的動物類虛構故事,然而哪怕是過了2個多世紀,卻依舊能帶給讀者強烈的真實體驗。尤其是在人販子猖獗的今天,《狼和七隻小羊》帶給我們的教育意義,更是發人深省。
給古老故事注入新鮮血液,用蒙太奇手法把握故事節奏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稱讚菲利克斯霍夫曼創作的這本《狼和七隻小羊》是「具備完美的『書』的形態,從封面到封底,考慮得極其周到細緻」。
包含《狼和七隻小羊》在內的格林童話集,首版於1812年,距今200多年前。為了能讓繪本牢牢地抓住孩子的眼睛,菲利克斯霍夫曼在插圖的構圖和細節上花了很多工夫。
插圖用色古樸典雅。書中大量使用木黃色、灰綠色和紅棕色,營造出古樸的質感,仿佛能把人一下子拉入200多年前的鄉野之中,讓讀者立刻感受到這是一個有年代的故事。
然而在細節的處理上,菲利克斯霍夫曼又刻畫了,防盜門、現代化商店、麵包房、咖啡館等一系列現代化的場景,微妙的日常生活感一下子就傳達了出來,親切感也隨之而來。
古老故事和現代風情的融合,讓敘述功能的畫面不僅帶來親切溫馨之感,更加深了畫面的表現力。
蒙太奇一般來說都應用在電影中,以此通過時間和空間來增加畫面的緊張感以及懸疑氣氛。在《狼和七隻小羊》中菲利克斯霍夫曼也使用了蒙太奇的手法來把握故事的節奏,該緊張時緊張,該溫馨時溫馨。
在第四個場景中,菲利克斯霍夫曼用一半畫面來表現羊媽媽離家進入森林,而另一半畫面則是狼來到了小羊家門口。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出現的兩個人物,給帶來讀者一種緊張、懸疑感,羊媽媽已經離家很遠,但狼卻近在咫尺,小羊會開門嗎?它們會遇到危險嗎?
在第十一個場景中,一半的畫面是羊媽媽抱著小羊傷心的哭泣,另一半是吃掉小羊的狼在草地上呼呼大睡。單個畫面會減弱讀者對狼的憤怒,但蒙太奇的運用卻能在極大程度上起到強化讀者情緒的作用。
菲利克斯霍夫曼善於筆觸變化,將古老故事加入現代風情,以增加讀者對故事的親切感,再利用電影手法來把握故事節奏感,讓故事在構圖和細節上打動人心,製造一出抓人心魄的故事。獨特的繪畫風格既能讓讀者理解文字,又能讓讀者通過敘述功能的畫面,加強故事的表現力,讓故事穿越時間羈絆。
「極端與對比」的手法,展現善惡分明的兒童世界
羅伯特達恩頓在《屠貓記:法國文化史鉤沉》中說:「(民間故事)樣樣不缺。法國18世紀那些說故事的人,絕不會以象徵手法來掩飾他們要傳遞的信息,而是赤裸裸地象徵一個陰森森的野蠻世界。」
18世紀出版的《鵝媽媽童謠》中也包含著很多黑暗、血腥、恐怖的故事,像《莉琪波登拿起斧頭》、《十個小黑人》等。不管是法國還是英國,工業革命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歐洲的經濟形勢,階級鬥爭也越演越烈,混亂的時代背景成了黑暗民間故事的土壤。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由其催生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最先在德國這個各個層面都分崩離析的國度開花結果。其中的德國浪漫主義在整理、研究德國民間文學中取得的卓越成就,而《格林童話》就誕生在這樣的時代氛圍和社會環境之中。
格林兄弟將收集來的民間故事,去其槽粕,改寫成適合孩子聽、看的文字。孩子的心靈是簡單、純潔的,這就需要改寫的故事拿捏好孩子的心理特點。
在人性的處理上,要黑白分明,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能有灰色地帶,壞人,就要一路壞到底,好人就要一路好到底,決不能出現一個改過自新的壞人或者一個墮落變壞的好人。
在故事結尾,要懲惡揚善,不能讓好人受到傷害,而壞人必須死。
在《狼和七隻小羊》中狼是從頭壞到底,最後還掉到井裡淹死了,而小羊們被羊媽媽從狼肚子裡救了出來,一家人又相親相愛的在一起了。
格林童話裡的故事雖然都是虛構的,但是它傳遞出來的理念卻很有教育意義,懲惡揚善,哪怕是放在今天它也是我們需要遵循的道德準則。
經典民間故事,打造另闢蹊徑的安全教育
查爾斯費雷和約翰格裡菲斯在《重讀童話》一書中說:「格林童話,人氣不衰的秘密之一,就是它探討的是圍繞著自我與信念、家庭的紐帶、敵意、生存、性、地位、權利而展開的恐怖和欲望,擁有能觸及講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心靈的力量。不論你是心理學者、社會學者、道德家,還是不具備批評眼光的一般讀者,也不論你是站在什麼立場,都能從中清楚地看出人類生活的種種側面,幾百萬人都能從中尋找到自己的身影。」
當我們讀《狼和七隻小羊》時,就會從中發現狼(壞人)為了達到目的而表現出來的狡詐,狼為了能進屋吃點小羊,費盡心機的偽裝,先是吃白堊土讓嗓音變細,然後再用麵粉一層層把自己的前腳塗成白色。
狼從有欲望到努力再到實現的過程,有折射出現實世界由普通人到成功人士的奮鬥過程,為了實現欲望,我們往往需要冥思苦想、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
除了狼的教育意義外,《狼和七隻小羊》最重要的教育意義則是:安全教育。自我防範意識薄弱的小羊們輕易相信了狼的偽裝,最後讓自己陷於危險中,這讓我們一下子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人販子和孩子。
江西省贛州市公安部門曾經開展過一次模擬防拐騙測試,由工作人員假扮成騙子在超市、火車站等地點,對孩子進行了一次模擬拐騙的實驗。 這次測試一共選取了50名兒童,其中42名被拐走。有一個和爺爺在超市看書的小女孩,僅僅就用了1分多鐘,就在玩具的誘惑下跟著陌生人走出了超市。
其實我們的孩子比我們想像中更易受騙,羊媽媽明明告誡過小羊要小心狼,並且還特意告訴了小羊狼的特徵,但是偽裝過後的狼還是成功騙小羊打開了門。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過一則兒童防拐騙指南,指南中告誡家長給孩子普及安全防範意識時,應該注重陌生人的行為特徵而不是外貌特徵。指南中介紹,有以下行為的就很可能是壞人:
1、尋求孩子的幫助 2、給孩子喜歡的禮物或糖果等物 3、佯裝有緊急情況 4、偽裝成其他孩子的父母 5、假裝成警察等公務人員 6、偽造成父母的朋友 7、讓孩子保守「秘密 8、向孩子詢問個人信息
麥克斯·呂蒂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地方――民間童話的本質》中說:「格林兄弟並不照貓畫虎似的複述他們所聽到的那些童話。他們精心雕琢,使之富有詩意並具有教育意義。」《狼和七隻小羊》正是如此,培養孩子的安全防範意識,教孩子學會通過表向看本質,或許正是這本繪本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