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文/胡毓靖 編輯/莊怡)「我要住在電影院!」
低風險地區電影院確定20號開門後,不少微博網友「喜大普奔」表達回歸電影院的熱情。
隨後,原定春節檔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也被傳出即將上映。觀察者網注意到,16日下午,《唐探3》豆瓣條目上的上映時間被標註為8月14日,但隨後影片導演陳思誠即在微博闢謠稱「假的」。短短幾個小時,觀《唐探3》影迷的觀影期待衝上雲霄又隨即跌至谷底。
據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確定在7月和8月上映的新片只有《第一次的別離》、《蕎麥瘋長》等7部,其中2部為導演處女作。觀眾此前期待的《唐探3》、《姜子牙》、《花木蘭》等未在上映日曆中出現。
儘管影院重啟可能會有老片重映,但復映影片大多為經典影片,吸引普通觀眾的可能性較低。
此外,香港疫情正處於第三波爆發階段,新疆17日感染者再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例、無症狀感染者8例。疫情一刻未停,觀眾對影院的安全感勢必無法完全回歸,這對於電影院來說,都不是利好消息。
影院重啟,無片可看?
雖然正值暑期檔,但即將上映的影片並不多。
截至發稿,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確定將在7月和8月上映,並公布了具體檔期的新片僅有7部,其中《第一次的離別》、《妙先生》均為導演處女作。《第一次的別離》曾於2018年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映,且為維吾爾語拍攝,幾乎沒有觀眾此前熟悉的演員,如若想吸引觀眾觀影,可能得倚賴目前尚不明確的口碑表現。
7.8月上映的新片;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此外,貓眼數據還顯示,7部定檔影片中,除了光線影業和彩條屋科技製作出品的《妙先生》想看人數超過4萬,其餘多部影片的想看人數僅有數百。對比來看,去年同為暑期檔上映的《烈火英雄》想看人數為16.4萬,《銀河補習班》為22.2萬。差距可謂懸殊。
《唐探3》等觀眾期待已久的影片未選擇定檔,也可能進一步拉低觀眾回歸影院的欲望。
16日下午,央視新聞在微博向觀眾提問最想看哪部影片,點讚數最多的答案便是春節檔未能上映的《唐探3》,被視為《哪吒之魔童降世》續作的《姜子牙》和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則分列第2、3名。
復映時間確定後,《唐人街探案3》在豆瓣的上映時間曾被改為8月14日,觀眾一度信以為真。但隨後,該片導演陳思誠在微博中闢謠稱「假的」。此前,萬達電影總裁曾茂軍向媒體透露未來重點項目時透露,《唐探3》無法趕上2020暑期檔,「將選擇大的檔期上映」。
這樣的決定並不難理解。
《唐探》系列素來票房表現不俗。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票房分別為8.18億和33.97億,前者在豆瓣的評分為7.6分,後者6.7分的成績雖有所下滑,但由各電影平臺的「想看」數據來看,數年IP運營搭建起來的觀眾基礎不減反增。
貓眼電影顯示《唐人街探案3》的想看人數超過234.5萬
另據萬達公告,萬達電影在《唐探3》中的總投資成本為4.38億元,佔投資總額34.5%,處於主投資和主控地位。由此計算,《唐探3》的總成本約為13億元。另據外媒報導,迪士尼為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投入的製作成本也高達2億美元。
「大檔期」意味著高票房,重啟初期,影院的觀眾容納量和排片量都不及往常一半,這對投資較大,且投資方對票房期待極高的影片來說,確實不是最優的檔期選擇。
對於觀眾而言,即便滿懷觀影熱情,無片可看的尷尬局面很可能依舊避無可避。
減排片禁飲食,觀影體驗不佳
影院從業者呼喚的復映終於來臨,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紙防控指南。
據國家電影局隨復映通知一起下發的《電影放映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下稱「指南」)的要求,未戴口罩和體溫37.3度以上便不能進入,並要求陌生觀眾間距1米以上,每場上座率不超過30%;此外,電影局還要求影院的日排片減至正常時期的一半,每場不超過兩個小時。由此計算,影院每天的觀眾容納量將減至平時的15%。
此外,觀眾必須全程佩戴口罩,影廳內禁止飲食。
圖片來源:國家電影局官網
對此,部分觀眾表示不可接受,表示」影院看電影沒得東西吃是沒有靈魂的」,還有觀眾考慮電影院屬於密閉空間,本來空氣就不好,還是選擇在家待著。
上述觀點並不是毫無道理。影院觀影之所以區別於視頻網站等小屏幕觀看方式,主要是在於觀影的集體體驗和大銀幕帶來的沉浸感,很大程度上,電影院也承載了人們交友、約會和放鬆的心理需求。
而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且不能鄰座好友暢聊劇情的體驗,對於將影院觀影視為一項囊括社交、飲食及娛樂的綜合性服務的觀眾而言,並不是最優選擇。
當然,公眾是期待回歸影院的。據貓眼電影此前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電影市場數據觀察》,5月時已有近9成觀眾表示期待重回影院。
但是,數據同樣顯示有超過10% 的用戶始終表示不會去影院。考慮到目前新疆和香港的疫情仍然態勢嚴峻,觀眾對影院安全感的信心還需一段時間才能重新建立起來,而這應該也是《唐探3》等大片仍然選擇觀望態度,暫不上映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