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備受關注的廣東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全文公布。在這份長達約2.3萬字的建議中,共分為14個部分、68條,關乎廣東今後5年乃至到2035年經濟社會發展,信息量極大。
建議總結了當前廣東所取得經濟社會發展成績,預計廣東省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1萬億元,比2010年翻一番,以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區域創新能力躍居全國首位。展望未來,建議提出廣東到2035年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同時詳細闡述了「十四五」時期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這部分也是建議稿的「重頭戲」,分為11個部分。
在這當中,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的廣州,有何新的定位和擔當?記者盤點,發現與廣州相關的關鍵詞在這份建議中出現約30次,從中我們梳理出16大關鍵詞,一起來看看在廣東未來發展中的廣州關鍵詞和省會城市使命擔當。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申卉
1、廣州南沙
「十四五」期間,將如何推進「雙區」建設,建議同樣強調:要強化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先導作用。
南沙如何發揮先導作用?建議提出南沙將打造「雙示範區」: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和廣州南沙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其中,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將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航運、金融和科技創新功能的承載區。
此外,建議還提出要制定實施廣東自貿試驗區4.0版方案,這同樣與南沙息息相關。建議此次將擴區寫入規劃建議,對於廣州而言,也將進一步增強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的輻射帶動效應。
2、廣州期貨交易所
在加快發展現代產業,建設現代金融體系方面,建議提出要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以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廣州期貨交易所為核心,推進資本、期貨等要素市場建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事實上,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建設進展一直備受關注。10月9日,證監會在廣州宣布成立廣州期貨交易所籌備組,標誌著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創建工作進入實質階段,這也意味著其掛牌也提上日程。
3、廣交會
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增加優質產品進口重點提到了南沙。而在提高出口競爭力方面,高水平辦好廣交會,同樣是廣東交給廣州的重要任務。
作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經歷63載風雨的廣交會依然充滿活力。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動工,廣州提出要進一步加大對廣交會支持力度,提升其影響力,並迎來從貨物貿易為主向貨物、服務、技術全方位貿易轉變,從出口促進為主向進口和出口並重促進貿易平衡轉變,從展覽為主向展覽與會議結合轉變,從線下為主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的四大「身份轉變」,這也見證了廣交會將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持續增強「中國第一展」行業影響力和品牌輻射力的決心和信心。
4、廣州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
在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除了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消費升級提振內需是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
建議提出,要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12月23日至2021年1月22日,2020年廣州國際購物節將首次跨年舉辦。此前,廣州已正式向商務部申報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試點,並將以此為契機採取十項具體行動。
5、樞紐廣州
在投資領域,建議專門提及將推進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廣汕汕高鐵、廣湛高鐵、深汕高鐵、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等重大項目。
在這之中,前三項重大項目都與廣州有關。其中,10月22日召開的廣州深圳「雙城聯動」論壇上,廣州市科學技術局與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籤署推進廣深科技創新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兩市將共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作為綜合性交通樞紐,兩大聯通灣區的高鐵項目也將進一步鞏固廣州交通樞紐的地位。廣(州)汕(尾)汕(頭)高鐵於2017年7月5日開建,堪稱東西向的一條大動脈。廣湛高鐵是廣東省建設裡程最長、投資最大的高鐵項目,於今年6月全線開工,預計2024年建成。
6、「廣貨」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戰略抉擇。如何「國內大循環」,也是向來「兩頭在外」的廣東經濟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其中,遠近聞名的「廣貨」同樣如是。
建議提出,支持廣東優勢企業在國內布局建設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支持外銷產品轉內銷,推動「廣貨」深耕國內市場。
7、廣州建設改革創新試驗區
建議中,提出要全面激發基層改革創新活力,高標準推進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加快改革創新經驗平行分享和複製推廣,提高改革綜合效能。
事實上,從基層而來、由下至上的改革活力,廣州向來不缺乏。如今,廣州黃埔正全力爭創國家營商環境改革試驗區,該試驗區是廣州市首個經國務院批准建設的金融專項試驗區,也是華南地區唯一一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8、中新(廣州)知識城
在全面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面,建議提出,加快推進中新(廣州)知識城、中韓(惠州)產業園等國際合作平臺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作為中國新加坡共建「一帶一路」的新亮點,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准的「智慧財產權綜改試驗區」,在國務院批覆《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後,知識城在「十四五」規劃中將如何承擔好使命擔當也讓人有著更多的期待。
9、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
建議第七部分第33條整一個小節專門強調,要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
在這樣的定位之下,建議提出了要支持廣州大力發展的產業,點名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汽車這三大產業,而在發展區域方面則點名了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要提升總部經濟發展水平。
此外,建議還提出支持廣州深化城市更新,強化宜居環境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10、廣深「雙城」聯動
建議還專門在34條強調以深化廣深「雙城」聯動強化核心引擎功能。
建議強調,推動廣州、深圳立足全局謀劃城市功能布局和現代產業發展,完善發展聯動機制,全面深化戰略協同、戰略合作,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灣區「雙子城」,放大輻射帶動和示範效應。著力建設「半小時交通圈」,推進建設廣州至深圳高鐵新通道。
11、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
在建議中,提到以強化區域協同創新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中,專門提及要提高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水平。
這條此前被稱作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地域,當前細化成一東一西兩條創新走廊。廣州將高水平構建具有廣州特色的「1+4+4+N」戰略創新平臺體系,強化「一區三城十三節點」創新空間布局,更好支撐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12、廣清一體化
在第八部分鄉村振興和第九部分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當中,重點提及廣州的都是「廣清合作」,前者提到要高水平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後者提到支持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建設上新水平。
廣州正以提升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綜合承載能力為突破口,全面提升「一核一帶一區」核心引擎功能,促進全省高質量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13、廣州加快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建議提出,推動廣州、深圳加快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合理控制中心城區人口密度和開發強度,以「繡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
這樣的目標,是在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當中提及的,當中值得期待的是,廣州、深圳如何在都市圈發展中進一步破題,這也是「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的一個重要方面。
14、廣州文交會
在文化方面,建議提出,高水平建設國家版本工程廣州項目、「三館合一」等重點設施,打造嶺南文化新地標。此外,建議還提出要辦好深圳文博會、廣州文交會。創新推進國際傳播,講好廣東故事、大灣區故事、中國故事。
15、廣州深化國家醫療養老結合試點
大城市有大養老,建議提出,支持廣州深化國家醫療養老結合試點。當前,廣東省在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方面成效顯著,廣州、深圳、珠海、惠州、雲浮五市列入中央財政支持試點地區,廣州試點績效考核被評為全國5個優秀試點地區之一。
16、廣州創建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試驗區
在建議十三部分建設平安廣東,提出要有效維護生物安全,支持廣州創建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試驗區。據悉,今年3月,黃埔區率先在全國提出建設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試驗區,目前全區已聚集生物醫藥企業超過1000家,2019年營業規模近900億元,約佔廣州市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