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搜索,在 AI 的陰暗面肆無忌憚

2020-12-14 InfoQ技術實驗室

人臉識別技術自誕生以來就伴隨著爭議,隱私、安全等問題與這項技術一同成長。人臉識別技術愈發成熟,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就更加複雜、嚴重,雖然成為了人工智慧領域最為成熟的技術之一,但有幾人能夠真正接受人臉識別在生活中的無孔不入呢?

你的面孔,他的「玩物」

「上流社會」人士從來不缺乏對於新技術的「熱情」。

2018 年 10 月的一個星期二晚上,Gristedes 便利連鎖店的億萬富翁老闆 John Catsimatidis 在曼哈頓蘇活區附近一家高檔義大利餐廳用餐,他的女兒 Andrea 與一名 Catsimatidis 不認識的人一同走了進來。顯然,他的女兒沒有發現自己的父親也在這家餐廳裡,此時,Catsimatidis 叫服務員走過去拍張照片。

隨後,Catsimatidis 將圖片上傳到手機上的面部識別應用程式——Clearview AI。該應用程式背後的初創公司擁有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其中包含數十億張照片,這些照片是從 Facebook、Twitter 和 LinkedIn 等網站上抓取的。幾秒鐘之內,Catsimatidis 看到了這個神秘男子的照片集,以及它們出現的網址,並且清楚地知道了:他女兒的約會對象是來自舊金山的一位風險投資家。

Catsimatidis 說:「我只是想確保他不是騙子。」隨後,他將該男子的簡歷發給了女兒。

Andrea 的約會對象驚訝於 Catsimatidis 如何迅速地得到這樣詳盡的信息。而 Andrea 則表示:「我了解我父親,他確實能夠做出這樣瘋狂的事情,他對新的技術非常敏感。」

Catsimatidis 是從公司另一位創始人那裡知道了這一應用,而在此前,那位創始人已經把這一應用放在了部分線下商店裡,用以偵察小偷或競爭對手的潛入。除此之外,Clearview AI 早已在美國「上流社會」的聚會中流傳開來,他們用這一軟體來識別感興趣的陌生人,或者幫他們想起那些熟悉但不記得名字的臉孔。

至於 Clearview AI 本身也是很樂於向這些人提供服務的,「我們向潛在和現有投資者以及其他戰略合作夥伴提供了試用帳戶,以便他們可以測試該技術。」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Hoan Ton-That 說。

「人臉搜索」產業浮出水面

一張照片,只消數分鐘,一個人在全網發布過的照片以及來源就查的一清二楚,這樣的操作讓人不寒而慄,而其背後的「人臉搜索」產業更加讓人惶恐。

以 Clearview AI 為例,這家公司雖然以人臉識別技術起家,但是在業內也算得上是「名聲在外」了。

這家公司聲稱自己設計了一套人臉識別尋人系統:用戶可以通過上傳某人的照片到該系統,即可獲得此人在全網公開的照片信息及其源頭連結,簡單來講就是「一張照片,全網尋人」。同時,該公司表示,他們從 Facebook,YouTube,Venmo 等數百萬其他網站中抓取了約 30 億張圖像,遠遠超出了美國政府或矽谷科技巨頭們建造的任何資料庫

該公司創始人 Hoan Ton-Town 說,他希望將這套系統提供給執法部門使用,這樣可以大大增加走失人員的搜索以及暴恐人員的跟蹤力度。比如,Clearview AI 就曾聲稱協助紐約警方破獲了一起疑似爆炸物的案件,雖然紐約警方後來表示案件破獲與這家公司並無關係。

Clearview AI 號稱協助破案的宣傳文件

拋開這一「打臉」事件不說,像 Clearview AI 這樣依靠「人臉搜索」業務吃飯的公司正在悄悄崛起,甚至在逐漸成長為一個龐大的產業。

比如,一家名叫 Trustwave 的新加坡公司就推出了一款基於人臉識別的情報搜索工具——SocialMapper。使用方法同樣簡單,只需要上傳一張人臉照片和姓名,就能找到此人在 Twitter、Facebook、LinkedIn、Instagram,甚至微博、豆瓣等等社交媒體上的用戶主頁。最後,SocialMapper 還會綜合這些社交媒體內容出具報告,報告會包含性別、年齡、所在地、電子郵箱等等詳細的個人信息

除了形形色色的 App,還有一些專門以搜臉找人為核心業務的網站。這些網站往往打著一些看似正義的旗號,比如「幫您查看是否有人非法使用您的照片」,實際上則是依靠人臉搜索來幫助別有用心之人完成類似人肉搜索的業務。這些網站甚至會對不同的業務明碼標價,按級別收費,某些網站的「高級 VIP」甚至可以獲得極其詳細的目標人物資料,與之相關的親屬等信息也會統統暴露。

某人臉搜索宣傳

在質疑聲中成長的人臉識別

2020 年 1 月,Twitter 向 Clearview AI 發送了一封停止訪問信,指出該公司從其網站收集了照片,這違反了 Twitter 的服務條款,並要求 Clearview AI 停止數據抓取並刪除從 Twitter 收集的所有數據;不久後,Facebook 也對 Clearview AI 發出了類似的警告。

雖然該公司一再強調,其技術「僅適用於執法機構和選擇安全專業人員作為調查工具」。但是也並沒有任何行動來制止這項技術被濫用。或許是無能為力,又或者是收到了「其他力量」的控制,總之 Clearview AI 要面臨的問題恐怕不止一兩件,據悉,美國伊利諾斯州東部北區地方法院已經向 Clearview AI 提起訴訟,稱 Clearview AI 的行為是對公民自由的威脅。

Clearview AI 未來的命運會如何暫且不表,回過頭來說說人臉識別這項質疑聲中不斷成長的技術。

安全問題是一直圍繞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核心話題,雖然無數企業都在強調對於這項技術安全性的保障,並且在很多場景下,人臉識別真的提供了不少的便利,但是質疑一直沒能從用戶的心頭打消。

相比搜臉尋人這種剛剛崛起的產業,Deepfake、AI 換臉這樣的名詞或許更能引起人們的警覺。畢竟當換臉技術剛剛興起的時候,就在全球引發了熱議,換臉 App 雖然挑起了一段時間的熱度,但更加劇了人們對於人臉識別的恐懼——換臉之後毫無違和感,不正可以用來造假嗎?

受輿論的壓力影響,一些換臉 App 下架了,就連 GitHub 也禁封了 Deepfake 的相關開源項目。但是影響已經形成,且仍然有不少人在早先下載好的代碼中不斷「優化」,在那些普通用戶看不到的地方繼續散播著偽造的圖片、視頻。

除了來自用戶的不信任,人臉識別還被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立法機構「特殊關注」,比如第一個全面禁止人臉識別的城市——舊金山,以及號稱「史上最嚴」的 GDPR 都曾對人臉識別的「不正確使用」進行過處罰或警告。

雖然這些嚴格執行的法律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用戶的隱私安全,但卻也不同程度地限制了技術的發展。安全與發展兩者如何能全面發展,也成為了立法者與企業不斷為之努力的方向。

結 語

人臉識別,老生常談,常談常新。

技術在進步,制度在完善,但是灰色、黑色的產業鏈卻總也沒法一網打盡,本該用來向善的科技也在那些陰暗的角落裡滋生更多的病毒,甚至成為某些權錢交易的「橋梁」。是的,技術向善在與人,但人心若向惡又當如何?

關注我並轉發此篇文章,私信我「領取資料」,即可免費獲得InfoQ價值4999元迷你書!

相關焦點

  • 資料|刷臉背後:人臉檢測、人臉識別、人臉檢索
    from=leiphonecolumn_res0604以下書籍介紹來自豆瓣內容簡介 · · · · · ·人臉識別是當今熱門的研發方向,在安防、金融、旅遊等領域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刷臉」背後的技術,包括人臉檢測、人臉識別、人臉檢索相關的算法原理和實現技術。
  • 百度識圖上線:全網搜索相似的人臉
    昨日晚間,百度正式上線了「百度識圖」(http://image.baidu.com/),這是百度圖片搜索的一個新增功能,你可使用該服務在網絡上搜索具有相似人臉的圖片。據百度多媒體副總監餘凱透露,「百度識圖」是百度多媒體部在2012年的最後一個產品,而且號稱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圖像的全網人臉搜索。
  • 讓人害怕的人臉搜索,在AR領域未來可期
    它還提供了專門針對圖像的搜索服務。它沒有做的是使用面部指紋(面部識別掃描)作為搜索詞,在滿是人臉的資料庫中進行梳理。即使在谷歌照片中,它也只對每個用戶的照片進行面部識別,而不是識別存儲在服務中的所有照片中的任何人。
  • 人臉搜索:被偷拍了怎麼辦?你被偷拍的視頻都去哪了?
    三、常用的排查方式搜尋引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或者已知洩露視頻的標題名,進行關鍵詞搜索,適用於已確定洩露的相關要素(如:XX酒店、XX黑人、XX地點XX事件)qq群檢索:在qq群搜索中,搜索關鍵詞及近似詞、同意詞進行尋找等,適用於大量相關信息被打包販售。
  • ai換臉
    ai換臉 攝影圖像 大小: 11.70M
  • Python人臉融合告訴你
    和換臉算法的簡單粗暴相比,人臉融合算法就要彈性的多。顧名思義,人臉融合是對兩張人臉進行融合處理,生成的人臉同時具備兩張人臉的外貌特徵。人臉融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一個簡單的應用就是用父母雙方的臉部圖片融合,得到未來孩子可能的長相。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企業服務領域方案 乘風平臺(人臉通行考勤平臺)正式上線依託百度大腦人臉識別能力,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通行考勤的解決方案,可以滿足企業對智慧通行、無感考勤等場景的管理需求,實現跨地域、跨環境的人臉設備在線管理,適配多模態設備接入,實現端雲數據同步。
  • 137% YOLOv3加速、10倍搜索性能提升!這樣的驚喜,最新版PaddleSlim...
    不僅囊括了深度學習模型壓縮中常用的量化、剪裁、蒸餾、模型結構搜索、模型硬體搜索等方法。還應用到百度人臉SDK中,能夠實現在嵌入式設備上,0.3秒內完成人臉檢測、跟蹤、活體檢測、識別等全流程操作。△ 圖1 百度壁虎人臉識別終端對於將功能強大的深度神經網絡部署到移動嵌入式設備端上,以及各種工業場景來說,如此特性都提供了極大的助益,也是當前工業界應用深度學習算法核心需求。但對於PaddleSlim1.0來說,這只是其最新特性之一。
  • Clearview AI:一款可以抓取各種人臉信息的神奇 App,現已引起美國...
    「Clearview AI 是用於搜索公開人臉圖像的搜尋引擎。用戶與其在 Google 上按人名來搜索,不如在 Clearview AI 上用一張臉部照片來進行搜索。」Ton-That 說,他們只向美國和加拿大的警察局等執法機構提供服務,僅作為調查工具。但很快遭到「打臉」。
  • 審視人臉識別:一種AI技術的全球性濫用
    顯然,一場比以往更大範圍的對 AI 技術合理使用(尤其是人臉識別)的批判正在展開。人臉識別問世所走過的 60 年人臉識別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60 年代。1970 年代,Goldstein、Harmon 和 Lesk 三人建立了 21 個人臉測量點;1980 年代,研究人員使用線性代數使用了大約 100 個人臉測量點,人臉圖像的低維表示進一步鋪平道路。1990 年代,第一個基於圖像的粗略自動人臉檢測誕生,人臉識別也從強調人臉特徵識別逐漸走向了人機互動。
  • 【附完整代碼:AI實戰】動手編寫人臉識別
    0、人臉識別主要流程要識別一張人臉,一般需要經過以下步驟:(1)通過攝像頭或上傳圖片等方式採集圖像;(2)檢測圖像裡面有沒有人臉,如果有就把人臉所在的區域圈出來;(3)對人臉圖像進行灰度處理、噪聲過濾等預處理;(4)提取人臉的特徵數據出來;(5)將提取的人臉特徵數據與人臉庫進行匹配,輸出識別結果。主要流程如下圖所示:
  • 馬雲鼓吹的人臉技術被濫用,個人如何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五年前,當馬雲第一次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行動支付時,當時的人們預測這項技術有很大的發展前途,行動支付只是其中的一個場景而已。現在,人臉識別的領域的已經拓展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從火車站刷臉檢票,到社區門禁,不知不覺中人臉識別已經攻佔我們的生活。
  • 百度大腦開放戴口罩人臉識別AI能力 不摘口罩刷臉通行保障復工
    同時,百度大腦人臉識別私有化部署包2.0版也本同步上線了「口罩檢測模型」,AI開放平臺人臉識別原有用戶均可申請升級。此次還全新發布了人臉離線識別SDK Android版 V4.0,其中包含口罩檢測模型和接口,對單人是否佩戴口罩的檢測僅需約10毫秒即可完成。百度大腦還考慮到駕駛場景中佩戴口罩的檢測需求,對駕駛行為分析API也進行了升級。
  • 人臉識別:AI產品經理需要了解的CV通識
    一、技術流程詳解技術流程:1、人臉採集人臉採集主要關注以下因素——1)圖像大小:人臉圖像過小會影響識別效果,人臉圖像過大會影響識別速度。非專業人臉識別攝像頭常見規定的最小識別人臉像素為60*60或100*100以上。在規定的圖像大小內,算法更容易提升準確率和召回率。
  • Google最新的AR化妝功能曝光,微美全息AR+AI人臉識別精確
    如果覺得這樣還是不夠準確,想要更進一步去體驗,也可以通過手機攝像頭來幫助體驗這種產品,具體就是用戶可以點擊相關產品的谷歌搜索信息面板中的「試一試」按鈕來打開這個工具,然後通過攝像頭來「雲試妝」。利用攝像設備採集人面部圖像或者是視頻,通過提取其中的關於面部圖像特徵,與資料庫中存儲的特徵模板進行搜索匹配,當相似度超過設定閾值就會輸出匹配成功,反之輸出匹配失敗結果。人臉識別是基於數字圖像處理,數字圖像處理一直都是比較前沿的研究方向。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後期就會發展為人工智慧 (AI)。
  • 百度App AI視覺搜索更新:吃東西前先拍照看看食物的營養成分?
    繼「百度AI識別植物讓你秒變植物科普達人」之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滲透,如今百度APP再一次更新AI視覺搜索功能,現在除了識別人臉、植物外,百度APP還可以幫你計算食物的營養成分。除了識別人臉、植物外,百度APP還可以幫你計算食物的營養成分  用戶打開「百度APP」——點擊搜索框右邊的「相機」圖標——選擇右下角的「有趣」——找到「麥當勞AI營養計算器」活動,點擊即可參與,將需要識別的食物拍照,
  • Google最新的AR化妝功能曝光 微美全息AR+AI人臉識別精確解鎖
    如果覺得這樣還是不夠準確,想要更進一步去體驗,也可以通過手機攝像頭來幫助體驗這種產品,具體就是用戶可以點擊相關產品的谷歌搜索信息面板中的「試一試」按鈕來打開這個工具,然後通過攝像頭來「雲試妝」。利用攝像設備採集人面部圖像或者是視頻,通過提取其中的關於面部圖像特徵,與資料庫中存儲的特徵模板進行搜索匹配,當相似度超過設定閾值就會輸出匹配成功,反之輸出匹配失敗結果。人臉識別是基於數字圖像處理,數字圖像處理一直都是比較前沿的研究方向。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後期就會發展為人工智慧 (AI)。
  • 手機 電腦AI換臉 說話 唱歌賦能視頻創作!
    「以飛槳為視頻創作者賦能為核心,邀請各位有創意的視頻創作者們使用Deepfake/人臉識別/人體檢測等技術來創作視頻。項目連結:https://aistudio.baidu.com/aistudio/projectdetail/1189026想讓川普來耍一套馬保國的閃電五連鞭舞?想讓盧本偉跳鴨子舞?人體動作模仿項目等你來挑戰!
  • 監管將嚴控AI人臉識別,曠視科技的上市前途如何?
    如今,更大的不利消息來臨:多地開始立法嚴控人臉識別,甚至拆除人臉識別設備。這給曠視科技的未來投下了更大的陰影。其中明確規定,禁止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進入小區。11月27日南京已啟動對全市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的售樓處進行檢查,南京本地的部分開發企業在過去兩天陸續接到相關部門的通知,要求拆除人臉識別系統。之所以地方政府大張旗鼓開始整頓個人生物信息,這是因為在新時代,數據已經成為生產要素之一。
  • 阿里雲將訓練 ET 大腦,用於 AI 養豬;餓了麼上線騎手人臉識別功能...
    這些以往需要依靠人力完成的工作,如今都可以由視頻圖像分析、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物流算法等技術來完成。比如,視頻圖像分析技術可以記錄豬的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頻率和軌跡。如果一頭豬長臥不起,ET大腦就會及時發出警報提醒人工介入,判斷它是生病或者懷孕了,還是在「偷懶」。小米聯手韓國搜索巨頭,推動AI+物聯網落地2月7日,小米和韓國搜索巨頭Naver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