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空氣品質惡化,每每入冬霧霾天氣頻現。在這辭舊迎新之際,努力工作的人們又紛紛計劃著換新車、搬新房,眼看著糟糕的室內外空氣,又將會把一些家庭逼到關緊門窗、打開門窗皆不是的地步,在此與大家聊一聊有關空氣汙染的那些事兒。
空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空氣汙染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的健康,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取決於空氣中有害物質的種類、性質、濃度和持續時間,也取決於人體的敏感性。通常,一個成年人一天要呼吸2萬多次,吸入空氣1萬升,約等於13.6公斤,嬰幼兒和兒童因為新陳代謝快,每公斤體重吸入空氣的量比成人更多,加之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各系統發育都不完善,所以對於不利環境的反應較成人更為敏感。
我們所說的空氣汙染物是指空氣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或顆粒物,根據其物理狀態大致分兩類:第一類是氣體狀態汙染物,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甲醛、苯系物、氨、氡(放射性氣體汙染物)、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等;第二類是顆粒狀態汙染物,包括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總懸浮顆粒物(TSP)等。
其實,室內、車內的空氣汙染不僅包括了室內、車內自身產生的汙染,還包括通過不同途徑從室外進入的汙染。首先,讓我們大致了解常見幾種空氣汙染物的來源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氮氧化物是一種常見的空氣汙染物,刺激肺部,可使兒童肺部發育受損。室內空氣汙染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於吸菸、烹飪和室外的汽車尾氣。車內空氣汙染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於吸菸和車外的汽車尾氣。
硫氧化物也是一種常見的空氣汙染物,無色,具有刺激性氣味,可導致呼吸系統慢性疾病。室內空氣汙染中的硫氧化物主要來自於燃煤、燃氣、燃油和室外的大氣汙染。車內空氣汙染中的硫氧化物主要來自於車外的大氣汙染。
碳氧化物是指CO和CO2,是人類向大氣中排放最多的汙染物。CO可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產生有害影響;當CO2濃度高於0.07%時,少數敏感的人就會感覺到不良氣味,室內、車內CO2濃度應保持在0.07%以下。室內空氣汙染中的碳氧化物主要來自於吸菸、含碳燃料的燃燒等。車內空氣汙染中的碳氧化物主要來自於吸菸。
氨是一種無色,具有強烈刺激性、揮發性的氣體,高濃度吸入時,刺激皮膚、眼睛和呼吸道,長期低劑量接觸,損害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室內空氣汙染中的氨主要來自於建築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添加劑,室內裝修材料中的增白劑、塗料添加劑等,這些外加劑會隨著溼度溫度等環境變化,逐漸還原成氨氣緩慢釋放出來。國家標準GB/50096-2011規定,室內空氣中氨的允許濃度小於0.2mg/m3。
甲醛是一種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有機化合物,高濃度吸入時,刺激皮膚、眼睛和呼吸道,長期低劑量接觸,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可降低機體免疫水平,引起神經衰弱、嗜睡、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可疑致癌物。室內和車內空氣汙染中的甲醛主要來自於家飾、車飾中的粘合劑等。國家對室內和車內空氣中甲醛的允許濃度均為小於0.08mg/m3。
苯系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是一組具有特殊芳香氣味的有機化合物,對皮膚和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長期吸入或經皮膚吸收可引起中毒,嚴重的可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或白血病。室內和車內空氣汙染中的苯主要來自於塗料、油漆、粘合劑等有機溶劑,包括壁紙、地毯、化纖窗簾等,都不同程度含有苯系物。國家對室內和車內空氣中苯的允許濃度均為小於0.09mg/m3。
氡是無色無味的放射性氣體,是石頭和土壤中的鈾在衰變過程中的產物,可對人體的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和生殖系統產生有害影響,在肺癌誘因中僅次於吸菸,排在第二位。室內空氣汙染中的氡主要來自於天然石材為主的無機材料,如花崗巖、大理石、瓷磚、石膏、水泥、沙等。國家標準GB/50096-2011規定,室內空氣中氡的允許濃度小於200Bq/m3。
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是一種無色氣體,是一種或多種碳原子組成,容易在室溫和正常大氣壓下蒸發的化合物的統稱,可引起機體免疫系統失調,損害消化系統、血液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室內空氣汙染中的TVOC主要來自於家裝、家具、家電中的塗料、粘合劑,以及燃煤、燃氣、吸菸、烹飪、清洗劑等。國家標準GB/50096-2011規定,室內空氣中TVOC的允許濃度小於0.50mg/m3。
目前公認在空氣汙染物中顆粒物(包括PM10、PM2.5、TSP)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最為顯著,室內和車內空氣汙染也以顆粒物為主。
空氣中可以自然沉降的顆粒物稱為降塵;空氣中懸浮的直徑小於100μm的顆粒物稱為總懸浮顆粒物(TSP)。一般而言,10μm以上的顆粒物幾乎可以被鼻腔和咽喉所捕獲,不容易進入到人體。
PM10是指空氣中懸浮的直徑小於等於10μm的顆粒物,也叫可吸入顆粒物,由環境空氣中的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形成。2.5-10μm之間的顆粒物可以隨著呼吸進入呼吸系統,但有一部分會被鼻腔的絨毛所阻擋,有一部分會隨著噴嚏、痰液等排出體外。
PM2.5是指空氣中懸浮的直徑小於等於2.5μm的顆粒物,也叫可入肺顆粒物,由環境空氣中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包含病毒、細菌、重金屬、花粉等)相互作用形成,可在長距離的傳輸過程中不斷吸附人為汙染物,更增加了顆粒物的毒性。2.5μm以下的顆粒物很容易進入呼吸系統,直接損害支氣管、肺泡,幹擾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繼而進入血液系統,直接損害心臟、血管,進一步影響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等。
人體如果吸入大量的PM10和PM2.5,可以導致呼吸和心血管系統疾病,或者加重已有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統疾病。以往的研究表明,PM10和PM2.5與哮喘發病率呈現正相關,與成人和兒科上呼吸道感染住院人數增加呈現正相關,與呼吸系統疾病的日死亡人數亦有明顯相關性。PM與心血管疾病的聯繫涉及炎症、氧化應激、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以及自主調節異常等多項機制,可影響心率、心律、血壓、血管功能以及血流動力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
我們需要潔淨健康的空氣,那麼在平時生活中,個人如何做才能儘可能遠離空氣汙染呢?
1、購房或者租房,除了考慮位置、交通、價格、配套設施等因素以外,還要考慮遠離垃圾焚燒站,遠離各類產生粉塵、濃煙等化工廠礦企業。
2、避免或減少室內、車內汙染源。要選購環保的建築和裝飾材料,當然,使用合格的產品不等於沒有汙染,只是指有毒有害的物質含量未超標,所以裝修時還要考慮到累加效應。
3、新車內的包裝要及時撤除,如果進行車內裝飾,車飾品要嚴格選擇,慎用車載香水。避免在室內、車內抽菸,及時清除室內、車內的垃圾等物品。
3、室內、車內需要經常通風換氣。新房裝修和所有家具、家電購置後,至少開窗通風3-6個月後再入住為好。新車或新加車內裝飾的最初6個月內,特別要注意經常開窗通風。甲醛和苯系物釋出較為緩慢,最長釋放期可達十幾年,因此,無論新房、新車還是舊房、舊車,都需要注意經常通風換氣,尤其在暖氣很足的冬季和高溫炎熱的夏季,室內、車內各種汙染物的釋放量會成倍增加。
4、可以採用一些空氣淨化的辦法。如綠蘿、吊蘭、蘆薈等綠植可以輔助淨化空氣,但吸收速度慢、吸收作用有限。活性炭、木炭等對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有選擇性的吸附作用,但在吸附飽和的狀態下,氣溫條件發生變化,就可能產生溢出現象,需要注意及時更換。
5、降低由於燃燒和烹調造成的室內空氣汙染。在室內烹調時切勿將食用油過度加熱,做飯時打開抽油煙機或者開窗換氣。
6、室內如果有飼養寵物,被褥、毛毯和地毯應經常清洗並在陽光下晾曬,以避免塵蟎滋生。
7、需要定期維護空調和新風系統,避免使其成為空氣汙染的源頭。
8、空氣汙染的程度不能單靠氣味來判斷,必要時找專業機構進行科學檢測。
本文完結於2013年12月,更新於2017年